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55

分节阅读 1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应该结识张溥,这个人如今好大的派头。说说,你有什么法子治他。”

张溥如今派头直追李三才,出入门人子弟几百人相随,僧、道、优、倡凡是一个人,只要和张溥搭上关系,必然身价倍增。这已形成大势,无数人追逐着张溥脚步,雪球越滚越大,比东林之初还要强。 小说网

东林人最多就是在东林书院讲学,清议,引得江南人与周围贩夫走卒去书院瞻仰聆听一番。而张溥则是到处跑,仿佛秋后草原上的火球,越滚,燃烧的范围越大。一场风刮来,必然成就燎原之势。

“难治。”

鲁衍孟为天启添茶,摇头说着:“张溥是表,难治。他背后的江南人是根,更难治。此人性情坚毅,胸怀颇大。现在静观其变,此人早晚还是要来中枢的,到时候在天子脚下,他能有什么作为清流有清流的规矩,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君臣也有君臣的规矩。张溥入仕,必然要学会遵守这些规矩。

天启轻呼一口气:“等不了,不能等。等他来中枢,江南必然被此人经营的如铁桶一般。这个铁桶,最好现在打破。你与顾阁老多多走动,对付江南人,还是需要江南人的。如果合适,你找找那个钱谦益,这人现在不得意。虽然手段偏颇,意气行事,可心思还是好的。”

钱谦益也是在江南待不下去了,张溥这个新生代引发的崇拜潮流,如同滚滚大浪,将钱谦益这个清流前浪打死的沙滩上。作为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郎,钱谦益现在在京里翰林院主持修撰神宗实录。

而东林惹下的那档子事,钱谦益这个领袖之一,尽管在野,也是被牵连。在翰林院也待的不顺利,处处被打压。

对付张溥引发的士林抱团事件,鲁衍孟也觉得棘手。他现在不好出手,现在的张溥还在成长,他动手等于打一个小孩子,在老一辈人看来,这是很没出息的行为。

将分散的士林统合在一起,必然有一批人失利,但对士林整体而言,好处是数不尽的。

钱谦益的诗词主张与张溥等人提倡的复古背道而驰,所以钱谦益第一个倒霉,被张溥整的连饭都没得吃。

张溥只是一个人,暴力手段搞死一个张溥,还有张采。搞死张采还有其他应社成员出来挑大旗,这批人只是推到前面的,根子上的问题还是江南与朝廷日益对立的利益纷争。

好在,此时的南军已经废了,根本没有能打的,不怕江南生乱。

鲁衍孟想了想,道:“张溥不安稳,不妨将他困在一地,先拖延一阵日子。”

这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天启对这个答案早有预料,点点头:“只能如此了,做好准备,可别让此人如虎添翼。”

鲁衍孟笑着点头,他不介意给张溥插上一对飞天翅膀。皇帝不是士林人,不懂士林规矩。张溥之所以势不可挡,是青年一代没人能和他打持久的擂台。打擂台,双方相互辩论时,种种黑账也就被挑出来,失去完美的形象,张溥的号召力自然大减。

拿着天启赐下的一张纸,鲁衍孟总算是送了一口气,上面正是宗柔两个。

这是给朱延平赐下的表字,在朱元璋的计划中,他的每个儿子一系都有一首诗做辈分排序,佐以五行辈分,让宗室子弟的辈分一目了然。和平时,人人也能认出宗室子弟是哪一系哪一辈,战乱时也方便被人一网打尽

天启朱由校是燕王系第十世,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是由字辈木行,下一代是慈字辈火行。

朱延平是齐王系第十世,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是宗字辈木行偏旁,下一代是养性期渊雅这一句中的养字辈火行。

唔,朱元璋十八子岷王一系的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鎔喜贲从。其中鎔字辈是土字辈,比如基字就是土字偏旁

朱延平性格高傲又喜杀伐,为人手段往往刚烈,这是鲁衍孟的一处心病,宗柔两个字被皇帝赐为表字,表面上是劝朱延平改改性子,实际上是承认他的宗室身份,表示皇帝已经知道了。

这样,就把鲁衍孟摘了出去,别人想给他扣勾结宗室意图不轨之类的帽子,也扣不上。连皇帝都知道,你还跳什么跳

这也是一道最终的保护符,宗室造反也不见得会杀头,最多还是囚禁。有这个护身符,以后暴露了,朱延平最多就是丢职丢权,不会丢命。而这道护身符也是炸弹,引信握在天启手里。什么时候想要废了朱延平,如张嫣所说,一道封王就藩诏令,就能夺了朱延平一切。

封王能给子孙带来金饭碗,也能达成祖先的遗愿,更能让自己显贵一方。天启不认为,朱延平会反抗封王就藩诏令。除非,朱延平疯了,一门心思想着谋反。

“宗柔”

乾清殿前,老魏看了这两个字,反应过来后终于松了一口气:“老爷英睿,这两个字赐的好,绝顶的好。老弟,你看这回这么大的军功,不给实职说不过去。要不,咱们和工部出人手,给他修建一座府邸如何”

寒风吹来,鲁衍孟背上渗汗一片冰凉,露出笑容:“也好,按照镇国将军级别修建,可好”

镇国将军是宗爵,上面就是郡王。不过,别以为镇国将军一级的府邸很宏伟,换算过来也就是二品重职朝臣的府邸规模,比鲁衍孟的府宅还低一个档次,比京师衍圣公府低两个档次。

“这委屈了,咱们想想法子,在内城找块地,多修一些,也方便以后扩建。皇城北安门外,供应厂那边还有一片林地,建在那里如何”

魏忠贤似在询问,他觉得这块无主之地挺合适。就算是宫里,也不能拆迁京师人家。否则,六科官和御史们,还不指着皇帝骂与民争利,不顾子民生计

此时米脂县,朱延平从伤兵营转了一圈后,回到城南一处临时租来的二进出宅院。要租房子的军阀不是好的军阀,他觉得自己的道路还长着呢。

曹少钦拿着一封信来找朱延平,是公函,关乎宫里的事情。

两个人盘坐在热炕上,朱延平看着皱眉,是关于米脂贡米的,今年要运往皇城的还缺五百石左右,这里办差的小宦官找到了曹少钦,请曹少钦想法子。

朱延平又帮不上,就说:“这事难,米脂山多,是山地。又无大灾大难,年产的粟米怎会减产这么多”

“这儿的粟米在京师一石能换三石上好的大米,你说会不会减产原来衙门推诿,现在徐大相握着衙门,不妨清查户籍地契,重新检地。这样就能催缴那些大户缴纳贡米,能不能成”

朱延平摇头:“不好办,检地我不怕得罪人,而是名分不对。我们夺了米脂县,为的是打仗,而不是检地。如果米脂知县在,这事通报布政使司衙门,才能办。名不正,这事做不了。”

大军驻扎在米脂,真要检地谁拦得住可他们没名分,检地后的成果不会得到承认,反倒会有人弹劾他们干涉地方政务。

曹少钦饮一口茶:“那怎么办如今我在米脂,宫里的事情不出面不行。否则回到宫里述职,老祖宗们必然给我脸色看。外面办事的小崽子本就委屈,家里人不帮一把,人心也就散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