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47

分节阅读 1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走山西这条路,也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熟悉山西地形,方便以后抢晋商。

估计,这回西北会把皇帝气的够呛,光抢一个平遥是无法让天启息怒的,可能连太原、蒲州都要下手。

八月二十五清晨,镇虏军出山西,穿过绥德州,抵达绥德下属的米脂县。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还有米脂的贡米,都是这里的特产。再过四五年,米脂的叛军头目也是特产

大军逶迤数里,天亮时分还在不断汇聚,不断扎营。

米脂县驿站,也就是银川驿,这里已被何冲接管,朱延平一来先洗了个热水澡,浑身舒畅了一番。

大军到来,本就人心惶惶的米脂县城直接封闭城门。毕竟这年头的匪,要点钱粮也就过去了,当兵的来了,胃口可比匪大多了,做起事情来更是自持依仗,格外的狠辣。

没办法,当兵的太穷了,别说军饷,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

哪怕给人去做长工,管吃管住,一年也有十余两收入。

唔,另外再说一个,这年头真正在游遍天下的只有两个地方的人,一个浙江人,浙江七山二水一田不是白说的,根本养不了太多的人,被形容为四成人口在外讨生活。因为伶俐有眼光,是家丁首选,如同绍兴出产的师爷是首选一样。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山西,这里更是活不下去,只能外出跑生活。不过晋人团结,类似犹太人那种团结,会资助同乡做小买卖,慢慢就形成了团结、根深蒂固、遍及天下的晋商集团。

各地都有类似的特产,扬州瘦马,米脂的人口买卖也是猖獗的。

新上任不久的驿卒,由李鸿基改名为李自成的家伙穿着崭新的号衣,胸前一个驿字,戴着红缨毡笠从乡下来驿站上班儿,被吓傻了。

只见驿馆前,成排的营帐,一排排身穿白袍鱼鳞甲,戴着苍缨毡笠的甲士威风凛凛的站岗,巡哨,远处河畔还有数不尽的牛马,军士给马匹洗澡,吃的都是上好的豆料。

“镇虏卫指挥使朱骁骑将军朱延平”

抬头看着驿馆门前插着的两面大纛,再看看那些成排的甲士,鱼鳞甲折射朝日金辉,让李自成看着格外刺眼,再低头看看自己这件洗的干干净净的驿卒号衣,真的是货比货要丢啊

洗漱完毕后,朱延平踩着人字拖,浑身裹一件粗布襟衣,襟衣的造型类似浴衣,敞着胸腹肌肉出了驿馆,手里拿着最新的公文,对跟着的秦朗道:“弟兄们扎好营垒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听说这里产羊,先去买上五百头来,将米脂的酒能买的都买来,今天让弟兄们好好吃喝一顿。”

打发了秦朗,朱延平看着下一份公文,是张天赐的,扭头看向张天赐,继续迈步:“可行,宣告下去,严禁扰民。今日扎好营垒,除了军需采买人员,任何人不得离营。”

银川驿不是寻常的县设驿馆,是归省布政使司管理的,在朝廷挂号的。这种驿站的管理者是九品驿丞,就像王阳明被流放去贵州水西当龙场驿丞一样,这种重要的驿站驿丞有品级,其他驿丞就是不入流,没有品级。

银川驿的驿丞领着二十余名驿卒见朱延平过来,腆笑着上前拱手:“将军所部行军神速,真是旷古震惊之事。本县知县姓晏,讳子宾,是神祖皇帝万历四十七年举人。本以为将军十日后可至。可不想天兵突降,就误会了一二”

朱延平听着难受,扭头皱眉看一眼这只见过一面,当时衣衫不整,现在衣冠楚楚的中年驿丞,挥手不快道:“你是大明的九品驿丞,不是不入流的驿丞。别一副跑腿胥吏,阿谀奉承软骨头像。我不管你们知县姓甚名谁,让他赶紧来见我,否则自己向朝廷打辞呈吧。”

说罢扭回头,朱延平伸出手,楼靖边抽出望远镜递过去。

端着望远镜,朱延平看去,见一伙流民在远处缓缓行来,携老扶幼,拖家带口。扭头吩tby:dad8567276617200025 gt

第一百七十七章 被抢两万石

“延绥镇苦战近月,米脂近在咫尺,不思筹粮资军也就算了,怎么连乡勇都是如此稀松”

米脂县县衙前,朱延平一袭金甲挽着马缰打量着眼前拼凑的这支三百余人的乡勇,右手握着马鞭指着,斜眼看一眼知县晏子宾,扭头对徐大相、曹少钦道:“延绥一战,谁也不知战火会烧多久。延绥镇最要紧的无非是红山口、榆林城和银川关,而米脂就在银川关南,是延绥之后最近的防守据点。晏子宾低着头,浑身打颤,脸色发白。

朱延平很可怕,他惹不起。而两位监军,一个本职御史,一个是宫里来的人,算上朱延平的内阁背景,这三个人合起来,当场砍了他也是没问题的。

难道要说河套贼几次冲破红山口、从银川关入塞内劫掠,只是收保护费

河套贼,往常入塞劫掠,别说攻城,就连村堡都不会攻取。顶多就是嫌收的少了,围住你要价钱,收到合适的价码,这伙人就撤了。

前前任知县是活活在任上老死的,这种西北的知县不值钱,打发下来表现的平庸,无功无过,不少都是一辈子的事情。

前一任知县,刚上任认死理,正好逢上当时的延绥镇总兵杜文焕抄击河套贼老巢,河套四十二部,发军十万骑扬言要生擒杜文焕。打破红山口、银川关,在米脂收好处。

前知县脖子硬,人家河套贼围住城还没动静,那个知县就畏罪自杀了。

所以吏部会选,贫农出身,自觉会试无望,想早日发财让家人过好日子的晏子宾就来了米脂。米脂有不少好东西,可堵在银川关前,是个有危险的地方。因此,他才以一个举人直接委任为知县,而不是通过县丞一职先行历练。

朱延平勒马打旋,马鞭指着三百多乡勇,龇牙笑着:“这点人,也就守个城门,于米脂防务何用于西北平乱何用这个知县留着何用”

他问一句,晏子宾的脸就白一分,这是个怕事的人。

曹少钦裹着大红兔绒收边披风,拨马过来问:“朱将军的意思,本监军使一概支持。确实如将军所言,米脂不比他处,这里的知县光能治民是不行的,还要懂大局,知兵事。徐监军也在,将军是何属意不如说说,今日就把这事敲定。朱延平点头,环视左右道:“延绥之战,最快也要一月。若长久,谁也说不清楚。我欲在米脂设立大营,为全军后备。修缮军械、凑集军需粮秣,补充兵员等等一系列事情,我军都需要一个落脚点。”

“绥德、米脂多豪杰,这里民风质朴,尚武之风鼎盛,是一处难得的精兵产地。因此,本将提议罢现任知县,由徐监军总署米脂事务,为全军后盾。徐监军,米脂虽小,却是我军唯一的落脚点,你可愿担此大任”

直接罢免一个知县,和内阁走走程序也就四五天能定下来的事情,徐大相也懒得搭理米脂县武备荒败的根由,朱延平的考虑也是全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