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36

分节阅读 13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用得着的,用不着的档案会储藏到宫里。宫里头不仅要保管这些档案,还有专人誊抄做副本。

这片库房很大,朱延平拿着手书进去,没有手书他也可以查阅,这道手书是专门给兵部的,许可他查阅近期的档案。这里的老档,私密的另有储存,能看的都是正常的档案。

他直接去吏部档案房,翻着目录按着书柜找书。

朱燮元的档案不好找,这里没有单人类似纪传体的档案,而是编年体,每年升迁转调的官员非常的多,文官三万,武官九万,怎么找

吏部的文选清吏司直接被他忽略,其次稽勋清吏司他翻了一些档案也放弃,然后是验封清吏司,也没什么收获,就连最后的考功清吏司也是一团糟。

所有的文档都是惜字如金,根本没有太多的信息,想要找个人升迁屡历,不好找。

他直接放弃,真要找,他必须从万历二十年开始翻阅,整整三十多年的档案里,才能找到朱燮元的档案。

他应该感谢一个人,感谢解学龙,解学龙也觉得档案不妥当,不方便查阅,去年就上奏疏,开始编辑、整理纪传体一样的官员档案。方便查询,也方便修史。

而当朝官员都是大家熟悉的,屡历档案最好找,所以这批人的档案已经做好,他在翰林院的档案堆里找到了朱燮元的名单,万历二十年进士目录。

朱延平不是正统的士绅大族子弟,自然也没有传承的官场知识,否则当朝大员的屡历,就是他的功课之一。而他崛起的时间太短,又一心扑在军事上,只和成基命维持书信联系,成基命也没时间悉心传授这些隐秘的知识。

找到朱燮元的档案,已经是中午,抱着万历二十年这批进士的资料文集,朱延平来到档案房一册的隔间里,自有小吏端来茶水糕点。

按着目录找到朱燮元所在的那一册书,朱延平铺开,吃着点心,目光静谧扫着。

朱燮元,嘉靖四十五年生,现在五十八岁,浙江绍兴山阴县人,万历二十年进士。

十九岁的时候就是举人,受绍兴知府萧良干之邀,入府衙讲学,也是幕僚。并提议,通过萧良干的努力,解决了绍兴水患,受惠十余万人。

二十六岁中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说明这是个偏向法学的进士,任期内不畏强权,洗清冤案,平反三百余人,多有功绩。

朱延平看着档案,摸着下巴,这朱燮元的屡历非常的漂亮,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

之后朱燮元下放,超擢当了苏州知府。这是天下有名的肥缺,这里经济不必再说,尽管十分富裕,可下面收税的人吃拿卡扣严重,这些损耗都是要算着火耗里的,最终给朝廷的税不能少,所以火耗只能由平头百姓承担。

朱燮元的办法很简单,下面各县送到府里的赋税,他看都不看,直接封存做档送往上级衙门。自己这边不开封,自然也就没有火耗,也就没有好处。没有火耗,下面人怎么能借着火耗去讹诈

于是,他声名大涨,但也将苏州府的官员胥吏们得罪的一干二净,自然在这个肥的流油的职位上呆不久,被任命为川南兵备道员,这是个苦差事。

还没走,苏州就爆发大规模民乱,收税的太监收的过分了,万余名织工反抗闹事。新知府压不住,太监请朱燮元调兵镇压,朱燮元断然拒绝,安抚了织工,然后赴任川南。

朱延平看到这里,眨眨眼睛,看来朱燮元是士绅倾向的,或者可以说是他本来就是士绅一员。江南抗税的风潮十分的普遍,朱燮元不帮宫里人,也是一种自保,否则名声就臭了。

当时的川南是改土归流,刚刚平定战乱的遵义,这就是播州之役,播州世袭土司杨家叛乱,被夷族,播州改为遵义,隶属四川。

之前贵州和四川还在打官司,觉得遵义应该归贵州管辖。后来遵义被秦良玉的白杆兵收复,贵州方面战事未歇,也就放下了争夺遵义的心思。

战火烧成的废墟上,还有乱军余孽,根本没有秩序可言。朱燮元就在这种情况下,逐步稳定了遵义的秩序。随后,去广州当学官,以右参政谢病离职。

之后起复为陕西按察使,改任四川右布政使,署理川东诸事。

看到这里,朱延平眸子一缩,天启元年朱燮元升了半级,成了左布政使,名义上统筹四川政务,成为一省重臣,按规矩要入京述职。

然而,这种时候奢崇明反了,在重庆阅军的时候,奢崇明女婿樊龙在校场上纵马,突然刺死四川巡抚徐可求,四川的大员们都在重庆,结果被叛军一锅端了。两万彝兵席卷川东,苗彝诸部响应,瞬息间叛军高达十万,奢崇明进攻毫无防备的成都。

成都当时只有两千战兵,蜀王竟然事急从权,委任朱燮元统领军事,秦良玉正在石柱练新兵,一刀砍了奢崇明的使者,分兵来救。

六千白杆兵不仅救下成都,还堵住了川东叛军出川进攻荆楚的要道夔州,也将奢崇明与重庆之间的联系斩断,堵住奢崇明主力部队进攻成都的退路,一举击溃奢部叛军主力,斩首万级。

除去秦良玉那骇人的战绩,让朱延平诧异的是,蜀王竟然敢让朱燮元领兵。

这根本不合规矩,藩王现在就是吉祥物,蹦跶一下都是有错的,更别说委任他人领命,领的还是一省之军。

而朱燮元的手实在是太快了,借保卫成都的名义,和秦良玉的威风,将整个川军的指挥权握在了手里。造成既定事实,朝廷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让他当四川巡抚。

事急从权,也没有这种从权的方法,这是找死。

更诡异的是,朱燮元要赴京述职,在重庆坐船走长江就行了,去成都做什么

四川的军政大员们怎么会那么巧合的在重庆被一锅端了

而奢崇明的叛军又是怎么数日间暴涨的十万余万的有这么强的统筹力,奢崇明还会被秦良玉按在地上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