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25

分节阅读 1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年得志,是个傲气人,派出去的人好好遴选,别怠慢了。”

祖大乐踌躇,孙元化低声道:“京中可能会推举成基命为次辅,鲁衍孟与魏忠贤拜了把子,说不好这成基命真能一飞冲天”

这就是官僚直接管理军队的下场,哪怕孙元化是个玩儿技术的,可文人天生就有贵气。贵气,说白了就是官僚姿态。tby:dad8567276617189724 gt

第一百五十章 出乎意料

“弟兄们前面的营垒就是我们的目标,不能蛮力攻打,否则近半的弟兄就会埋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动脑子,用计策击败他们三百甲骑伫立,环绕着朱延平,朱延平提着长铩在圆阵中打旋:“我要一百敢死之士,随我进入广义营。愿意跟着我送死的弟兄,上前三步。”

赵骁骑、何冲等三十余骑立刻拍马,随后近百骑响应被带动,驱马上前,整个圆阵缩小一圈,人人上前。

军心可用

“李遂,你遴选百人。”

朱延平说罢,驱马走出圆阵,阵中李遂独目环视,八字胡抖着:“杀过人的弟兄留下,能扯谎的弟兄留下。”

他独目扫着,见留下近半,继续道:“家中独子离开,心绪不稳者离开。”

很快,三百甲骑中,迅速遴选出一百骑,纵马站到了朱延平背后。

前方,双方小校交流,各自返回。

很快,广义营辕门开启,一名头戴凤翅盔,黑披风将领疾驰而出,朱延平做着最后的安排,也打马上前。

“我是辽镇广义营副将杨伦,阁下可是镇虏卫朱将军”

杨伦勒马,是一名虎背熊腰的青年,面上无须,拱手俯首。说实在的,卫所军和战兵不合由来已久,辽镇基本上全员皆战兵,朱延平所谓的三品世袭指挥使,在他们看来一文不值。

指挥使不值钱,稍稍难得是世袭正三品武职,只有明初时,只有那些开国重将才能捞到世袭正三品武职。杨肇基、杨御藩父子的祖先杨秀,生擒吴王张士诚,屡历战功,也才捞了个指挥同知。

有一个高水准的世袭武职,对子孙发展也是至关重要。起码十几岁,只要出来为朝廷做事,就能像杨御藩那样成为一营主将,三十多岁就能混到一方重将。

就像戚继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比指挥同知还要低一级。刚出来做事,就是一营主将。从未经历过实战,好在戚继光就是那些天生能打仗的人物之一。

杨伦也是卫所世袭将门子弟,世职才是卫佥事,不算顶尖。真正顶尖的那帮家伙,一出生就是世袭五军都督府佥事。

朱延平的卫所军在绝大数人眼里,不值一提,包括他的世职。可他是孟学嫡流,成基命的学生,文官大道通畅,前途无比的光明。2555265289

甚至,祖大乐他们也认为朱延平和他们是一伙的,只是朱延平的行径有些奇怪,来了之前不打招呼,直接就把兵马带来了。这是一种挑衅,可能是因为这小子半路出家,不懂军中规矩吧。

朱延平上下打量着杨伦,点头:“本将朱延平,辽东杨氏子弟还不错。听说徐侍郎的门生,孙元化孙先生就在广义营中”

朱延平的态度绝对算不上亲善,有着文人普遍的高傲,鼻孔朝天的高傲,杨伦不觉得奇怪,只觉得这是正常的。不问一军主将,而是先问一个文职监军,也是正常。杨伦甚至有些振奋,将门求的不就是武名能让朱延平看重,说明他们杨家也是有底蕴的,拱手,笑的更欢:“孙赞画此时是广义营监军,刚听孙赞画谈及朱将军,甚是推崇。”

“劳烦杨将军去通报一声,就说太仓朱延平拜访,有事相询孙监军。唔,你们主将也一并喊上,一些事情本将心有怀疑,正好请教一二。”

朱延平说着,从陈雄手中接过自己的名刺和拜帖,走的是士人礼仪,双手递给杨伦。

杨伦赶紧双手接住,青年脸上透着热切,询问:“朱先生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脸一板,朱延平拍拍自己胸前金甲啪啪作响,右手提着长铩虚刺,正色道:“如今朱某是一军主将,杨将军莫称呼错了。”

果然,如孙监军说的那样,是个喜欢闹腾当将军的,这种爱好文人中不少,当年的武宗皇帝不是也给自己弄了个大将军名头儿

杨伦赶紧改口,口称朱将军,朱延平表示谅解,在马上身子前倾,杨伦识趣也凑过来,听着朱延平低声细语:“京里弄得本将军疑神疑鬼,入广义营,能否带些护卫”

“这”

“若是不妥便作罢,我部立刻北上。”

杨伦连连摇头,道:“这不算什么事,祖将军会答应的。末将这就去禀报,朱将军稍待。”

朱延平拱手送别,看着十余骑北去,他面上浮现笑容。

“老爷,这事能成”

“怎么不能成此时京畿诸营束手,我部突然调动,恐怕广义营也摸不着头脑。而我又是带着疑问要去问孙元化,估计他们也会有问题问我。广义营有五千军士,又有营垒,我带百余甲骑入营,也在他们掌控之中。”

其实朱延平也拿不准,只是一场赌博而已。

他其实高估了各军的警惕性,也高估了各军的战意,更是低估了很多人的怕事心理。毕竟此时朝廷威严不减,没人敢乱来。他更不清楚,自己与孙元化之间的诡异关系。

广义营中,祖大乐摸不着头脑,他巴不得朱延平赶紧来,大伙喝喝酒,吹吹牛,拉拉关系,顺便问问京里的动向。和朱延平一样,他们辽军也没有选择,只能跟着东林,因为立场稳定,上面根本不和他们联系。

只是朱延平要带一百甲骑,这事压根不是事儿,只是现在环境特殊,就有了说道。

孙元化看着朱延平的拜帖,在手里把玩,抚须道:“好字,有蕺山先生风范,一脉相承。”

老仆研墨,孙元化酝酿情绪,要写回帖,这字要写好,不能丢了颜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