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13

分节阅读 1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品。

这种连官服都不配发的正三品武职,也这么容易挂到脑袋上,可想而知这个正三品武职的水份有多么的大。

武散阶和武勋交替,代表资历和功勋,与架空的卫所体制职位组合在一起,有一种军衔的作用。文官也有文散阶和文勋。

文武散阶顶级从一品和正一品,都是荣禄、特进荣禄及光禄大夫。

文武勋,正一品都是左、右柱国,从一品是柱国。

其中,武散阶简单划分来说,正二品由低到高是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从二品是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下面依次就是正三品三昭将军、从三品三远将军、正四品三威将军、从四品到从五品是武字将军号六副,正六品及以下则是二信、二忠校尉。

这些将军号只表示荣誉和资历,不像四征四镇或讨虏平贼这样有明确职责的将军号,越少不轻易送出去的将军号,越是珍贵。

一个武将,最得意事情除了军功封侯或马踏敌都外,就是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将军号。就像横野将军会让人想到徐晃,翊军将军会想到赵云,或白马将军公孙瓒。天策上将李世民,或者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及上将潘凤之类什么的

隋朝的将军号最为泛滥,十威十明十壮十昭等等,多的让人看了迷糊。

如今功勋不显,虽然重军功,重的是军功带来的资历,而不是功勋本身。文武散阶及文武勋,只能做一个资历的参考,失去了地位的体现。

文武散阶可以看作升官任职的资历标准,那文武勋就重要多了。大明朝册封的侯伯,除了靠女儿的皇戚之外,文武大臣想要封伯封侯,除了立下大功外,前置要求就是文武勋要达到左柱国。如果是同为正一品的右柱国,抱歉,会升为左柱国,再给不少的赏赐,比如萌子弟为官,给锦衣卫世袭军职或监生名额。之前的赵彦,就是这种情况。

朱延平想要获得爵位,武勋方面要早作准备。以后立功了可以少其他赏赐,专门提升武勋。别说这都是朝廷决定的,各种赏赐朝廷在推敲的时候,都会考虑受赏之人的态度。

毕竟每个人都是有关系网的,自己不在京,京中的后台会帮忙争取,或转达意见。

相对于朱延平收获,张榜就得到了五十两雪花银赏赐,萌子侄一人为锦衣卫世袭校尉。

没错,张榜就捞到了这么点东西,仅仅是个锦衣卫最底层的位置。这就是背景和人脉的重要性,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卫所制再衰落,那也是军官世袭。

张榜也是灵山卫世袭千户,可这是从他们祖父那一辈才从民户投军,立下军功后赏赐的世袭千户身份。可朱延平祖上打明初开始就是军户,哪怕一直军户,不算鲁衍孟、崔景荣、成基命带来的加成,传统的卫所世袭军官们,认可朱延平的倾向也是多于张榜。

五军都督府管事的文官担任的都督府佥事,可都督们也是能说话的,只是没有决定权。

说白了,军户们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后代,祖先们都是抗元的义士,香火情一直在。他们反对文官剥夺五军都督府的职权,反对兵部总摄军事,也反对民户从军。

至于袁枢,则什么赏赐都没有,因为袁枢不要。 小说网他哪怕有个一官半职,只要步入朝廷的体系内,立马就会戴上东林的帽子。

还有陈雄这个锦衣卫总旗,因为范永麟这样的重要人物自尽,但也有苦功,升了个百户。

在场的军士,一律编入镇虏卫为军户,镇虏卫从大同东路天成卫改迁到河间府沧州东八十里筑镇虏卫城。

至于原来的镇虏卫世袭军官、军户、军余们,则继续待在天成卫,依旧挂着镇虏卫名头,多设置一个卫佥事,如镇海卫的卫佥事陈世清一样。

唔,原来的镇海卫就是这么搞的,从太仓卫变成镇海卫,然后迁到福建延平府,留在太仓的就是个骨架子,没啥意义。

这也是明中期的变动,搁到明初卫所改迁他地,军户要跟着迁移,沿途会熬死不少老弱。

受了赏赐,朱延平免了下午的操练,让军士们早早休息,好明日搬家。

张家湾最有名的梅楼里,朱延平设宴招待曹少钦与杨御藩。

曹少钦这个东厂的骨干在场,杨御藩表现的十分拘谨,生怕惹曹少钦不快。他家十世将门,军中关系错综复杂,更是不敢随意结交宦官。

自然,他与曹少钦也就没什么交情。

然而朱延平冷落曹少钦,一个劲儿询问杨御藩神机营里的装备,让杨御藩这个比朱延平小两岁的副将很是尴尬。很想回答,又怕抢了曹少钦的风头,不想回答,又担心恶了朱延平。

朱延平不能得罪,当年的山东事情,指挥作战的赵彦一家子被鲁衍孟收拾的支离破碎,他父亲杨肇基更是平贼中坚也是见死不救,万一鲁衍孟迁怒过来,沂州杨家也担待不住。

“营中的火器花样繁多,各有用途,只是炮队有一些疑难问题。”

杨御藩回答着,观察着曹少钦:“如朱将军所说,炮队习惯于佛郎机火炮,毕竟用了一百多年,各方面技艺娴熟。只是佛郎机火炮射程不足一里,开花弹十发三炸,威力远不如将军炮。只是将军炮铸造艰难,又易炸膛,不受将士们信赖。”

朱延平举杯与身旁的曹少钦对杯,对桌对面的杨御藩示意,仰头饮一口道:“难道就没有一种能大规模列装的火炮”

饮了酒,杨御藩见曹少钦只是吃菜,便摇头道:“难,精造的火炮性能优异,不差夷人多少。可北方以煤炭冶铁多脆,远不如南方竹炭冶炼的铁韧性好。就连将军炮,也过时了。新造的大将军炮固然威力大,也坚固,可一门两三千斤重。做城防火炮尚可,随军调转,受限地形,并不适用。”

与火铳一样,明军对火炮的要求也是高精度,加上兵部造的赫赫威名,导致火炮炸膛率提都不能提。很多火炮填装时,只敢放三分之一的火药,否则就会炸膛。但这么点火药,纵然是新式火炮,射程也不如老式火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