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94

分节阅读 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想要什么,毕竟朱延平给上头人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一身武勇,弄的老魏担心出现第二个朱延平,连护卫力量都增强了几倍。

陈雄也放心下来,他最怕朱延平深陷孔孟之争。就怕孟府战败,朱延平单枪匹马找孔府的麻烦,到时候才是天大的麻烦。

接受陈子龙敬的酒,朱延平仰头一气饮尽,余光见陈雄沉思,心中一轻。将自己的志愿告诉老魏及老魏背后的皇帝,这样才能减少猜忌。

宋应星受工部部文在张家湾官坊做事,这就是老魏的礼物,给了他一个现成的工坊,工匠俸禄、所需的铁锭、煤炭等等也是朝廷拨付的,产出的一切军械却用来武装张家湾大营,这可是天大的好处。

受了好处,就该说清楚自己的立场。

他表示最想要的是大明公爵,这个立场已经足够了,估计老魏也怕自己和鲁衍孟死死绑在一起。孔孟之争危害实在是太大,堂堂兵部尚书赵彦,军功也是铁打,说沉就沉了,连儿子都不得不推出去送死。

不论什么人,对这件事都有意识淡忘,想都不愿想起来,更别说点评这件事的背后。tby:dad8567276616779050 gt

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坊

京师的地震连续了整整将近一个月,山海关防线几处上了岁数的墙垛坍塌,受灾最重的滦州连城墙都塌了一面,坍塌的房屋仅滦州一带就有两万多家。2555265289

三月底,工部尚书张辅之,夺了张溥几十万两的张辅之被弹劾,滚蛋了。失去了权势,张溥夺回家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新任的工部尚书是大理寺正卿周应秋,这位有才能不过名声不好,在东林口中是阉党十狗之首,也擅长烹饪煮肉,很讨魏忠贤侄子魏良卿的欢心,两个吃货常常聚在一起。

有了执掌工部的周应秋,张家湾的官坊有了不小的扩充,在宋应星的署理下,为皇室提炼锌并研制新的合金,同时锻造兵器铠甲以及朱延平所需要的抬枪。

抬枪并不急着生产,现在冶炼的金属在北方属于一般,和南方比不了。朱延平在等南方的一批钢材,这批钢据说在海水里都不会生锈,性能十分之好。

江南的海商,铸造的船锚重几千斤,性能比后世的工业用钢还要优秀那么一点点。朱延平需要的就是这种好钢,由宋应星联络购买了五千斤,用来制造枪管和重要部件。

五千斤好钢算上运费,花了朱延平两千两白银,这还算是折扣价。这时候一杆兵部造火铳材料、人工大约在二两三钱银子,而这五千斤钢材朱延平最多打造三百杆抬枪,不计人工,每杆抬枪材料费就将近二十两,最后成本下来,一杆将近三十两。

毕竟他要的是精造,工序上费时间。

他也去了工坊,这里有冶铁的高炉,也有水力锻打类似机床的东西,还有正在组装、调配的一台镇场子的宝贝,是宋应星弄来的,专门为打造好的枪管拉膛线。

原来的枪管都是手工钻膛线,一根枪管需要两个人花费大约十天,算二十个工,而一杆普通火绳铳,大约有五十个工,枪管制造就占了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在他看来,大明的火器观念太超前了,军中崇尚大炮主义,可技术和质量严重拖了后腿,导致大炮兵主义成了四不像。

而火铳更是追求高射程高精度,这对工序和材料的要求极高,而匠户和匠坊真要按照兵部的要求锻造,极有可能饿死。上边拨下来的材料,根本不够用,这还怎么打造出规定数量的火铳

生铁边角料锻打的枪管,还要花费极大的精力拉膛线,一打就炸膛,铳兵根本不敢按照要求装入规定的火药,装个三分之一就成了,这样火铳预期的高射程大威力就成了笑话。

然后就是铅弹,担心塞的太紧造成炸膛弄伤自己,铳兵会将圆圆的铅弹磨损,这样就能轻易塞进去,火药爆炸时不会堵塞枪管,这样的弹丸打出去,也就不要妄想什么高精度。

既然这样,工匠还钻什么膛线没办法,上面的要求如此,他们也是要靠工作量拿钱。至于铳兵怎么用,这和他们制造的工匠没关系。

工坊弄虚作假应付了兵部,兵部也稀里糊涂验收入库,反正兵部要的就是数量,然后工坊再接些士绅豪商的单子,给人做私活过日子。

朱元璋制造了一套近乎完美的国家运行制度,如同一个机器,一处坏了另一处就能感受到,层层监督,哪里出问题修哪里。可机器一旦瘫痪无法启动,那就找不到问题了,一找处处都是问题,修都不好修。

工坊里冶炼出来的钢水浇铸在刻槽里,形成一片片的带着孔洞的粗制甲叶,经过水力锻打一番后在手工磨去毛刺,修正甲叶上的穿绳孔。

一件制式将校鱼鳞甲所需要的甲片约在两千六百枚,编织不同部件的甲叶也有规格上的差别,总共有九种甲叶。甲叶小,编织时非常的繁复,可不能贪便宜将甲叶放大,否则大甲叶编制出来的甲片会失去灵活性。

棉甲里头衬着的就是巴掌大甲叶,工序简单,同样也是轻便,只是防御性能不如鱼鳞甲,多用来准备第一线精锐士兵。

宋应星抽出时间陪朱延平参观匠坊运行,转了一圈出来后,展示抬枪,一杆重三十六斤的抬枪,足有八尺长,一个人根本用不了。

两名年青的工匠填装火药,将鸽子蛋大小的铅弹用铁钎捣瓷实后摆在沙袋上,远处约有百步,挂着一排草帘,更远处一百五十步有一丈高的一层草帘。

“这杆抬枪威力强劲,前日刘将军牵来一头羊,铳口顶着羊头给打爆了,十分之骇人。”

宋应星说着有些激亢,看来也是个喜欢血腥的人。

此时已是四月中旬,朱延平头戴毡笠,身上套着青边白布坎肩短襟,露出两条晒的黝黑,肌肉鼓起的胳膊,下身穿着宽敞六分裤脚踩牛皮凉鞋,腰间束着大带挂着一口老魏送来的长剑。

这个月发生了不少事情,最让朱延平诧异的是木匠皇帝竟然派厂卫、宦官前往九边及京师周边诸镇刺探军情,不是敌人的,而是自己内部的。

他估计要打仗了,否则皇帝不会对九边进行摸底调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