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53

分节阅读 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李财神又逢丁忧卸职,左右侍郎止有一人掌印司部事。各处主事多有空缺,也是无人敢担当此重任。新科二甲进士卢象升勇于国政,超擢为户部主事。另有赣南巡抚武陵杨鹤之子杨嗣昌知难而上,与卢象升共事户部。”

他口中的李财神是李长庚,一个与太白金星同名,也很有本事的老头,是湖北麻城人。岳父梅国桢也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厉害角色,梅国桢从子梅之焕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六部主事,这可是正六品的官员。外放的话,起码是各省布政使、参政、参议,资历浅一些当个知府。

户部,掌管天下钱财,往往都是挤破头往里面钻的紧俏衙门。现在呢真正是国难当头,没人敢站出来,以至于新科进士卢象升这样的官场新丁都可以上去挑大梁。

此时的户部,不算各省分司,户部的核心就三个能管事的

张溥老仆叩门,一帮人敛去忧虑神色,老仆来报:“老爷,镇海卫朱延平投帖,说是有紧要事寻老爷。”

轻叹一声,张溥道:“此事暂且搁下,卧子贤弟拭目以待,看太仓子弟英姿可能入弟之法眼。”

松江府来的陈子龙如今才十六岁,神情谦逊拱手笑笑,他擅长诗词,张溥则雄于散文。在诗坛,他少年成名直追钱谦益,是松江府那边,有机会成为继徐光启之后的士林首领。

朱延平腰悬戚刀,一袭粗布白袍素色对襟衣,网巾束发。寇青桐所赠的祈福白玉环挂在手腕,能随时把玩。

与列坐士子分别行礼,这些人大的有年近四十的,如顾梦麟;也有岁数比他小的,如十六岁的陈子龙。

昨日朱延平挂印离职的高洁表现,使得张溥等人更为敬重朱延平品行。他们可是一步步看着朱延平成长起来的,那个将印是拿命拼来的,这么舍弃,于朱延平而言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场面客套话,朱延平言明来意,拱手道:“诸位兄长,东林诸公清正执掌朝堂,小弟甚是仰慕,欲往北京一行。以客籍报考,若不得其门,将与家丁赴辽地。效仿东江镇毛帅,以死志报国。”

辽东大败之际,熊延弼挥军带着辽民焚烧军械粮草,填埋水井大跨步后撤。自知死定了的王化贞临走,招募死士去失陷土地救助辽民召集流散军士,毛文龙当时是闲职将领,就是一百九十多名勇士的首领。

他一路向东,冲破建奴层层封锁,一路攻城拔地,过鸭绿江血战数阵打退黄台吉与朝鲜联军后,在皮岛立营,一手创下了东江军。

张溥放下茶杯,他没想到那个锦衣千户杨衰倒是识才,压迫朱延平不成,去娄江军营将朱延平的乳兄弟刘高旭给提走了。

刘高旭军职在身,又没有清名在身,想玩辞职那一套都玩不成。他若辞职,那就是逃军,会被杨衰名正言顺的抓走。

至于刘高旭投靠锦衣卫会不会牵连到朱延平的名望不会,一点都不会,分别投注是人之常情。这一点在座的顾梦麟最有发言权,他是清流名士,而他在苏州府昆山县的族老顾秉谦则是魏忠贤麾下的招牌人物,官居礼部尚书,似乎有入阁的趋势。

朱延平是个人物,张溥毫无犹豫的决定要帮朱延平一把,他们这伙人是清流,东林那边大开山门想要招纳,可他们看不上东林做派,而浙楚两党又溃败,也不是个好去处。

所以他们待价而沽,身价会随着不断的高涨的名望而提升,与上海县的徐光启一样,可以和东林走得近,就是不加入。

但是,绝不能让朱延平加入阉党。以他对朱延平的了解,这人心思活络,又有挑杀猛虎之武勇胆气。一旦这人入了阉党,将来对他们来说是个大大的麻烦。

他们是清流,代表的是豪强士绅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而阉党代表的是皇帝的利益。两者是对立的,否则也不会闹出三大案。

张溥略作沉吟,见朱延平神情略显焦虑,便说:“我与牧斋先生颇有往来,近日牧斋现身于昆山收徒顾炎武,欲送往通州双鹤书院就读。若将军有心,不若护送顾炎武同去,同读于双鹤书院,也好为科考做些准备。”

牧斋先生就是钱谦益,万历三十九年进士,字受之,号牧斋。

他真怕朱延平担心自己乳兄弟安危,进而受挟制被迫入阉党。如今朝中二极对立,一加入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这时候顾梦麟也说了:“此事还需将军费心,我那族弟也是好武少年,说不得能与将军成为挚友。”

顾梦麟是太仓人,顾炎武是昆山人,但都是一族。昆山顾炎武成了东林钱谦益的学生,而昆山顾家的族老顾秉谦则是阉党的招牌

而这位顾梦麟又保持清流身份,一家子分出三个阵营,不论怎样,顾家都不会输。

朱延平应下,神色依旧慎重,张溥只给了一条路,能不能加入东林,还要看双鹤书院的意思。

这时候陈子龙也表示要去通州,他也想以客籍参加北直隶的乡试。

在松江府他考不中举人,但考个秀才不成问题。可他更想去北直隶那种人山人海的地方厮杀一番,北直隶的科考成绩,含金量最高。竞争压力大,也更能磨练自己。

乡试录取名额是根据人口比例决定的,有些偏远的县教育荒废,可能报考的数量还不如录取名额来的多

北直隶是什么地方官员子弟汇聚,各方英才同来,每次科考真的是尸山血海。

陈子龙才十六岁,少年有傲气,张溥也没有劝,只是再次拜托朱延平好好照顾陈子龙。与张溥关系最好的是张采,而他与陈子龙,则有手足之情。

第六十四章 解谜

与陈子龙等人约好日期,朱延平开始为搬家做准备,去北京那么远的地方,不是他一个念头就能决定的。

他这里的产业要处理干净,也要和一些人告别,尤其是家丁要做好安顿工作。

娄江祝家酒场,在这里看着堆满的粮库,朱延平有些头大,大米之类的好处理,实在不行可以就近卖了,可玉米他舍不得卖。

祝家老汉怀里抱着小孙儿,弓着背跟着朱延平,见朱延平脸色严肃,老汉道:“朱将军,小老儿家里可没动过一粒米,军里的好汉看守的可紧了。”

“老人家,非是此事。这些米,我以市价八成卖与你,要不”

祝老汉意动,叹道:“也不瞒将军,小老儿家里这酒场入不支出,准备抵卖于夏家,等衙门里办完书契,就回老家。”

朱延平缓缓点头,祝家酒场是新开的,原来是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人,也是躲避当年的闻香教叛军报复,这才一路南逃,逃到了这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