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47

分节阅读 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披鱼鳞甲。

不过他身边一名八字胡男子看着手握刀柄的披甲家丁,连连皱眉,他感受到了浓浓的恶意,起码他是这么断定的。

谁让他背后,站着一个红发夷人,手里还提着勾戟,还长得凶神恶煞。就连胡子都是红的,朱延平的家丁哪能不防备

但他们不陌生夷人,也没什么好怕的,不就是色目人

当年太祖高皇帝北驱逆元,干掉了多少色目人有什么好怕的

不过,那些浑身皮肤黑漆漆的乌番人,看着像恶鬼一样,是个人突一见,多少会有点畏惧。

夜里,朱延平的镀银鱼鳞甲格外的亮堂,来到竹舍左右看看,看到了那个红发夷人,收回目光看向当首,一袭青衫披着斗篷,头戴四方巾的清须中年人,遂拱手道:“本将朱延平,足下可是侯先生”

当面喊人家名字,这种行为和骂对方爹娘没区别。

“正是侯某,将军龙骧虎步,麾下甲士勇健无匹,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朱延平笑笑,提着披风一抖,坐在侯峒曾面前,抱拳拱手道:“都是虚名,先生过誉了。”

“将军过谦了,当得起,当得起呀。”

侯峒曾说话间,朱延平身后的苏成提着热水过来冲茶,侯峒曾家里老仆端上点心,两人都不是东道,这么一弄倒也贴切,互看一眼绽出笑容。

侯峒曾眼眉含笑,抚须道:“日前曾与天如先生、东郭先生会晤,二位先生对将军多有赞扬,侯某未见将军真颜,心生质疑。今观将军风度,治军手段,真乃士林俊杰,我太仓子弟之英杰翘楚。”

这人一来就夸,还搬出张溥、张采,朱延平大致明白了对方的来意,原本他犹豫要不要杀虎,看到侯峒曾背后的夷人,下定决心要杀。

朱延平看向侯峒曾背后的夷人,笑说:“先生是士林前辈,晚辈初掌军权,对国法不甚了解。 无弹窗广告请问,放纵凶兽伤人,惊扰地方民生,是何罪名。”

“将军言过了,这虎又未伤人,勉强定罪,也是个失察之罪。”

侯峒曾以举人的身份与朱延平从五品镇抚军职谈话,这些夷人还没有说话的份,更别说列坐把酒交谈。如果他们真这么不识抬举,朱延平未邀请而入座,朱延平让家丁将这伙夷人打一顿,也是白打。

这就是礼,这就是规矩,这就是身份的差距,这就是大明的国际地位。

“先生,这虎若是孙家手里遗失的,逮到了自会给徐侍郎一个面子,给先生一个面子。可这虎,是从耶稣会手里逃脱的,这就有了说道。”

朱延平说着,藐一眼那两个夷人,这两人对他展露微笑,笑的和煦。

这两个夷人穿汉家衣冠,学汉话,自然知道大明的武将是个什么地位。可朱延平不是寻常武将,他还披着士人的皮,还是太仓唯一武力的执掌者。

真恼了朱延平,别说他们在太仓州的教堂,就连上海县的教堂,朱延平说砸就能给砸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都是非法建筑。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猛烈地冲击着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统治。面对宗教改革潮流,罗马教廷也采取了一些自我革新措施,耶稣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为改变天主教在欧洲的困难局面,罗马教廷派遣耶稣会士前往中国传教,以扩大天主教的信仰领地及在东方的影响。

礼部侍郎署南京礼部尚书沈榷万历四十三年到南京任职,当时天主教在南京建立了教堂,教务有很大的发展。这位崇佛的沈大佬一看地方耶稣会竟然与信教的百姓有了组织关系,有时候能影响到基层公务。

于是次年,沈榷向万历帝连续书写奏折,极力批判天主教的教义和教徒,认为他们的种种行为,如葬礼、洗礼、崇拜上帝而不敬祖宗等等行为,会颠覆华夏文化。并且因为耶稣会的组织形势,会形成毒瘤,如白莲教一般壮大后难以根除,会倾覆大明社稷。

徐光启代表耶稣会在廷议时辩解失败,于是南京教案发生,朝廷对传教士发布驱逐令,并捣毁地方教堂。随着天启皇帝继位,东林可是海贸获益者,于是保守派的沈榷卷铺盖走人,禁令形同虚设,于是各地方的传教士又活跃起来。

朱延平不知道南京教案的具体过程和引发的风暴,他只知道他看的历年积压邸报里,这耶稣会此时的一切活动是非法的。

禁令就在那里,没人管还好,如果朱延平认真执行,死抓着不妨,太仓境内的传教士,他完全可以暴力驱除。

侯峒曾笑容一僵,问:“将军此言,又是何说法若有理,这事敝人也就不管了,任由将军处置。”

朱延平看着那两名夷人,手里握着茶杯轻轻晃着,茶水打着旋,缓缓道:“谁人不知虎害这虎交给任何一家圈养,都会好生看管着,因为人人都知,这虎逃离樊笼,伤的都是乡亲。而这些传教士则不同,伤的是我大明子民,又不是他们这些色目人。所以心思旁骛,这才致使猛虎出笼。朝廷以我为本地守将,保境安民就是本份。我又何苦得罪徐侍郎实乃职责使然,良心使然,先生可曾满意”

虽然觉得朱延平有些小题大做,可侯峒曾理解,他认为这就是一个读书人的认知观念和立场。一样的四书五经,却有不同的门派,坚持的侧重点也不同。

扯到朱延平的理念,这事就没必要谈了。每个读书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一条不能被左右的道。这是不能被玷污的,往大里说这种坚持很重要,如果遇到权贵就折节,以后还能有什么气节可言

没有气节的士子,于国何用本人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所以大明的官员、士子,风花雪月中得过且过醉生梦死,差事做不好没关系,事到临头慷慨赴死就是

轻叹一口气,侯峒曾也认定朱延平是士人,否则真的没必要这么做,拱拱手道:“那祝将军马到擒来,除此大害后,可来紫堤村一聚。”

“好,我派甲士护卫先生归宅。”

朱延平侧头看向苏成,举起左手五指伸展,紧捏,再次伸展,表示带十个人。

苏成召集甲士跨马送侯峒曾,这人有举人功名,光凭这个朱延平就要保证这家伙能活着回家,否则半路上出个差错,士林也会责怪他考虑不周。也因为这个原因,侯峒曾坦然接受朱延平的好意。

面前就剩了两个夷人,一人黑发黑眼珠,身子较矮约在五尺,另一人红发红胡子,约在五尺四寸,黑发的拱手作揖,笑说:“敝人意大里亚人氏洪济,拜见大明国将军大人。”

朱延平挑挑眉头,指着面前空位,洪济入座后,朱延平慢悠悠饮茶,他喜欢此时大明的国际地位,晾了一会儿问:“你怎么类我大明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