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35

分节阅读 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论陈如松有多么大的抱负,作为一个官员,维持境内平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减少自己的麻烦,都是本能要考虑的东西。

他已经给了朱延平好处,他不能让朱延平由着性子来,尽管朱延平去卫里拉人助威,还是他默认的结果。可一旦更好的选择出现,他会毫不犹豫的改变方针。

很没有节操,这就是此时的官僚。

朱延平从卫里一口气拉了一千三百多的丁壮,小到十四五岁,大到五六十岁的弱丁、老丁也跟着出来,不少健妇也提着扁担、锄头跟上,跟着自己的男人、亲人一起去巡检司镇城。

算上女眷,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接近两千人,一路上浩浩荡荡,道路两旁的村子问都不敢问,家家户户紧闭门窗。

这么多人的把你抢了,告到州城也是没用。

大丰村,刘文静望着东来的密密麻麻人群,头皮发麻:“弄不好,这就是一场民变”

鲁衍孟粗布棉袍望着,下意识手按到了刀柄上,当年就是数不尽的变民,喊着往生极乐的佛号,疯了一样拿着锄头、粪耙攻破城池,将他的一切毁了。

青帜战旗飘扬,朱延平提枪跨马在前,不时回头看一眼后面跟着的乡亲,毫无队列秩序可言,但人人都憋着一口气,那就是狠狠收拾一顿巡检司的人,最好能像朱延平说的那样,将巡检司的人取而代之。

刘文静领着屯在大丰村的二百多人加入,为前驱开路。

鲁衍孟骑着一匹马,来到朱延平身旁问:“你现在准备怎么收场”

“现在乡亲们众志成城,又有陈大人鼎力支持,平了巡检司,这事就完了。”朱延平不觉得有问题,再说他召集卫里乡亲可是州里支持的,不然他哪来的粮食

鲁衍孟回头看一眼后面跟着的乡亲,脸色严峻:“你好好想想,如果是巡检司的人贼心不死还要逞强,自寻死路,你这样做,无可厚非。可现在,巡检司的服软了呢他们怕了你,你说陈知州还会让你平了巡检司然后你一家独大”

朱延平神情一僵,想了想问:“难道州里就这么放过巡检司赵期死了,他老子会善罢甘休还有那么多的巡检司子弟也死在我手,他们能忍气吞声”

鲁衍孟嗤嗤发笑,看着有些茫然想不通的朱延平,道:“徒弟,你昨夜那一仗打的漂亮,被劫营还能无损斩杀来犯之敌,你好好想想,这样的战绩有几人能达到当年的武毅戚公初阵,也不见得比你打的好。你的战绩,已经将巡检司的人吓瘫了,以后哪怕巡检司继续存在,在你面前比狗还要乖顺。整个苏州府,从昨夜起,你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就是南京大营,也会把你当个人物”

想到昨晚的战斗,朱延平只觉得打的丢人,有什么好炫耀的

而且他明明被人算计了,心里憋屈又说不出口,脸色憋红道:“怎可能大牛该和先生说了的,昨夜那仗说不成,没啥好说道的。”

“对,你知我知,可外人不知。要知道,所谓的强军,多数都是吹出来的。等你接触的多了,自然就知道现在各处所谓的精锐兵马,多是空架子。”

鲁衍孟神色带着讥讽,指着前方昂扬的军士,道:“看看他们的士气,虽然武技生疏、又无战阵经验。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带着这二百多人,完全可以击溃苏州府那两营兵马不是因为弟兄们能打,而是因为弟兄们敢打,愿意跟着你冲阵,而苏州的兵马不敢打,看到弟兄们就会溃散”

“三郎,知道汉末为何人人惧怕吕布就是因为吕布敢打,很多人不敢打,不敢拼命。现在从军的只是为了吃饱肚子,他们为了活命而投军,没有拼命的觉悟;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前程而投军少,太少了。没人敢和你拼命,所以在这苏州府,你就是最强的”

第四十二章 私军家丁

鲁衍孟这番话,让朱延平有拨云见日的恍悟,也有不可思议的纠结:“当兵不拼命,那还当哪门子的兵”

“活命,只是为了吃饱肚子,他们是为了活命才从军的,不是为了拼命而投军三郎,巡检司已然服软,州里不会坐看三郎平了巡检司。见好就收吧,捞点好处,我们回娄江练兵,等科举。”

“这不可能”

鲁衍孟说出的真相,让朱延平接受不了。

他的认知里,军人就该保家卫国前赴后继,死不旋踵。

他觉得自己这点人马,这点战斗力就能称雄苏州,实在是太荒诞了。

楼彦章来了,提着巡检赵举的人头;新任巡检杨国锐也来了,带来了巡检司给朱延平的二百两赔罪钱;王师爷来了,带来了州里、府里的意思。

一切的变化,让他想透了,这样的环境下,明朝怪不得会灭亡。

他彻底对这个朝廷的军事力量绝望了,阴着脸一个人思索将来的前程。他可以肯定,这个短暂的天启皇帝之后,以后登基的皇帝会是崇祯。

明朝快亡了,建奴会入关,每个人要剃头留个猪尾巴,他不愿意留那条尾巴。

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虽然长头发有些不习惯,可依旧是自己的头发,削不削发是自己的事情,如果连这事自己都不能做主,那活着还有个什么劲

他发呆独思,而且阴着脸,楼彦章也好,杨国锐也罢,乃至是王师爷,都不敢去打搅这个杀气极大的将军,哪怕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把总。

巡检赵举死亡,他儿子赵期也死亡,外人根本不知道朱延平打的是一场伏击战。所以,朱延平的战绩,震慑住了每一个人。

不仅是战损比,而是他带军的风格。在娄江这片安宁的土地上扎营,他竟然还能让士卒枕戈待旦,这样的统军手段,让每一个知道其中关键的人,想不重视朱延平都不行。

让手下人在安全的地方还保持警惕,还是让一伙新军,其中所需要的统御手段,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哪怕是边军战兵,也没有这么高的警惕性。

保持警惕,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在折腾下面人。带军的将领,没几个人敢逼着士兵保持高强度、长时间的警惕,否则贼人还没来,自己就被怀恨在心的军士给阴死。

本事不够硬,威望不够重的将领,甚至连正常的操练都不敢举行,就怕引起下面的军士抱怨、反弹,进而报复他。

不是军士厌恶训练,很多地方的士兵真的是只能吃饱肚子,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连肚子都吃不饱。逼着这样可怜的士兵进行体能训练,练死人也是可能的,所以不要奇怪为什么有的军队连操训都不进行。

戚继光当年在义乌训练山民、矿丁为第一批戚家军骨干,除了他本人是个天才外,他有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登州戚家与山东于家有亲,于家把持山东几处金矿,在初期资助戚继光,才让第一批戚家军能吃饱肚子训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