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9

分节阅读 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陈世清这个四品卫所武将,面对陈如松这个正五品文官,像个孙子一样去打交道,别说朱延平,就连陈世清的副手镇抚使杨国锐都没资格搅进去。

西门城楼上,张薄与家住东门,人称东郭先生的张采摆着小桌,木炭火盆温酒煮肉,正在下围棋,四周太仓的青年俊彦旁观静看,而他们的父辈都在城下。

这些青年俊彦出身有官有商,这不是官商勾结,是官商一体。

“左屯总旗刘高旭,领战袄一套,短靴、草鞋各一双。勇字盔一领,半身罩甲一领,战刀、藤盾各一。另有醋布一尺,盐三合。”

草棚下,五十多岁的令吏抱着花名册高声念着。吏不入品级,也有高下之分,最上是令吏,再下是典吏,司吏,最最下是胥吏。

刘高旭这个大个子高声应道,昂然向前,分发军备的胥吏认出刘高旭,笑道:“大牛,何时有了这么个好名字”

“鲁先生给俺起的,俺家三郎也有大名了,唤作朱延平。”

刘高旭拱拱手,这种胥吏现在笑呵呵的,以前可没少看过脸色。

“左屯小旗何冲,领战袄一套,短靴、草鞋各一双。勇字盔一领,短刀、鸟铳各一,铅子五十枚,火药两斤,火绳八尺。另有醋布一尺,盐三合。”

何冲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火铳手,顿时脸色就变了,在胥吏一副你自己保重的眼神下,接过火铳等装备。

“左屯百户朱延平,领战袄一套,长靴、草鞋各两双。将校鱼鳞甲”唱念的令吏顿了顿,仔细一看没出错,轻咳两声继续念:“将校鱼鳞甲一领,祥云饰耳战盔一领。青帜一件,枪槊一副,铁弓一张,竹木铁矢三十枚,箭壶一副。另有醋两罐,豆豉一坛,盐五合。”

朱延平上前应到,接待他的是一名司吏,双手接过朱延平递交的军籍堪合,装模作样看看,双手还回去笑道:“朱公子果真仪表不凡,公子投笔从戎,已成太仓城中美谈,小人仰慕。”

“军户的命,前程全靠一双手,不会让太仓父老与天如先生失望。”

朱延平猜测是张薄为他宣传了一下,否则这些人不会对他态度这么好,他可以认为当官的有好人,绝不会认为当吏的会有好人。

“就是这个话,前程就得拿命拼。这物件有些多,小人遣人为公子送入军帐。”

朱延平看看摆到桌上的家伙,摸摸鱼鳞甲,笑道:“如此有劳了,就此别过。”

领了军备的人,都会先去草棚里洗个热水澡,直接换装。

据鲁衍孟的说法是,长途行军都会有这种举措,是为了防水土病。不只是怕军士到其他地方感染那地方的水土病,也怕军士将本地方的水土病带出去。

原来还讲究一下,现在没人管。不过太仓是什么地方太仓子弟要出征,该做的场面还是要做到。

草棚四周挂着草帘子,不断有新煮好的热水送进来。

朱延平进去,里面水雾缭绕,镇海卫子弟相互帮助,拿瓢舀水洗着,除了没有水喷头,与他在工厂里与工友一起洗没什么区别。

光着屁股何冲跑过来道:“三郎,纸甲见不得水,先脱了差人带回去晾着。”

“成,何二哥搭把手。”

托人将纸甲带回去,朱延平脱了里衬棉衣,踩着湿泥进去,一伙人相互帮着洗澡。这个地方多水,应征的多是年轻人,都是小时候一起在水里玩大的,没什么好羞涩。

洗完澡,在一块铺着木板的干净地上,朱延平开始更衣换甲,红色鸳鸯战袄放在一旁,将身上原来的粗布白袍穿上,在刘高旭等人的帮助下,总算是将鱼鳞甲给穿上了。

这套鱼鳞甲是明军制式低级军官战甲,因为在南方,所以战甲不是全身的,也只到两膝。浑身防护非常全面,两臂表层也有鱼鳞护臂。

朱延平试了试鱼鳞甲的柔韧性,鱼鳞编制的甲片,可是顺着卷,也可以逆着鱼鳞重叠方向卷,毫无压力,非常的轻便柔软。

挂在两腿之间的前摆,完全可以卷成一个卷。

穿戴上,试着大幅度活动两肩,扭腰,并没有多少不适和阻碍,只是有些重,足足三十八斤。而这时候的斤,他感觉比后世的要重两三成。

鲁衍孟光着上身出来,仔细摸摸甲片,笑道:“良心货,这甲片是层层压叠,不是拼凑的,所以别看只是一层,其实是两层。”

他胸前背后,刀痕创伤连片,他一过来,其他因为穿上红色鸳鸯战袄相互取笑新郎官之类的军士,都闭嘴了,默默收拾零碎,出去了。

刘高旭坐在一旁,看到了说:“没想到,鲁先生也是身经百战的英雄。”

“只有一战而已,全赖战甲防护,赶紧收拾收拾,一会儿官老爷们还要阅军呢。”

朱延平沉默了,他有些不敢去了解鲁衍孟的过去,经历过这种大战的人,还有鲁衍孟不时的讲述,他相信这家伙以前阔过,非常的阔。

他感觉,鲁衍孟这么帮自己,应该是要需要自己帮他做什么事情。

随着换装完毕,每个人除了身高不同,背影一般无二,仿佛工厂里的流水线产品,朱延平看着,很是压抑,他看着背影,有些认不出这些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弟兄。

这里,每个人都失去了特色象征,哪怕他这个百户,也只是上级军令里,一个受操控的傀儡,他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第十一章 行军

太仓距离杭州直线距离四百里,行走在官道上,会有曲折,也就是五百里的路程。 无弹窗广告

因为规模小,苏杭一带城市密集,下面乡镇成片,所以行军不必扎营时建造营垒。故而一天的时间,除了吃饭和傍晚扎帐篷费时间外,其他时间都在走路。

杨国锐领着前队,朱延平领着后队。最后面还有陈世清领着的近二十名家丁看后,防止军士思想发生变化而逃亡。

尤其是朱延平,他编制下的应征军户,多是他规劝来的军余子弟,军户、军余彼此之间沾亲带旧,一旦有人要逃,说动朱延平的话,这一百人可能就成规模逃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