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娘,可以请过气的名妓来饭局上弹唱两三次,也可以买头牛。牛比人值钱,这就是这个时代。

卫所之前定的三十两,是一个普通军户掏不出的钱,意思很简单,普通军户别想没用的,直接应征吧。

朱延平已经被纸甲威风的造型收买了,上前两步探手,看一眼陈世清,陈世清笑着颔首,他心中感叹这年头当官的就是随和,他哪知道陈世清的窘迫

手抚在纸甲上,纸甲表面涂漆,触感稍硬光滑,而又有斜十字交错的钉线,表面突出一块块竖立的菱形,仿佛鱼鳞一样,质感十足。

摸着这套甲,朱延平笑了笑,学着电视上的官员交际,拱手道:“大人,卑职喜欢这套甲,那套棉甲也想要,大牛是卑职兄弟,也好给他置办一身。”

陈世清笑了,他还要准备教朱延平一些和上级打交道的礼仪,没想到这个家伙竟然熟悉这一套,那他也能少不少事情。

官场有官场的规矩,镇海卫虽小,可该有的规矩不能废。朱延平是他提拔的人,他就有义务教导朱延平,将来朱延平若真的发达了,有义务拉一把陈世清,或者回报陈世清的后人。

文官如此,武将也是如此,这是普世的价值观念。他看中朱延平,也只是一种投资而已。

因为朱延平没有讲价,虽然神情拘谨,态度恭敬,可这份对金钱不斤斤计较的行为,才是真豪气。难得的是对兄弟的关照,军中只有这种豪爽有情有义的人,才能聚人心,走得远。

陈世清根本没有奢望这套纸甲能卖十两银子,收到十两他很满意了,认为朱延平的不砍价,是对他的一种信任与尊重。

在朱延平看来,和学生会主席,甚至是班长都不能讲条件,更别说是和一个正四品的卫所指挥佥事。上面的人说了什么,那就是什么,顶嘴只会有苦头吃,小鞋穿。

“十两是卫里的钱,是这身纸甲的钱,那套棉甲本就是给三郎准备的,三郎一并拿走就是。”陈世清笑呵呵说着,对门外家丁点点头,家丁又把兵器拿了进来。

总共是两杆红缨枪,一把刀,一把剑,以及一杆大刀。

这些兵器价值低,没有保养的价值,唯一有价值的就是那把剑。

男人对兵器的喜爱,是发自骨子里的。朱延平摸摸有些锈迹的枪头,触感冰冷,直抵心头,喜笑颜开,锈迹是可以磨掉的,没啥好在意的。

见他摸长枪,陈世清说道:“不建议三郎选长杆兵器,交战时没有弟兄掩护,拿长杆会吃亏。而且枪兵多是打头阵的,这口剑三郎看看。”

朱延平拔剑,没拔出来,陈世清笑着指了指道:“按剑簧,剑会弹出。这口剑岁数比本官还大,却依旧锋锐。只是剑技难学,学会就是百人敌。而一手好剑术,才是军中晋身捷径。”

按动黄铜质地的剑簧,一声脆响,剑弹出近一尺,朱延平也没有拔剑,看了看幽冷,剑身有着铸造时留下花纹的剑,直接问:“大人,这剑是个宝贝,卫里要多少钱”

“会说话,识趣,你小子有前途。这剑要五两,三郎拿三两就成了。另外那口大刀,还有这口短刀三郎一并拿去。刀鞘待你们入营后,由匠户打造补上,大刀上再把铁环补上,也就齐整了。”

“那就多谢大人了。”

朱延平说着,将怀里的钱袋取出来,眉头轻皱道:“这银子鲁先生说是十七两,就一并交给大人,多下的,是三郎感激大人的照顾,给的孝敬。”

“瞧你这孩子把话说的,你们应征,此去杭州编练营伍,最少要有三个月操训。军里的粮秣是个什么情况,我们镇海卫子弟是清楚的。军饷也就别指望,发下来能吃一顿荤的就没了。杭州那边的东西,贵的让本官害怕,更别说你们了,三郎大小也是个官,同僚交际少了银子,也会被看不起的。十三两,就十三两。”

“大人,自父母弃三郎而去后,大人对三郎多有照顾,三郎心里暖和。三郎无以为报,这银子,是三郎打心底肺腑里给大人的孝敬,大人不收,三郎愧疚,恐怕睡觉,都睡不踏实。”

朱延平是真感动,一个堂堂正四品的官对他这么亲切,有一种长辈的感觉。前世的班主任,还有工厂的班组长,只关心他的成绩,关心他的工作效率,别的根本不管。对他的责骂呵斥多了去,和眼前这个官来说,没法比。

见他说的真切,陈世清本想推诿一下收下,可觉得这笔钱收了会寒人心。三郎什么都不懂,可那个大牛长得粗猛,却是个心细的人,大牛气不过失去银子,肯定会诋毁他。

再三推辞,陈世清只收了二两的孝敬,还给朱延平二两,还是以赏赐的名义给下去的。他开始喜欢这个文质彬彬,懂礼数,心胸坦荡懂的感恩,还豪气的少年。

拉着朱延平,彻夜相谈,传授自己的官场经验。

第五章 戚刀

小睡片刻,腊月二十四一早,朱延平抱着两套铠甲与兵器,贴身放好军籍堪合,离开了卫所衙门。

“老爷,未免对这朱三郎太过优厚。”

老仆进屋,端来一碗米粥,这年头,除了那些大富大贵的豪商和官老爷,卫所里的诸位老爷,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吃着米粥,陈世清眼睛眯着,倦意十足:“说说看,不这么做又该怎么做”

“小的觉得给套棉甲就能说的过去,看朱三郎老实本分的样子,说不得也能收个十两银子。”老仆为茶壶添水,主仆之间的关系往往比亲兄弟还好,主仆关系紧张的,是那种白契签来的短工,或者直接就是强买来的黑户劳力。

“呵呵,我陈家不上不下,却也不缺那几两银子度日。这卫里的事情,麻烦着呢,外面的事情也麻烦,卫里不出几个人物,这镇海卫也就到头了。”

陈世清放下米粥,眉头皱着,有些话他不能说,传出去会引发卫里的骚动。尽管镇海卫已经从两县之地,缩成了一个乡镇规模,可依旧是祖祖辈辈寄身之所,可能裁撤的消息传出去,必然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去年六科官刑科给事中解学龙上折子,胆子很大,说文官由明初的五千四百余,武官编制两万八千余,至今都翻了三倍。明初那些人可以管理国家,为什么现在非要这么多人建议裁冗简政,每年朝廷可以节省上百万的俸禄支出。

裁减编制是不可能,没人能下得了手。可解学龙的折子得到天启皇帝的认可,总要裁掉一些做做表面文章。

陈世清这个四品文职卫所武官,实际上管的人,干的事就是一个镇长。他可不想让镇海卫的编制被上面取消,到时候他将失去现在的一切。

卫里出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朝廷把裁减指标放下来,地方都司也会衡量衡量。他不求镇海卫能起来,像大同右卫那样名将层出,只求不要垫在最后面成了挨刀的可怜鬼。

“老爷,这么骄纵朱三郎也不是常事,这孩子傻乎乎的,以为外面的人都如老爷这么好说话,就怕受气忍不住闹出祸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