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变身绝色女神 > 分节阅读 151

分节阅读 1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有足够需求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获取这么大一块地皮,却在未来的几年都不会用上,平白挤占了公司的大量资源,太不值得了。

有的家伙更是感叹,女人毕竟是女人,哪怕是赵星岚这样的绝色女神,都免不了头发长见识短的先天缺陷,如果她的身边能够有一个处事稳重、头脑睿智的男人帮忙掌握大局,怎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

很显然,他们都低估了星岚女神的雄心壮志,更是严重低估了她具备的实力。根据赵星岚和幻骊的规划,最多三年之内这里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生物高科技制药园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生产厂房与新药研发试验基地,创造数以十万级的全新工作就业机会,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各种税款都是天文数字。

如果赵星岚设想中的宏伟蓝图全部实现的话,这区区六十平方公里的地皮根本不够用的,到时候还得找市政府想办法。

就让这帮家伙们看看,星岚集团究竟会不会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因为资金流断裂、市场开拓出现瓶颈期导致发展后劲乏力,公司运营出现重大困难,最终无以为继而崩溃吧

“对了,你现在就派出一批战斗分体,去把那块地皮秘密监控起来吧,省得某些家伙又偷偷跑过去捣乱。”赵星岚忽地对幻骊说着。

“好的,主人。”智慧分体痛快地答应下来。

那片地盘上,前期的拆迁工作由政府部门出面操作执行,只要补偿到位,出问题的概率不大。但是保不准有人会暗地里使坏,投放一些有害的动植物或是病毒细菌之类,给公司未来的建设制造麻烦。

前些年媒体上就有过报道,几个欧美的农业专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在江南某个农业大省的产粮区偷偷埋放成箱的蝗虫卵,结果被当场抓了个现行,然后这伙人被直接驱逐出境。

按照赵星岚的计划,这些地皮不完全是建厂房所用,将来还会划出一大块面积用作高价值经济作物的栽培与实验,譬如:木禾

木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木本谷类植物,简单地说它就是一棵大树,所有的谷穗都是长在枝干上的。山海经海内西经里记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说的就是这种神奇的植物。

其实中国科学院的众多专家学者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粮食的单位亩产量,尤其是那位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如果赵星岚能够让这种传说中的昆仑木禾重新现世,绝对会在业界内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海啸,亩产十万斤将再也不是神话

当这种木禾能够大规模种植时,华国将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不过这在目前仅仅只是设想,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殊植物,由于利害干系重大,赵星岚并不打算让它们过早问世。

两天之后,就是精微一号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日子。

经过多个批次的动物实验,这种专门治疗视网膜萎缩病变的新药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只等临床试验期顺利结束,申请专利、拿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批文后就可以大规模投产上市了。

康复中心从数万名自愿报名的病人中挑选出了第一批共计八十名志愿者,其中苏羽宸、苏羽琳这对孪生姐弟也在其中,还有班长顾江明的外婆,他们将在康复中心接受免费的注射治疗,包括后续住院疗养花费都由公司全额承担。

第二百九十二章 重见光明

康复中心。

宽敞明亮的病房里,谭琨双目缠着洁白的纱布,正半靠在床上打盹。

耳机中的轻柔音乐声静静流淌着,让他的心绪无比宁静。自从外面的缤纷多彩世界告别自己以来,他就这样在黑暗世界里度过了多年时光。

谭琨是一名资深潜艇专家,失明前曾经参与过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研发工作,并为这项重要工程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然而好景不长,新型核潜艇在海试过程中、指挥舱室内部意外发生火灾,导致数十名专家以及官兵大多罹难,包括谭琨最看重的一个学生助手在内。

他虽然在事故中侥幸活下来,双眼却遭受了严重损伤,就算是国内最高明的眼科专家都无能为力,只能永远地告别了外面的光明世界。

虽说国家不会忘记他的贡献,各种保险、补助和福利待遇一样不少,足以保证他和全家后半辈子的生活无忧了。但是失明带来的各种不便与痛苦,还有心理上的巨大煎熬却是难以避免的。

谭琨只觉得自己已成废人,心灰意冷的他一度想过自行结束这毫无意义的生命,是家人的宽慰与鼓励才让他挺过了最初的那段消沉期。

家人闲暇时四处为他求医问药,在确定西医已经无解的情况下,国内的知名眼科中医几乎都被他寻访了个遍,各种中草药天天吃,外敷内服,只希望有一天能够诞生奇迹。

他后来也看开了,反正现在的医学科技水平发展迅速,若干年后总会出现新的技术,自己的眼睛绝不会一直失明下去。

一个多月之前,友人得知了星岚集团即将推出的精微一号讯息之后,立刻如获至宝地赶过来告知他,经过多方请托,军方的高层出面与星岚集团沟通,最终让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这种新药的第一批临床试验名额。

在军方看来,如他这样的优秀专家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少了一个都是莫大的损失,只要还有抢救的希望,那当然是要尽最大努力去做的。

他在一个星期之前入院,经过必要的术前检查后,两支共计三十毫升的精微一号先后完成了注射,然后就是日复一日的观察与记录。

半个多小时以后,清脆的脚步声传来,一个轻灵柔美的声音响起:“谭琨先生,您的恢复情况很理想,今天可以为您拆纱布了。”

“哦,好好的”谭琨从半睡半醒中回过神来,赶紧答应着。

由于过去有过太多的失望时刻,因此这一次,他在入院前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接受失败,但是当拆纱布的一刻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有些小期待的。

哪怕不能够真的恢复光明,只要能够比以前稍稍改善一些,能够看到些模糊的景色,也是很好的吧

他听见了不锈钢托盘被护士们放在桌上的声音,接着脚步声走近,幽幽异香袭来,一只小手温柔地扶住了他的头部,然后是剪刀轻轻剪开纱布的声音。

主治医师的吩咐响起:“把灯光调暗一些,不能刺激到病人的眼睛。”

随着纱布一层层剪开,不到十秒钟的时间,谭琨却觉得自己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样漫长。

眼前忽地一松,最后的遮挡物已被拿掉,那个轻灵柔美的声音再一次传入耳中:“好,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

这时候,病房内外已经围上了一大堆人,有谭琨的亲人家属,军方的代表,康复中心的医生护士,以及各大媒体的新闻记者们,他们都在等待着采访报道第一批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康复情况。

谭琨用力深呼吸了几次,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屏住气慢慢地、一点点地睁开了眼睑。

眼前的世界逐渐由模糊到清晰,久违的光线映入眼帘,一位五官精致明艳、肤光胜雪的护士俏生生地站在他面前,黑白分明的美眸关切地看着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