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逍遥小书生 > 分节阅读 225

分节阅读 22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行医救人乃是大夫的本职,陈大夫急忙弯下腰要将他扶起来,只不过这汉子力气奇大,他用尽全力也不能让他移动分毫。

眼见一道身影迈进了回春堂,陈大夫愣了一下之后,立刻说道:“你不要谢我,要谢,就谢那位大人吧救你兄长所用的伤口缝合之术,就是那位大人提出来的。”

大汉虽然很多时候脑子都有些不太够用,但也不至于连这句话都不能理解,调转了方向,正要开口说话的时候,看到站在他眼前的年轻人,只是怔了一瞬,“恩公”两个字就脱口而出。

李易也愣住了,刚走进药铺就有人对他行此大礼,更出乎他预料的是,跪在地上的家伙,不就是前几天想要拦路打劫反而被柳二小姐无情羞辱的蠢萌山贼吗

他面带疑惑的看着陈大夫,意思很明显,眼前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陈大夫解释了几句之后,李易终于搞清楚了状况。

原来是几日之前,这汉子在遭到城中数位大夫的拒绝之后,背着受伤的兄长来到他这里,若是几个月之前,不懂得伤口缝合的他,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也会告知这汉子回去好好准备后事,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陈大夫,在众人眼中也属于神医一流,消毒杀菌,缝合伤口,这一套流程做下来,终于将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于是,就有了这汉子今日磕头的一幕。

不过,陈大夫心中却比谁都清楚,虽然人是他救回来的,但这汉子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李易才对。

“恩公,俺兄弟俩欠你一条命”得知了事实之后,大汉拍了拍胸口,表情严肃的说道:“要是以后有什么差遣,尽管吩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俺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李易心道这哪里是欠了一条命啊,要不是因为你的蠢萌,几天之前,在拦路打劫的时候,就死在柳二小姐的剑下了,哪里还有机会跪在这里磕头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二章 横空出世柳女侠合

“用不着,用不着”

李易摆了摆手,他哪有什么事情需要别人上刀山下火海,就算是真有,也不敢让这蠢萌汉子去做啊,他坏事的本事绝对要比做事的本事强得多。

躺在床上的是一位身形较为消瘦的中年人,面容清癯,长相看上去和这大汉有几分相似,可能是因为身体有伤的原因,面色略有苍白,在那大汉开口之后,也跟着开口道:“舍弟愚钝,若是有什么地方得罪了您,我代他向您赔罪。”

中年男子说话有礼有节,和那蠢萌大汉根本不像是一个爹妈生的,李易摇了摇头说道:“得罪倒是谈不上,只是以后官话要背的熟悉一点,这样扮山贼好歹也能像一些。”

“俺已经背熟了,不信俺背给你听听”大汉闻言,有些不服气的说道:“恩公你听着,此山是我栽,此树是我开”

李易实在是有些怀疑,这两位是不是真的是孪生兄弟,只不过在胚胎时期脑子的分配不太均衡,这汉子显然只得到了一小部分,身体倒是得到了补偿,长得比他的哥哥壮实的多。

在这里看到他们两兄弟是一个意外,他还有正经事要办,和陈大夫说明了来意,对方立刻亲自跑进柜台抓药,并表示能不能将药膳的方子留一份,以待之后研究。

就是一个普通的药膳方子而已,后世各种各样的食补方子都快要烂大街了,李易也只不过是从里面挑出来一个而已,怕是任何一个老中医压箱底的方子都不比这个差,他想要研究,也就随他去了。

看着李易取了药离开回春堂,大汉脸上的表情有些遗憾。

他不是知恩不报的人,相反,平白无故的受了别人的恩惠,若是不尽快的还回去,他总是觉得心头堵得慌,可人家根本不需要他,这就让他的心里十分郁闷。

郁闷了一小会儿之后,大汉像是想起了什么,从怀里掏出了一锭银子,放在柜台上,对陈大夫说道:“这些是这几天的汤药费,不够的话,俺再想办法。”

陈大夫笑着将银子推了回去,说道:“既然是小李大人的朋友,老夫要是收了银子,怕是要遭报应,以后你们取药煎药都在这里,不要再提什么汤药费的事情了。”

回春堂开了几十年,怎么都会有不少的积累,陈大夫并不缺这几两几十两银子,对他而言,因为亲手献出奇术,得到本朝太医令的一个承诺,远远比几百几千两银子要重要的多。

要不了多久,他便会将回春堂交给他的弟子,自己再次上京,跟在刘大人身边学习医术,有生之年,若是能医术大成,进入太医署做事,就算是死也无憾了。

中年男子缓缓从床上坐起来,他做事向来果断,对此也并未推辞,便是要偿还恩情,前提也是他的身体能够好起来,笑道:“得人大恩,却不知恩公是何身份,实在是惭愧,不知陈大夫可否告知一二”

中年男子显然很是健谈,两人交谈之时,那汉子在一旁却觉得有些无聊,抓耳挠腮,好不自在。

城外那剧院今日又有高手较量,两人可都是罕见的天榜高手,不知道今天以后,豪侠榜天榜的排名会不会发生改变,要是能去看热闹,那该有多好

在李易的安排之下,宛若卿近几日并没有什么事务,除了偶尔去勾栏看看之外,便是在家中看那两本西游记和射雕英雄传。

对于后者她其实兴趣不大,但听孙老说,此书在城外剧院之中反响甚好,说书之时,几乎场场爆满,其中又以武林人士居多。

和江湖、武林有关的这些事情一直是孙老在负责,她花更多时间的,还是前者。

这一个故事的受众显然要更大一些,几乎适用与所有的剧院。

她们拿到一个故事,首先会通过说书人将其传扬出去,等到时日渐久,热度消减,便会将其改编成一场场剧目,但凡听过故事的客人,几乎不会漏掉这些剧目,剧院也会因此而迎来第二次客流热潮。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例如聊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故事,现如今已经通过印书坊印制成书,在庆安府大受欢迎,一直都是供不应求

还有根据故事改编的画册,甚至是剧院之中的售卖的零食,这些其实都是剧院生意的延展。

空闲的时候她偶尔也会想一想,当初那个只有十余人,艰难度日,甚至于差一点就要分崩离析的勾栏,是如何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成长为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

原先也只是想着和玉珠两个人在这庆安府中能够生活下去,日子即便是不富裕,也能稍微过的去,哪里想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