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逍遥小书生 > 分节阅读 144

分节阅读 14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以前的勾栏现在不叫勾栏了,改叫剧院,虽然大多数人都有些不习惯,但名字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里面表演的剧目大都比较新奇特别,不是瓦舍里随便一个草棚子能比的。

希望这次的倩女幽魂,比之前的画皮还好看。

当然,特别的地方总要有些特别的规矩,听说那剧院和普通的勾栏不一样,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得在门口买一张所谓的“门票”,说是门票,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写着凭借木牌能够观看的剧目,以及能在里面逗留的时间,等退出来的时候,木牌还得再交回去。

门票不贵,几文钱就够了,还不如他们一次扔的赏钱多。

有人暗自怒骂,那些戏子想钱想疯了,就没见过主动收钱的勾栏,要钱是吧,老子不看了行不行

对此不少人很满意,觉得剧院的这个想法实在太妙,门票的出现,就是把这些没钱的家伙阻挡在外面的,上次他们去看戏,旁边居然坐着乞丐,脏兮兮臭烘烘的不像样子。

剧院里面就那么大点地方,去的晚了,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如今倒是好了,那些只会凑热闹,不舍得掏赏钱的家伙进不去了,他们乐得安宁,优哉游哉的坐着,一壶清茶,一叠蚕豆,看完喜欢的剧目就走,惬意无比。

当然,新剧目出来,腿脚还得再麻利一些,住在府城里的人,有谁会稀罕几文钱,去晚了还是只有站着的份儿。

“谢谢姑爷。”

头上插着新买的簪子,小环两只眼睛又变成了月牙,一只手拿着糖葫芦,是刚才在街上碰到徐家婶婶的时候她送的,另一只手挽着李易的胳膊,自己咬一个,还要凑过去给李易也吃一口。

一口咬掉一个,冬天的糖葫芦糖稀没那么容易融化,口感上升了一个层次,那些妇人一直在试图做出更好吃的糖葫芦,如今已经开发出好几种不同的样式了。

“姑爷,我们去剧院看戏好不好”吃完了糖葫芦,小丫鬟抬起头,看着李易,期待的说道。

刚才听前面那两个人说倩女幽魂,姑爷给自己讲过这个故事,鬼故事听多了,已经不怎么怕了,上次姑爷带她去看画皮舞台剧,只有那面目狰狞的女鬼出来的时候,她才叫了一声,姑爷说倩女幽魂没有那么可怕,小丫鬟觉得自己去看看也没什么。

没有拒绝小环的要求,今天本来就是带她出来逛的,从小在寨子之中长大,没有接触过更多的人,小丫鬟天真活泼的少女心性保持的很好,有她在身边叽叽喳喳的,任何烦恼也会一扫而空。

勾栏门口建了一个小小的房间,只有一人的容身之地,十数人排着队伍,从小房间前面经过,放进去几文钱,下一刻就会有一个木牌从里面递出来。

作为剧院的大股东之一,李易当然不用买票,牵着小环的手直接从门口走进去,老实排队的人本来想要质问,看到门口检票的少年人恭敬的对那年轻人施了一礼之后,就把要说的话吞回了肚子里,老老实实的排队买票。

从大门走进去之后,正对着的就是舞台,扩建过的台子比之前大了一倍有余,下面的座椅也有所增加,两边分别有隔开的档位,花上几文钱,就可以买到一碟子蚕豆外加一壶清茶,蚕豆的口味有三种,可以自由选择。当然除了蚕豆之外,还有不少的糕点,在看戏的时候,吃点小食,喝杯清茶,品位立刻就比那些只知道大呼小叫的家伙高了一大截。

剧院里的座位价格并不相同,距离舞台越近,越是能看得清晰,价格自然也越贵,所以很多时候第一排都会有空位,有些人会觉得前后区别不是太大,为了靠前的座位多花上几文钱,实在是有些不划算。

舞台上的幕布还没有拉开,可以看到幕布后面人影绰绰,怕是还在做准备工作,人们都还在排队进场,座位上人数不多,拉着小环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坐下,就安心的等待起来。

撇了一眼身旁一人手上的木牌,上面写了画皮二字,说明下一场表演的还是画皮,蒲松龄老前辈不愧是一代大家,这里还有画皮表演,说明这个剧目还有不小的热度。

又转头四下里望了望,发觉从以前的勾栏到如今的剧院,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面,发生了太大的改变。

正文 第两百六十八章 剧院偶遇

剧院的伙计敲了一声锣,预示着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这个时候,场内座位已经近乎坐满,以前勾栏里面只是摆放着一些方桌,来人随意的围坐在一起,现在则是换成了连在一起的椅子,椅子一侧凸出了一个小平台,可以放置茶水和吃食。

当然,也只有前两排才有这样的待遇,总得让那些人知道多花的那几枚铜钱用在了哪里。

小环想看的是倩女幽魂,但是没赶上场次,只能先把看过的画皮再看一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陪她一起等吧。

大幕被拉开的时候,又有几道人影坐到了小环旁边的位置上。

李易只是随意的撇了一眼,刚转过头,又转了回去,随后脸上的表情就有些发愣。

坐在小环旁边的,是一名年龄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样貌对于李易来说并不陌生。

冯教授,作为董知府的神级狗腿子,一般来说,有他在的地方,董知府不出意外也会出现,李易探过头望了一眼,果然看到知府大人就坐在他的旁边。

心中奇怪,知府大人和府学教授,整天闲着没事干吗

这里可不是达官贵人会来的地方,他们一个掌管一府大小事务,一个专门负责教化事宜,按理说平时应该挺忙才是,居然有空来这里看戏

显然,冯教授也看到了李易,愣了一下之后,转头在董知府的耳边私语了几句。

对于李易,董知府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几首诗词生生的压过了庆安府所有学子,和宁王世子以及永乐公主关系匪浅,不过性格就有些古怪了,极具才华但又不愿为官,听说他被陛下封了县尉,却几乎不去县衙,奇怪的是,府城的治安却比之前更好了

凭心而论,对于李易,董知府是十分欣赏的,尤其是那一首“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更是深得他的喜爱,但他显然和皇家牵扯甚广,虽有心提拔他,却也不好伸手。

本来已经将他淡忘,没想到今日居然在这里凑巧遇到。

台上已经有人影走了出来,董知府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些事情,今日只是想看看名气甚广的画皮,转头笑着对另一名锦衣男子说道:“能让严兄如此称赞,本官倒是好奇,这画皮,到底有何妙处。”

那锦衣男子笑了笑,说道:“本官也没有料到,这小小勾栏之中,竟也不乏能人异士,简短的志异故事里面,藏有发人深省的大道理。董兄治下,果然能人辈出,我临行之时,陛下已经决定在我景国推行弟子规,作为孩童的蒙学书籍,董兄于我景国教化一道,功不可没。”

坦然接受了锦衣男子的恭维,董知府不由的回头再次望了一眼和他隔了两个位置的年轻人。。

李易不想和一个男人眉来眼去,别说对方是知府,就算是皇帝也不行,他甚至没有想着立刻上去给知府大人见礼,这些大人物就喜欢微服出行,摆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