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都市雷电掌控者 > 分节阅读 458

分节阅读 45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层,与地球不同,主要是由二氧化碳构成。二氧化碳占火星大气比例的百分之九十五点三二。在其他少量气体之中,氧气占百分之零点一三,水蒸气占百分之零点零三。

尽管水蒸气的含量如此之低,但是,在某些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相对浓郁的地方,火星的高空之中,形成云层,实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云雷甚至观察到,这火星的早晨,偶尔会有晨雾和霜冻出现

天地之间,物质的自然流转,总有其法则所在。火星上的这些云彩既然能够形成,这大气中的水气既然能够存在,就说明这火星的地表或者地下,必然是有水源的。正如地球的沙漠之中。

只有那些有水源的地方,那些绿洲所在,其地表上空,才有云朵形成。

所以,最近这一段时间,人类早已经不再关注火星上是不是有水。有水是一定的。转而关心,火星上是不是有流动水。而这流动水,能不能为人类所用的问题。

而如今通过云雷等人的实地勘测发现,火星上的水气含量虽然和原本的测定差不多,但却如同地球沙漠之中的气候一般,绝大地方极为干燥。空气中的水气含量,遥遥远低于百分之零点零三。

可是,有的地方,比如说这奥林匹斯火山附近的水气含量,却要远比百分之零点零三的数字要高。与其他地方相比,便如同一个身家百亿的富豪,与月入两三千的普通人相比一般。虽然平均之后的数额极低。

但是,根本不代表什么。

虽然还没有经过验证,但是,无论是云雷,还是那些顶尖的科学家们,都基本上认定了这奥林匹斯火山附近,不但有水而且,水量还不小。

甚至,极有可能是流动水源只是,没有人知道这水源的具体所在。即便是小鱼儿也感应不到。仿佛这些水源是被什么东西给隔绝掉了一般

云雷等人的火星探索,并不算顺利。

虽然,他们通过哪些已经坍塌的火星熔岩隧道确定了这奥林匹斯火山旁,如他们猜测一般,存在大量的火山隧道,但是,在经过了长久的风化之后,这些已经坍塌的火山熔岩隧道,早已经被火星上反复出现的巨大尘暴所裹挟的尘埃填满和掩埋。

甚至连没有露出地表的相连部分都给填满了。

想要把这些熔岩隧道之中沉积的泥土尘埃清理出来,工程量实在太大。就算是有天比邻等修行者帮手,没有几个月也别想。而且,即便是清理出来,已经坍塌了的熔岩隧道,也没有什么大用。只能放弃。

正文 第一千零一章 火星地下防盗章节

华夏的儒生,追求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辜鸿铭所求的大道。

当年,甲午战争,华夏战败。东瀛的伊藤博文到华夏搜集相关情报,并主持事务,与张之洞和辜鸿铭有过接触。伊藤博文挟海战胜利之威,调笑辜鸿铭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

辜鸿铭怼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

伊藤博文直接被怼了一脸的血。当日清廷上下,还曾拿这个段子宽慰自己这个伊藤博文,终究不识我华夏礼教的厉害

虽然说,这种追求有些虚无缥缈。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却又是成功的。如今,以欧罗巴诸国的数学、统计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得出的理论,与华夏儒道文脉的一些基本概念,竟有惊人的相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华夏的儒道文脉,将一个人的需求和任务,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中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虽然表述的方向和角度有所不同,但层次区分却极为相似。其实,并无本质的区别。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如今风靡天下,甚至成了许多行业都奉行的基本理论支撑。

而华夏儒道文脉对于人需求和任务的基本划分,却被渐渐遗忘。虽然说,华夏儒道文脉的这种对于人需求和任务的基本划分,确实有些太过抽象。

但是,华夏的后人也不可忘,这个与现代心理学根基相似的理论,是华夏人于数千年前便有的学术成就

虽然现代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是,以现代的统计学、各种调查,各种数据,各种片段的现象,为基础的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

心理学中门派众多,弗洛伊德、格式塔、马斯洛等心理学大师所提出的理论,虽然百花齐放,但终究没有一个同一的体系,可以将这些大师的理论纳入其中。

也就是说,心理学的体系,其实并没有确立。现代人对人、人际关系和道德的研究,只是处于起始阶段。倒是华夏的儒道文脉,已经把人研究了几千年

对于人性的理解,深刻的让人心惊。其中有些著作,堪称经典,比如说度人经、厚黑学、焚书、藏书等等。

许多人在看历朝演义故事的时候,都觉得华夏曾经的汉唐,曾经的两宋,曾经的元明清,对外太软弱了一些。武将少有用武之地,而且还有莫名其妙被冤死的。倒是文臣,经常打着议和的旗号,苟且偷生。安享富贵。偶尔还会投敌。

真真是好不要脸,怒发冲冠

但是,除去那些真的如秦桧一般变节的存在。演义小说中的所言,其实并不太可信。古代华夏的文臣,远远没有软弱到那种程度。

而且,这教化之功,也真的不只是文臣嘴皮子上说说而已。

当日,曾经在华夏横行的匈奴、鲜卑、羯、狄、羌,华夏南迁的人,直到最终,也没能反攻,将这些外来者灭掉。可是如今,这些人何在

当日在两宋时,强盛一时的契丹、西夏、金,如今又何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