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都市雷电掌控者 > 分节阅读 344

分节阅读 3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些散发着不同颜色星光的星星,是宇宙之中,遥远处与太阳的地位等同、甚至还要更加巨大的恒星。这些恒星因其表面温度不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温度高,星星呈蓝色;温度低,星星呈红色。

饶雅看着这漫天星河,依偎在云雷怀中,心中触动不已,陡然间,便唱出一首年纪比她还要大的老歌来。

“昨夜,多少伤心的泪涌上心头,只有星星知道我的心。今夜,多少失落的梦埋在心底,只有星星牵挂我的心。星星一眨眼,人间数十寒暑转眼像云烟,像云烟”

“像那浮云一片,诉说岁月的延绵,生命的尽头,不是轻烟我把切切的思念,寄托星光的弗远,希望你已知道我心愿”

饶雅的声音本就清澈甜美,占尽了妙龄女子的优势,如今踏入修行一道之中,窥见这天地之奥妙,生命之挣扎轮转,比起以前来,多了无数的体悟。这一曲歌句,重叠绵延,自然带了些沧桑的韵味。

而就在这一曲之中,云雷和饶雅的心念神识之中,陡然一动

饶雅问云雷道:“你感应到了么山下古如甲寺中的那股波动”

云雷一叹道:“自然是感应到了想不到,这世间如今还有元婴期的大修行者,想要以转世轮回的方式,迎接新生,以途在生生世世的轮转之中,突破生命的桎梏和元婴期的瓶颈”

“今日,竟是他的转世之时。而你的那一首歌,那一句生命的尽头,不是轻烟对他来说,竟是机缘至少可以让其在转世三难的前两难中,不至于迷失本心”

修行者讲究的,大多都是一身自在,遨游海上。与天地争斗,不畏不惧。所以,道家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所以,道家只有长生之术,却很少有转生之法。倒是后来与佛家相结合,有了转生之法。佛家的修行,与道家不同,一开始也不太讲究塑就无上金身。只是说,此身乃是度过人世苦海的肉筏。注重的还是彼岸和极乐。

后来的金身罗汉之类的东西,倒是有一半是跟道家学的。

而佛门最厉害的法门,则是转世轮回。这种转世轮回,让佛家少了许多与天地争竞的决绝之心,所以有的时候,修行不到极致,也就很难突破瓶颈。但是,却将人生变成了一次一次可以循环的游戏。

这一次不行,换个账号,再来一次

上古的大神通者,可以用各种办法与宝物,应对转世轮回之时的转世三难。上古大修士金蝉子,为了从仙人业位,突破到金仙业位,愣是轮回转生了十次,以十世的修行与体悟,借助几个精怪和同门的帮助,这才突破瓶颈,从仙人进阶到了金仙。

而这个转世轮回的法门,一直传承了下来。被佛家一众大修行者,用来对付这天地末法的时代。一旦这一世无法突破仙人业位,便转世轮回而去。换一句身体,接着修行。

只不过,随着天地末法时代的到来,转世三难的强度虽然没变,但是原本许多用来对付转世三难的手段,却没法再用。而相应的法宝,炼制起来,也越来越困难

因此,纵然是深明佛理的佛家大修行者,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几次轮回之后,也很难再保持一灵不昧。有许多人,便就此沉沦于转世三难之中。成了众生中的一员。

只有少数人,还在坚持。并且,为了应对转世三难,广收门徒,广结善缘。以求这些门徒之中,有谁可以找到转世后的自己,成为自己这一世修行的接引者。

正文 第七百五十三章 三生石上旧精魂

如果能够有人接引,在转世三难中被封闭的记忆,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是可以苏醒的。

这种修行的法门,从上古洪荒传承下来。直到唐宋之时,仍旧盛行。毕竟,多一次机会,就多一分晋级化神期,彻底突破瓶颈的希望。所以,当年的淳于棼和金枝公主,会以此法转生。在这一世,化作云涵虚与肖薇。

而当日盛唐之时,以此法转生的修行者,绝对不止淳于棼和金枝公主两个。知道后世,仍有“三生石上旧精魂”的传说。

宋时,苏东坡听闻盛唐往事,曾著一篇僧圆泽传。其文数百字,记曰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从此之后,“三生石上旧精魂”便成了历代文人墨客小说家和写手们,最喜欢用的段子。毕竟,人死而性灵不灭,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诱惑。

云雷少年的时候,就看过这个段子。当时也觉得心神激荡。可是,如今用修行者的专业眼光,再看这个段子,却发现这段子之中,竟是满含轮回之中的苦难挣扎。

那圆泽僧所用的法门,显然就是佛门的转世轮回之法,而且准备充足,这才有取巧度过转世三难前两难的机会。

这转世三难的前两难,第一难,是入胎之迷。修仙者的肉身坐化后,魂魄便如同普通人一般,大多会消散于天地之间。只有有执念或者有修为的人可以在天地之间留存一段时间。

而元婴期的修行者在坐化后,其魂魄一旦遇到有孕在身的女子,便会借其身孕转生轮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