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地主爷 > 分节阅读 127

分节阅读 1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安居乐业,友善待人与接收灾民一事中了可见矣此皆沧州刺史之功也臣以为,朝闻道,夕死可矣,今日臣之所见,具表以闻,若有偏差,臣可赴死。”

巡御史并非谄媚之徒,而且还是朝廷上公认的较为刚直的人,好几年不说赞美的话,而这次大加溢美之词,不由得引起了朝堂哄动。又加上陆续进入长安的旅人,游客,商人,士子传来的消息一整合,得出一个结论徐清把沧州打造成了一个古贤之境。

李渊从他特有的情报机构得到了不少别人得不到的信息,会心的笑了笑,自顾自道:“徐清那小子,什么时候才肯用我的圣旨呢”

旁边的袁天罡拂尘一扫:“皇上,徐清此子名望以泰,可召还长安了。”

“唔,我也怕他不懂守拙,被人嫉恨啊。”李渊从一堆情报中抽出来一份递给袁天罡:“你看”

袁天罡取来一瞧,即便是如他这种修为高深的老道也不由一惊,不过马上又镇定下来道:“圣上英明,以看破此信中的诡计。”

“哈哈哈”李渊大笑,取回信,点燃了,付之一炬。

原来那信上写着:“徐清取民心,建军队,意欲谋反。”真是诛心之言。

沉吟一下,李渊道:“那就让他明年春试之前回来吧”

“春试”

“对,我要再开一次科举,再给他徐清种下一次门生种子”

一封诏书从长安发出,与平时不同的是,这次送诏书的人似乎不急着送达,而是慢悠悠的在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而徐清呢,忙着派人告诉那些里长们,不允许打架斗殴,不允许私吞田产,不允许借机收受钱财。

还要忙着养好身子,再展一次雄风。这些天来,他都被动过好几次了,虽然爽但是不“爽”。更有一件事情让徐清上了心,那就是第一个州学的学期结束了,沧州的学生迎来了第一次期末考试,也就是徐清所说的“季考”。

季考之时,徐清需要出一道题目,看一些优秀的卷子,最终评定分数,发给奖励。

出一个什么题目好呢州学的学生都是小学生,是写“难忘的一天”,还是“我的第一次”,还是“我的爸爸”

不行,还是写“我心目中的徐大人”比较好

20171114 10:56:3845231784

第九十八章 季考

第九十八章季考

既是季考在即,徐清说什么也不躺在床上了,借口,活动活动,就悄悄窜到了白露书屋。荀小二就在白露书屋读书,上一次被劫了之后,心有余悸,过了好久都不敢出门,最近才重新回到了学校。当然,徐清也给他配了护卫。

到了白露书屋,徐清“视察”一番,听学生们背弟子规,还写了对联。然后他心想:既然是我出题,那我得看一看学生的水平,出的题目才恰当。

徐清也不必出全部的题,只需要出一道文章即可。

于是,徐清同老师一商量,随即组织一次临时模拟考试。题目自然是“难忘的一天”。

题目一下,老师不明所以,学生们更是抓耳捞腮,平日里写得都是为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之类的东西,而今却来一个“难忘的一天”,怎么落笔

老师不敢忤逆徐清的心思,便对学生讲:就是你们玩得开心,悟得道理的那一天,比如今年中秋。

哦,中秋啊,学生们恍然大悟,提笔便开始搜肠刮肚,遣词造句了。

呷一口水,看着底下那一张张小脸,徐清不由得微笑起来。其实,也并非全都是孩童,徐清就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也在教室里头。那少年长得高,在教室里显得鹤立鸡群。

这种鹤立鸡群可不好受。只是那少年面色正常,毫无羞赧之色,徐清点点头,这人定力不错。看他身形消瘦,不知为什么要来州学。

二位先生见徐清盯着那少年打量,忙凑到了徐清耳边轻声道:那学生家境不好,父亲卧病在床,平日是不上课的。最近要季考了,方才来听几节,听他意思,似乎是想在季考中拿个好名次,回去好治他父亲的病。我们俩一时心软,就允了,还请大人赎罪。

徐清摆摆手对他们道,何罪之有,何罪之有。

一篇小学生的文章,大家还算写得比较快,不一会儿,就有写得快的人递上了卷子。先给二位先生看了,然后递给徐清。

只是一瞄,徐清心里便大汗,不为别的,就为了那卷子上的字。虽然笔法尚幼,但方正有加,徐清是拍马也赶不上。

再看文章,首题“中秋记”三个字,其后娓娓道来中秋一天之事情,意义,最后不仅感慨一下礼治天下,民俗淳朴之类的话。

陆续又来了几张卷,徐清一一看下去,心里只有一句话,高考阅卷的老师都经历了什么

千篇一律,中秋节好,中秋节棒,中秋节就是圣人给俺们留的一笔巨款。第一篇文章,徐清用了十分钟,看到最后,徐清一分钟一篇,刷刷就过去了。一堂考试下来,考题就由“难忘的一天”变成了“难忘的中秋节”了。

二位先生也满头大汗,心里也嘀咕,这群屁孩今天怎么就这么听话,说写中秋就写中秋。

咦这一篇是写的“大吃一顿记”,这太俗了,该不该给刺史看呢可是,这也算推陈出新啊,说不定刺史大人一时心稚,反倒是喜欢这篇呢

不管,反正他盯着呢,不给也得给。二位先生忐忑的递上卷,却没想到徐清看了一眼就笑了。

徐清硬着头皮看了不少,看到一篇题不是“中秋记”的文,如荒漠见绿一般,沁人心田。再看署名张狍子。

狍子,徐清想起来了,狗子他弟弟不就是狍子吗瞥一眼交完了卷站在一旁的狍子,嗯,的确有四五分相像。徐清看文,映入眼帘的便是“余家贫,箪食瓢饮去月,家兄得赏五文,切猪头肉一碟噫,家兄不习圣人之书,而上奉双亲,下悌幼弟”

徐清看完一叹,狗子拿了他的赏钱,都切猪头肉给弟弟吃了,多的一天,给父母吃。而他自己,却天天吃的刺史府的饭,管饱,却没什么荤腥滋味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