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地主爷 > 分节阅读 121

分节阅读 1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契,约定明日一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此时吴老哥悄悄从众人抽身出去了,直走到了刺史府内城里头见了徐清,说:“到手了”

不久,那些签了合约的粮商们都接到消息,说大家慷慨让利,加之流言误导,刺史大人亲自备了一席,和大家赔罪。

其实,徐清也不过是叫下人抄了几个他家里吃的小菜,露了个面罢了。不过有了这么一下,众粮商心情好了许多。这以后出去,可是可以拍着胸脯说“我和刺史碰过杯的人”了,赚了不止一点面子。

到了第二天,已经有一半粮商签了文契,累积售粮达到四千石。剩下的粮商也有赌气回去的,但更多的还是同意了四文半的报价。

不多时,常平仓存粮达到七千石,超过了所需数量。下午时分,又有一批粮商不得不投降,将总数拉到九千石

三千多两银子哗啦啦花出去,叫徐清那个心疼得啊。虽然徐清已经数不清他家里的钱财,但是他数得清他自己的零花钱啊三十个铜板上次在门子手里厚着脸皮搜刮的几两银子,第二天晚上就被暖床的小月给没收了,要不然解释得及时,恐怕又要三堂会审了。

四万流民,一人一天两斤米,待两个月,约莫要花出去四千石粮食,留个预备的,算他五千石。还有四千石,一部分放入应急仓,以备以后的不时之需。这七千石粮食,要用公家出钱,还有两千石,徐清打算自己掏钱买下来。

这可是低价粮,平常谁买得到徐清转手一卖,算五文一斗,就有无数人抢破脑袋,马上就能赚上百两银子呢。

何况,买这两千石的钱,徐清还不想自己出。

“刺刺刺使大人,小人想尽办法,把他们都找遍了,凑了五百两,现现现在交给公家。”

说话的是前番被徐清整治了的司库刘腾,一晚上“夜宵”没吃得下,头都磕破了。徐清便给了他一个待罪立功的机会,让他把自己不该拿却拿了的,全吐出来。他话里的“他们”,自然就是和他以前移花接木的那些群人喽。

“啧啧啧,五百两”徐清摇摇头,面露不高兴之色。

刘腾一咬牙:“不不不,小人一时忘了,还有三百两后来的,后来的”

“唔,好吧”徐清点点头,从一个司库手里榨出来八百两确实不简单:“你这司库不用干了,让你儿子来吧,教他好好做事”

徐清最后一句加重了语气。水至清则无鱼,徐清不会坏了道上的规矩的做人留一线。

“大恩大德”刘腾拜服。

四品以上称“大人”,如:徐清刺史大人。

四品以下称“老爷”,如:韩子棒商税司正司老爷

2017116 9:05:3244676606

第九十章 查仓2

第九十章查仓2

沧州城东边常平巷里,常平仓外,挤满了来看热闹的百姓。但是,他们都只能站在巷里远远看,却没法靠近常平仓,因为仓库大门口,站满了兵丁护卫。

门口挂着三面红色大旗,一旗写山东道副总管,一旗假节巡抚使,另一面旗写按察使,监察道。三面旗外,还有还有一面不起眼的小旗,写了沧县县令的字。

三大官员同至,都是绯服加冠,县令老爷也在旁边陪笑,老百姓那见过这么多大官,知道肯定有热闹看了,竟都放下手头的活计,卖葱兜蒜的都一心一意的围观起来。

让百姓惊奇的是, 三位大官外加县令,那是天大的组合了,可现在却好像在等一个人似的。是谁敢让这三大红衣官一起等待

自然是徐大刺史了。

“秦县令,这徐刺史怎么还不来莫不是粮库中出了问题”一名官员不耐烦的问道。

秦时赶紧赔罪:“大人莫怪,徐刺史已经在路上了,可能遇到了什么妨碍,应该马上就到。”

秦时心里一面骂那三名高官,他们等了一盏茶功夫不到就催催催了。一面不住叹息:唉,我那个老师啊,学识,品性,本事,什么都好,都强,可就是这早上起不来床。有点瑕疵。

“这都什么时候了,灾民后脚就到了,当地主管却不见人影”说话的人姓孙,是山东道副总管,在徐清这种刺史面前,自然有面子,有官威。

长安来的那个巡御史张了张嘴巴,却没说出话来。还一个监察道的官,见御史不说话,便也眼观鼻,鼻观心了。

其实,秦时这一次冤枉徐清了的。他早就来了

只不过在路上的时候,看见山东道的那一对人马。他们在沧州城内敲锣打鼓,还拉着大旗,十分嚣张。再看那骑着高头大马的孙副总管,更是不得了,一身绯服官威无边,那一个金冠,镶着金、佩着玉。

徐清再看看自己身上,除了三十个响当当的铜板,在没有其他金属。关键是他的官服已经显得四分陈旧了,骑的马也是一匹老马,歪着嘴,瘸着腿。

再看旁边,别人有巡拦,打鼓的,敲锣的,拿牌的,举旗的,若是抬个箱子,说不定比人家结婚热闹呢而徐清身边,五个护卫兵丁,老实巴交的,也不威武也不帅,墨镜都没有一副。

这行头,这排场,太寒碜了。掉面子的事不干,徐清马头一转,回去了。翻箱倒柜,发现自己还有一身行头没穿过洛南县伯

换了衣服,叫了一大批随从,一来二去,于是就晚了时间。

孙副总管又等了会儿,来回踱步几次,看那些个百姓伸着头看,觉得面子有失,便又会秦时道:“秦县令,麻烦你再去催一催。时间紧迫啊”

巡御史也道:“大灾之时,粮食比黄金还重要,还请秦县令担待一番。”

“是”秦时暗暗苦笑,我不答应又能怎样抬脚便往外走要去找徐清,却在这时,百姓后面一阵敲锣打鼓,又有人高喊道:“洛南县伯,沧州刺史徐大人到”

“什么沧州刺史竟然是县伯爷”两个个红衣官心中大惊,这爵位可不比官位,不是有大背景大功劳,谁能得到什么叫大功劳就是让皇帝也称赞的功劳只有长安来的巡御史却不惊讶,心中甚至暗喜,果然是他

大唐文宗,徐清

徐清踏着官步下了马,站定往常平仓门口一打量,见三位大官,马上急步走来笑道:“三位大人而来,下官未能远迎,实在罪过。”

看徐清的服饰,果然是爵爷,三人忙道:“情况紧急,来不及通知爵爷,倒是我们唐突了。”

徐清也道:“哪里哪里”。

“我等奉皇上之命,至各州县巡察赈灾准备情况。沧州是接收灾民的,故而来看看准备得如何就。”巡御史道笑道:“还请徐爵爷配合。”

徐清说:“一定一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