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地主爷 > 分节阅读 115

分节阅读 1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降,一部分奚族人投降求生,一部分逃亡突厥地,一部分成为了游荡在草原上的马贼。

无论哪样,奚族这个名字,都将不过在世界上出现了。

部落战争,胜利者会将战败者的族名并入自己的族名里头。大贺氏里头又有不同,这个并名的光荣任务落到了耶律白这一部手里。

丹部,改名奚丹部,在大贺氏里头,“奚”读作“契”契丹族,似乎就这样诞生了。徐清得知了这个小消息之后,不由得大发感慨,历史的车轮,还真是倔强啊。本以为借此机会改变契丹的,没想到竟然会让契丹族提前诞生了,没想到啊

排排坐,分果果。战后,断红尘和耶律白分红,按照徐清约定了的协议。两人分“赃”之时,互相远远地打量了许久,却终究没说一句话,分战利品的时候,也都让手下去管。也许,这就是两个强者的交流吧

上万头牛羊,还有七八千解放的奴隶,数千人奚族奴隶,数千匹马分给了断红尘。

光点清楚这些东西人口的数,就花了三天,累死了一匹草原马。

当然,还有双方都准备了一件“小礼物”给徐清。这个小礼物,绝对比得上一个草原小首领的全部家财。不过,从解放了的俘虏里看到了大量汉人,渤海人,甚至纯种靺鞨人。

在奚族人的使者来渤海议和之时,竟然只字不提对这一部分人。断红尘心中明了,晓得了这奚族狼子野心,根本没想过要和渤海交和。只想渡过这次危机,然后再秋后算渤海的帐。

如此,断红尘最后一丝内疚也都消失了。渤海国,三年之内,算是北境无忧了。

南边,高句丽

“唉”断红尘叹了一口气,他真的想策马鸭绿江南,将高句丽人打下来可如今的渤海也需要消化,也需要休息断红尘深知治国安民的重要性,穷兵黩武只会徒劳无功。

“只要高句丽人不来,我便不去吧你若犯我,定叫你有来无回”

鸭绿江边,古渡口,徐清的驻军已经在此接受了几批奚族俘虏,而且那些奚族俘虏都已经变成了建设边界的强劲动力。

大战结束了,城堡我建设得差不多了,徐清再也不好意思让那三千草原汉子扛木头,铲沙子,让那三千草原马拉石头了。

放他们离开,徐清手里还剩下一千人。守一守俘虏,补一补城堡,够用,反正对面也不过一千人。

徐清建造的城堡有一些西欧风,高高的尖尖的的。不过现在的西欧人都还在“摸爬滚打”呢,这种建筑风格也自然只能算“渤海风”了。

城堡外面,有徐清招收的许多流民,良田千亩已经开垦出来了。流淌鲜血的鸭绿江终于有机会滋润这农田,养活一干性命。不久,这里的人口会越来越多,渐渐的,家家会有牲口,家家会有织布机,商人们会带着别的地方的特产来逛一逛,再然后,又建造一圈城墙,就有了专门的商业区,工业区。

这边界,就固若金汤了。

20171030 8:20:5744344252

第八十二章 挑拨离间

第八十二章挑拨离间

高句丽国内,掌握了兵权的高琮悄悄回了平原城,发动了一系列政治变动,真真实实将军政大权稳固地掌握在了手里。由于高句丽王室在国内声望高的原因,被架空或者“处理”的那些将领大多数都没有力气反抗。

上次大战失败的责任,被已经死了的高禅高封二兄弟承担了。理由是,他们两个内斗,影响了战斗。只有温厚的高琮同志维护大局,奈何人微言轻。不过正因为这样,三王子高琮才得以通过了“大天神”高的人考验,将国家重任交付给了高琮。

高琮本来想摒弃这个天神身份的,可他转眼一看,却发现举国上下都已经沉浸在了天神之国的美梦中,几乎所有百姓,都对此深信不疑。而他高句丽王室的声望,也全都是因为这个天神传说。

根深蒂固。高琮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摇大树的蚍蜉。

除了上次出征了的三万人,国内还有五万大军,三万人防守在南边的新罗百济,绝对不能动。还有两万人守各处关隘和王城,想要动用或者再出兵渤海的话也不容易。

除此之外,高琮手里还有一支久经忽视的部队水军。有多忽视呢当初高元发兵渤海时,压根都没想起自己手里还有这么一支军队。

当年隋炀帝三征高丽,人死得最多的就是水军。因此,高句丽人早就将缴获的那些庞然战船当作“废物”,想着只有出逃的时候才用吧。

以前三兄弟都在的时候,大哥高禅手里有一支万人队,他高琮手里就是一个水军。当然,二哥高封手里有的是一队女兵护卫

所以说这一支水军算得上是高琮的亲兵了,其实,这一支水军,也是高琮的大后手。他还没丝毫机会上位的时候原本想,如果在夺王位的斗争中万一站错了位。

别的人忽视水军,高琮可不,他早看到了水军这一把刀刃的锋利。

进可攻,退可守。

上岸可结阵而战,下海可以远遁,可游击,可谓一个顶俩。因此,高琮在水军上面花了大把精力和金钱。要是没有这一支水军,高琮是丝毫不敢再战的,可腰里别了一杆这样的枪,打不打猫在高琮脑中就成了两难了。

“报”一名插着红色令牌的骑士冲了进来,有红色令牌的可以骑马不下,直接入宫。

高琮抬起了沉思中的头,瞄了一眼,对来人道:“什么事”

“王上,大喜啊,大贺氏人走了”一个近臣拿来信报,看了一眼,十分欣喜地道。

高琮听了“王上”二字十分受用,他父亲高元老头子虽然还在,可实权已经被他掌握了。“王上”二字,他已经想听到想了很久了。高琮激动地站了起来:“你说什么”

“渤海人所依仗的三千大贺氏骑兵已经全部撤走了渤海,现在成了板上的肉”

高琮转头看向那送信人,走过去装模作样一扶,那人诚惶诚恐站起来:“王上”

高琮努力维持着一个上位者的冷静:“信上的消息可靠吗不会是渤海人捣的鬼吧”

“王上,那些骑兵已经撤走三日,我们派细作过去探查了,皆不见骑兵身影”

“好好”高琮两手一拍,眼中希冀之色显现出来:“渤海人,这次我要一雪前耻”

忽的,高琮又看着天上道:“高禅,看来天命所归,在我身上啊哈哈哈哈”

渤海:

带回来的上万临时部队被整编成了八千人,剩下的那些和救回来的奴隶,全部以工代赈。

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令被发下了,减税免役。

从奚族带来的战利品足以支撑国家运转,百姓自然就能减税;苦役都交给了俘虏们去做,百姓们自然就能免役了。

断红尘大笔一挥,在龙泉府北边三十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一则可以安顿那些救回来的人,一则可以在大贺氏和渤海直接建立一个有力的屏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