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地主爷 > 分节阅读 46

分节阅读 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求诗若渴”高月前迈一步说道,比起沈三从,他还是更喜欢上官仪,上官仪说徐清是,那就肯定是。他也了解蕲新,知道蕲新的话里肯定没有试探徐初六真假的意思。

果然蕲新面露尴尬之色,不好意思的看着徐清。徐清微笑说道:“我今日倒是还没想到好句子,内子倒是有了一首”徐清把荀雪儿先推出来了,荀雪儿一直自卑不是千金小姐,高门大户出身,徐清就想在她身上加注才气,好让她以后在那些贵妇面前能自信一点,不受欺负。

“哦不想嫂子也有诗才,真是一对神仙眷侣,让人好羡慕啊”高月蕲新齐齐称赞到,只不过听了徐清称荀雪儿为内子,沈三从眼里的嫉恨之色愈加浓了。

荀雪儿看着徐清淡笑一下,若冬日里化出一丝春意,暖了人间。她道:“我哪里有什么诗才,都是徐大哥教我作的”荀雪顿了顿,吟到:

“此诗名叫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在场之人闭上眼,仔细品味,一会儿,上官仪发出一声长吟:“嗯”又说:“初六兄啊,你好是偏心,嫂子都被教得有了这等诗才,你却不肯教我一句”

“嗯,好诗,此诗中的志趣精神高雅至极,嫂子真是仙子一般的人儿啊”蕲新高月夸到。

“徐大哥”荀雪儿听了夸奖,只是羞赧,躲在徐清背后偷偷伸伸舌头。

“哼那也不是徐初六做出来的”沈三从讨厌的声音又再次响起:“自己没本事,居然让女人来顶,便是真的徐初六又怎么了”

“沈三从,你有本事作首好诗出来”上官仪有些生气了。

“我”沈三从气急了,那有什么好诗,连早先想好的那首也忘得一干二净:“我做不出,他也做不出”

“哦,有了”徐清看上去刚从思考之中走出来:“有了,有了一首”在场之人暗暗地笑沈三从,又期待的看向徐清。

徐清一指远处,只见两只狗,一黄一白在雪地里打滚,远处曲江池面白茫茫一片,只有几个小黑点,随后听见徐清缓缓念到:“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千年最著名打油诗,语言浅显的不行,众人也不要乍一听,觉得俗不可耐,可转眼一品味,不由得觉得趣味盎然,纷纷笑道:“妙极妙极”

“初六兄不愧是第一才子啊,此诗用几个俗词,竟然有了无数趣意”

“嗯嗯嗯,大开大合,初六兄倒是风格多变”

“化腐朽为神奇”

徐清笑笑,当文抄公的滋味不错,轻松简单回报多。而且徐清抄文,都是应了景的,没人能指摘出不是。徐清高兴了,沈三从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强说到:“有趣倒是有趣,只不过 化腐朽为神奇夸得太过了吧此诗俗不可耐,难登大雅之堂,也不像徐初六的诗风”

“咦我又有了”徐清不听沈三从的话,自顾自说道。

第八十七章 长安瓜子贵

第八十七章 长安瓜子贵

听到徐清转眼间就有了第二首诗,心里暗暗惊讶,只听徐清说道:“不过此诗却不应景,是我见曲江池这宽阔无边的雪景,联系前段时间的经历所得。”众人只说无妨,徐清便念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徐清的嗓音浑厚,神情深沉,声情并茂之下,一时间在场所有人的脑海都浮现出一副萧索孤寂的画面。

沈三从听了此诗,自觉一生都比不上徐清,乘众人都在回味无穷之时,悄悄地退出内园,不知所踪。

“老师在上,弟子蕲新见过老师”

“噗”徐清正享受着迷住众人的那种感觉了,蕲新扑通跪下,竟是直接拜了徐清为师,徐清差点呛住。

“上官,这”徐清睁大眼睛问上官仪。

“弟子高月,拜见老师”蕲新的事情徐清还懵逼呢,高月又拜在了徐清脚下,引得诸位看客,好是一阵惊呼。

“啧啧啧,你们两个倒是动作快,我也想拜初六兄为师啊”上官仪摆摆头开玩笑说道:“可是我现在拜,不就是你们师弟了吗这可不行好在初六兄和我是兄弟,你们以后得教我师叔”

徐清哪里敢收什么徒弟啊,扶起两个人说到:“不必这样的,我何德何能啊,快起来,以后也当我做兄弟便是”

“那,那你也要叫我们作诗”

“行行行”徐清点头说道,想了想,这样只怕是敷衍不了他们,心道,王国维先生,对不起您老了。徐清站在曲江池边的栏杆后,负手而立,缓缓说道:

“凡是写诗,诗人必须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写诗又有两种境界,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乱红飞去”,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参悟前言便可入门,参破后语就有了境界,至于往后,自行探索,或奔放,或婉约,皆可自成一家,尔等谨记。”

徐清说完,留下一地的目瞪口呆,带着荀雪儿,拂袖而去,看似仙人,其实慌张。徐清心道,特么我说的话你们自行参悟哈,我就不负责解读了。

一处角落里,袁天罡问:

“裴老,你也颇懂诗文,你觉得此语如何”

“开宗立派,不算过”裴寂目光如炬。

诗会的事情几乎瞬间火爆了全长安,大街小巷,酒楼饭店,红楼柳巷纷纷围绕徐初六周边开展活动:

闺中:

“徐公子,他怎么就有了妻室呢呜呜呜呜”一名待字闺中的女子听了故事,哭的死去活来。

“徐公子的妻室竟然这般有才华,徐公子眼光如此高,我等”另一名女子黯然伤神,几日吃饭吃不下,睡觉睡不好。

小巷:

“徐大才子的名气可真足,连小娃子都知道哩”一位农妇摸摸自己儿子的头骄傲的说道,因为他儿子刚才念了一首完整的诗

“我倒是觉得徐大才子写的那首黄狗是最好的”工地里一个匠人一边干活儿,一边闲聊。

街上:

“走走走,买皮袄去,还有毡帽”一名长袍公子匆匆赶往西市。

“买哪干啥,土里土气的”另一为少爷不解其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