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826

分节阅读 82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们哪一个人,在朝廷为官,人人都要避嫌。野利大王愿意出来做事,自然是好的,朝廷怎么会拒绝只要遵从朝廷规制,按着规矩来,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具体的职事,要等朝廷诏命,我会上奏章的。”

野利旺荣没想到徐平会痛快答应,急忙谢过。出来做官,继续执掌党项的军政是不可能的,很可能不会再在兴灵和银夏两路,而是跟其他官员一样异地为官。野利旺荣对这一点很清楚,也能够接受。只要他在本来地盘,带着旧部,朝廷就不会放心,这就是惹祸的根由。野利旺荣已经想明白了,徐平也从来不用虚假的承诺拉拢他们,早就说过战后会彻底打散原来党项的一切军政组织。谁放不下原来的地位和权利,谁就是跟朝廷作对,一定没有好下场。这是基本原则,谁碰谁死。

说过这些,徐平又道:“契丹已经派人议和,我已上书,朝廷自会派人主持。这不是一时半刻能完的事情,只怕要拖上几个月。在这些日子里,两位大王一起与都护府和朝廷派来的官员,结算你们的赏钱。按照军功领钱,天经地义,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而且这不只是你们两人的钱,是你们部下十数万将士的钱,一定要结算清楚,不要让将士寒心。”

野利旺荣和成克赏一起道:“多谢都护体谅,我等必会用心”

“好,钱结算清楚,将士们的辛苦就有了个交待。除了结算赏钱,还有一件事要劳烦你们。仗不打了,这十数万人要向何处去,要给他们一个归宿。路各人自己选,我不强求他们要做什么,只要不违朝廷法度,按着各人的心意来。发放赏钱的时候记住一点,要为将士们的未来考虑,不要只图一时痛快。是以不会发现钱,而是把赏钱存在银行里面,分成五年或者十年领完。有这么多年时间,都应该有了养家糊口的事情做。”

见两人不说话,徐平道:“我知道你们番人爱财,所有的钱都握在手里才安心,不怎么信得过银行。这就要靠你们了,去跟他们说清楚,朝廷如此做,不是舍不得给他们钱,而是为了他们的将来考虑。现钱发到了手上,有几个人能够精打细算忍不住就要去买酒来喝,就要去找小娘子,甚至要赌钱。不知不觉钱花完了,以后怎么办不打仗了,再没有钱发给他们了,以后的日子要自己赚钱,要养活妻儿老小。把钱存在银行里,主要是防止他们乱花,每个月都领钱,不管怎么样不会饿了肚子。”

成克赏道:“都护说的道理极是,我们都明白,自会去劝导将士们。只是还有一事心中不明,还请都护赐教。”

“尽管讲,有什么不明白的都问,现在问清楚了,以后才好做事。”

成克赏道:“我和野利大王属下十数万将士,解甲之后,要去做什么呢除了打仗,他们只会放牧牛羊。现在几路都在并帐为村,不许游牧,他们一时也学不会种地啊。若是到城里做工,那就更加不会了,除了一把力气,他们诸事不会。”

徐平道:“无妨,他们为朝廷做事,朝廷自然会安排他们的出路。放牧牛羊也是谋生的本领,让拿惯锄头的人做这事,还做不好呢。接下来,朝廷会在陇右几路分别设置群牧司和牛羊司,他们愿意为朝廷做事的,可以编到里面去。不想受管束的,可以编到各个村子里面,做朝廷之民。以后不许游牧了,但还可以驻牧啊,并不是不许放牧了。游牧居无定所,太过辛苦,驻牧以后便如种田一样,不用迁徒,有了天灾朝廷也好赈济。如果有人要去种地,也是一样。愿意的编入营田务,不愿受管束的编入各村。告诉他们,不管种田还是放牧牛羊,朝廷都会组织帮着他们建房,会发给农具和驻牧的用具,生活无忧。”

野利旺荣问道:“都护适才讲要设群牧司和牛羊司,不知两司有何区别”

“群牧司牧马和骆驼,为天下之军提供军马驮畜,挑拣剩下来的才卖给民间。牛羊司牧马、牛、羊、骆驼,什么都养,为朝廷提供役畜和筋肉毛皮。两司各有地分,互不相扰。”

野利旺荣和成克赏点头,明白了什么意思。军马是战略物资,要求较高,不能跟民马一起养,两者的要求本就不同。分成两司是为了保证战马的质量,以免滥竽充数。打下来党项之后,就有了充足的牧马地,加上人工授精的技术已经成熟了,接下来要大规模地改良马种,为军队提供优质且数量充足的战马。

见两人再无疑问,徐平道:“还有,你们属下将士的战马、铠甲和刀枪弓矢,不好带着到民间。一律从优作价,由朝廷收买,与赏钱一起发给他们。”nt

第319章 使节

依徐平建议,此次议和不再让使节来回两国京城,而是各驻云内州和丰州。遇有重大到使节不能决定的事宜,则飞马报朝廷。和约议定,则依澶州例各自去京城递誓约。

澶州之盟后的惯例,使节都是一文一武,文臣为正使,武将为副使。宋的习惯,使臣的官阶不高,一般是中下级官员。特别是文官,多是卿监以下,甚至有时用丞郎,武将的官阶可能会高一点。契丹使节也是一文一武,不过依他们的国情还要加上一条,两使节一为契丹人,另一人为燕人,即契丹境内的汉人。宋朝在接待的时候,对契丹人用番礼,对燕人则用汉礼。双方对涉及国家地位的使节仪礼上斤斤计较,从坐次排列,到见什么人穿什么衣服,行什么礼,参加什么活动,甚至吃什么,都各自有了一套对方认可的规范。

此次议和,宋朝的正使是礼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富弼,副使是供备库使、恩州团练使张茂实。契丹则是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和枢密院都承旨王惟吉,双方地位大致相当。

真正主事的,实际是双方各自在前线的统兵大将,宋是徐平和范仲淹,契丹则是萧贯之和刘六符。他们认可了,才会再报到各自朝廷,最后议定。

富弼和张茂实到云内州的时候,正是最寒冷的时候,两人冻得瑟瑟发抖。

徐平和范仲淹在都护府迎住两人,接到官厅里,分宾主落座。

层子里设了火道,温暖如春,富弼长出一口气:“塞北天气寒冷如斯,这一次可是冻得惨了都护这里设了火道,驱去寒意,我们两人这才算是活了过来”

徐平道:“你们来得如此迅捷,想来是骑马急行。最近这些日子正起大风,迎风赶路可不就冻得惨了其实不用如此心急,可以坐在车里慢慢来,就不会如此狼狈。”

富弼道:“如何能够都护塞北再次大捷,朝中人心振奋,恨不得立刻就见到契丹人是如何嘴脸,自然是能早一刻是一刻。”

这个时候两人才缓过来,富弼和张茂实一齐起身,对徐平行礼:“祝都护大捷”

徐平受了,对两人道:“你们是朝廷使节,坐下说话。与契丹人议和,诸事纷杂,我们要好好商量一番。此次如澶州故事,要保许多年太平,马虎不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