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811

分节阅读 81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开始吸引了大量的农户来,钱粮一收,接着就是大量租户逃亡。

鉴于以前的教训,徐平特意吩咐吴遵路一定要严加管制,营田事务专门立司处理,不再全权交予地方官府管辖。免税期后,两税跟一般农田一样交,管理则由经略司下的营田司负责。新设的两个经略司,剥离了军政,民政管的事务比以前就多很多了。

如果这样的优惠政策真正能够落实下去,建庄垦田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年徐平在白沙镇建庄,交出了白粮铺子,换来的好处还比不上这里。当然,这里僻处西北,地理条件远不能跟开封旁边的白沙镇比。

把信放下,徐平面露微笑。童大郎选这条路也不错,回到中原诸多麻烦,不如就在这空白之地建起家业。只要时局不再有大变,几十年后就能成为一方大户。

公文则主要是折继闵和范仲淹两处所来,报横山地区和契丹西南面招讨司形势。

横山一带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只要保证那里的蕃部有一口饭吃,便就平安无事。三司从京东路和荆湖路额外调集了粮米,通过水路运往关中,而后沿西洛水到延州。现在最棘手的是从延州到横山的运输,那里山川破碎,运输极为艰难。依据徐平的建议,最后是把党项蕃部人口集中,并大量迁往横山以南。在原绥州地置绥德军,与保安军一起,设置场所收容灾民,集中管理并供应粮食。渡灾的同时,这些蕃落不再返回,整训之后作为营田务的人员,打散之后与新招募的内地人员统一编制开垦荒地。

对于党项族占据的地盘,徐平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彻底打破部落制度,或者是利用官方机构,或者设置新的村落,把这些人口吸收掉。只有消灭部落,才能消灭这一带叛服不常的局面,同时把官府的行政一级一级落实下去。

契丹的西南面招讨司现在是火山口,辖下的大部分部落都要叛逃,只等着有人第一个站出来。现在正是夏天,牧民最重要的生产季节,还只在酝酿,一等入秋,就可能会造成那一带州县成为无人区。山后地区党项首领屈烈已经试探过折继闵,要在秋后带着五部一起归宋,基本抽空西南面招讨司辖区的人口。

看了这个消息,徐平不由皱起眉头。远人来归,招募人口是这个年代官员的政绩,真有这么大规模的部落归附,无疑在朝中是一大功劳。不过对徐平来说,并不喜欢这样整个部落来的人口。他这里正在占领的土地上打散部落,设置郡县村镇,从外面来的这些部落怎么处置就成了难题。打散吧,失了这些归附部落的人心,不打散,失原有部落的人心。

徐平感兴趣的不是这些部落人口,而是契丹丰州以西,河曲之内的战略要地。

第293章 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范仲淹骑在马上,看着阴山之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声吟颂。念完,转头对身边的方偕道:“自汉魏以降,秦汉时耕种的沃土,成了胡人牧牛羊之地。今日我们到此,只见风吹草低,而不见稻田桑麻,岂不可叹”

方偕道:“稻田是人开垦出来的,只要有朝廷的大军在,有荷锄耘田的农夫在,草场终究会变成良田。经略,这一带在山水之间,端的是沃土千里啊”

折继闵骑马走在两人身后,听着他们谈古论今。一过地斤泽,便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让人心情为之一变。特别是渡过黄河之后,连起伏不定的小山都不见了,只是如绿毯般的大草原,直到阴山之下。从山河破碎的横山地区走来,众人都难免心胸震荡。

这是数千年来的古战场,中原王朝必须到了这里,才算压倒了游牧民族的进攻。从先秦时起,在阴山下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战事,造就了无数名将。今天众人适逢其会,难免回想起往事,对将要到来的战事产生了无数想象。

耶律宗真的王庭正在快速西来,已经过了幽州,即将到达山后地区。一路上契丹点集兵马,围绕在王庭周围的军队越来越多,像一股狂风一样卷向山后要地云州。

从一开始的不当一回事,到接下来事态的急剧恶化,耶律宗真和他身边的大臣们,早已经收起了轻视之心。随着党项覆灭,徐平大军北进,整个草原的部落都动荡起来,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风暴。草原不是契丹的统治重心,以前只是羁縻,不断征伐,对草原部落的压迫是很重的。在这一带一旦出现了一个可以匹敌的大势力,各部落反意高涨,想离了契丹投大宋的有之,但更多的是想在两大势力的争斗中混水摸鱼。

过了幽州之后,得知草原部落正在串连造反,耶律宗真对与宋朝决战的热情正在慢慢褪却。同样是大国,跟大宋什么都好商量,无非是以前你给我,以后我给你,大家都是成熟的政权,其间的利益纠葛比较容易谈得清楚。但草原部落不同,一旦他们联合起来,不定会闹出什么天大的乱子。从起程时要跟宋军决战,耶律宗真和周围的大臣们,目的慢慢变成了镇压叛乱,稳定西部局面为主。

跟宋朝的陇右军还是要打一场的,只有打过了,大家在后面的划分才会有理有据。但在耶律宗真的心里,这已经不是生死之斗,而只是双方的相互示威。

如果草原真地乱了,契丹的战略纵深一下子被向东压缩数千里之远,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出现这种局面,在与大宋的对峙中,契丹就会处于绝对的劣势。

大宋西北的几位主帅,只是知道契丹的西南面招讨司局面不妙,并不知道他们在整个草原的统治都面临到了严峻考验。当然对徐平来说,知不知道也无所谓,一个党项就已经消化不良了,现在把整个草原放在自己面前,他也会拒绝。

不该吃的不能吃,不然会吃坏肚子的。宜耕宜牧的党项地区才是根本,占住了这里之后,草原对中原王朝就是癣疥之疾。要把党项地区消化掉,需要天量的人力物力,大宋并没有准备好。接下来的几年,把原来元昊占住的地盘纳入大宋,就是一个需要举国之力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草原的故事,还是让契丹人去演好了。

王凯和谭虎迎出数里之地,接到了范仲淹、方偕和折继闵,行礼毕,带他们去徐平的帅帐。徐平现在的地位,已经不适合出来迎接几位帅臣,他能放下身段,别人也当不起。

成克赏已经等在城堡之外,会合了几人,一起入了城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