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744

分节阅读 7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在把一部天子兵权向枢密院转移,此次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

想了一想,赵祯又对李璋道:“此事大变,对日后军政影响极大,要严选跟着你做事的人。我这里提几个,你思量一下觉得如何跟着你到河西房做事的人选,一个张茂实,一个刘永年,这两人都多年在我身边,与你熟稔,为人也忠谨。”

李璋张了张嘴,沉默了一会还是道:“官家,臣觉得有些不妥,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话但讲无妨。若是连你都不跟我说真话了,朕这皇帝当着还有甚趣味再是天子之尊,也不能连自家人都容不下。”

李璋叉手道:“官家,此次枢密院变动,外朝或许有官员一时看不出如何重要,诸位宰执心里却是清清楚楚。张茂实和刘永年我自是熟悉,若是可选,我当然也是想这样的人在身边。只是选了他们,只怕会让宰执和帅司臣僚心寒,而且十之八九他们会驳回来。若是依臣之见,还不如从各路选忠谨可靠能干事的中下层臣僚,任谁也没话说。等他们到了京城,官家再重新笼络就是。陛下一定要选亲近的人进来,不如就学秦凤路的将校营,让一人学着那里整训诸班直,学得好了可以外任为将官,强似向枢府塞人。”

张茂实外边传言是真宗皇帝的私生子,刘永年外面传言就是赵祯自己的私生子,当然这只是市井传言,一直在宫里待着的李璋清楚不是,但架不住外面有大臣信啊。赵祯塞这两个人进枢密院跟着他表弟李璋做事,外朝会怎么想诏旨一定会被封还不说,搞不好还会扯出这些市井传言来,那就更加尴尬。赵祯还是改不了他的老毛病,一见到什么官职有前途,就想着塞亲近的人进去,他以为人人都是李璋跟着徐平学呢。有这份心思,还不如学秦凤路的将校营,把他身边的军官预备队诸班直整训一遍。

第171章 陇右都护府

李璋回朝之后,经过中书和枢密院数次议事,今冬陕西路的方略定了下来。鄜延和麟府两路不再是战事的主要方向,主要是加强堡寨,招抚周边番部,不主动进攻。陕西路都部署夏守赟移驻渭州,统领泾原和环庆两路兵马,主攻方向是沿马岭水进攻党项在韦州的静塞监军司,次要方向是稳固镇戎军一线,把元昊堵死在天都山里。

秦凤路军事上从陕西路独立出来,撤销经略使司、都部署司、安抚使司、节度使司和观察使司,置陇右都护府,以前经略使安抚使的职权归于陇右都护府之下。下属五军长贰不再兼任部本路钤辖、都监等兵职,直隶于都护府下,成为野战兵团。本路地方军事力量统归于钤辖司,暂以秦州知州兼任本路都钤辖,主要管理野战兵团之外的驻泊禁军。钤辖司下分设各巡检司,或驻州县,或驻堡寨,管理禁军之外的军事力量。征战的指挥权收回枢密院所有,临战由朝廷任命将帅,枢密院授予战事指挥之权。

都护府实际上的职权还是沿自经略安抚使,不过为了把新旧军制区别开来,选了一个两汉时的官名。从此之后,都护府不再有对属下野战各兵团的绝对权力,兵团的军一级正副主官以及其下将一级的正副主官,均得以单独向枢府奏事。只有涉及到战事,由枢密院正式授权给都护府的事务,才须报都护府之后上奏。都护府失去了对属下军队特别是野战大兵团的管理权,但其对战事的指挥权由枢密院授予,不受质疑,在授权范围内也不再需要向枢密院请示之后施行,可以在军令下达之后向枢密院报备。

都护府别设军法司,由枢密院和御史台联合派出巡查御史。隶都护府下,但巡查御史不受都护辖制,统一掌治下各军刑罚,同时兼理地方军事罪案。

至于军事指挥,都护府设置相当机构和官员,由枢密院统一任命,都护有荐举权,但没有直接任命的权力。这一套班子,统一成为军事指挥机构。

随军转运使从都护府独立出来,按都护府所需提供军事物资,大部由都护府提出预先规划,报枢密院和中书指准,由随军转运使施行。紧急情况下都护府可以先要求随军转运使提供物资,向枢密院报备,但紧急情况受到枢密院规例限制。王拱辰由此官升数级,从经略使的属官成了一路主官,与本路正常的转运使并列。

徐平由原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本路都部署兼本路沿边招讨使,改任陇右都护,大部分的军队管理权限都交了出去。即由原经略使司的日常管理,改为了制度化各军管理,帅府不再管理军队的吃喝拉撒,而只管军队的训练、行军、驻防、作战。

这一番改动之后,日常管理靠制度,军事行动靠军令,军令的严肃性大大提升。不再是帅臣或者主将随便写一纸命令甚至一句话就成为军令,而必须遵循严格程序,合乎要求才成为军令。相应地军令一旦形成,执行者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由军法司侦办。

新任命下达仅过几天,枢密院又送了一纸宣命来,把陇右五军的日常管理又授权给了都护府,让徐平哭笑不得。吕夷简也是没办法,徐平把军队的管理权交上去了,他却发现短时期内枢密院根本无法接,只能还是先交给徐平。

最后的结果,是徐平用制度把各级统兵官的权力收了上来,亲手交到了枢密院,并且连自己的军事指挥权一起交了上去。枢密院据此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再把交上去的权力又授给徐平,还大大加强了其在前线临机决断的指挥权。

真正的不同,是枢密院从此有了都护府下诸军的军政之权,同时收了军令之权,只是时机不合适,只能把这些权力重授回徐平代掌。现在徐平虽然比事前的权力更大,但都是临时授予,枢密院做到了收权,徐平也拿到了更大的决策权,皆大欢喜。

此次变动真正难受的是三衙和前线的统兵官,枢密院能收经略司的兵权,有了这能力以后就能收三衙的兵权,无非是在枢密院中再把军政、军令之权分离开来。前线的统兵官若是按秦凤路制度,就失去了财权、人事权和专断之权,只能够按照军令和制度行事,与以前一言既出无不景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把日常管理的事务交到各军,王凯顿时觉得一身轻松。他是军中真正得利的一个,从此之后除非有战事,平时就闲了下来,只剩下安排演练、移防之类事务。能得军功的时候一个都没有少,需要做的事情却少了许多,也算是辛苦这一年多的酬劳。

这一日他在衙中做完日常事务,看看天色还早,便让随从泡了一壶好茶来,一个人坐在树荫下,惬意地吹着凉风。现在已经是盛夏了,远处的群山如黛,碧空如洗,泌人心脾。

谭虎从外面进来,向王凯叉手道:“监军好惬意,难得见你如此清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