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611

分节阅读 61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外放贷的时候放得爽,收紧贷款的时候,倒要看看参与其中的人是个什么样子。这些人现在还只看到了银行给他们带来的方便,还没见识到银行翻脸时候的无情,应该给他们上这一课。

沉吟了一会,刘沆道:“省主,其实对虚开公司骗贷的人,我有了点眉目,只是心里没有把握,不敢乱说。此事牵扯到了朝中不少大臣,还有各外戚王公,实在不是小事。”

如此大的资金规模,说是几个地痞闲汉弄出来的,徐平也不会信。没有人组织,没有大量高官参与,就能闹到这个地步,那组织者还真是个天才。

见徐平看着自己,刘沆吸了一口气道:“省主,依我现在所知道的,最早做这件事的是一个开封府使院行首,名为冯士元。他家世代为吏,有手段,有关系,听说只要是开封府的地界,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此事他做起来之后,又引了不少人来,特别是通过放贷给京城里的权贵之家的质库,让许多人为他说话。后来,这生意做到了禁军里去,上面有不少统兵官参与,下面也同样有一干公吏上下其手。不过禁军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形,下官就真地不知道了。不过可以肯定,他们能够联系起来,靠的就是一班公吏。”

徐平点了点头,面色有些难看。公吏也有级别,此时称为“职级”,一般从孔目官、勾押官、押司官、行首依次往下,各个衙门之间也有不同。行首是比较高的吏职,几乎所有衙门到了一定年限同时符合年龄要求都能转为官身。出身公吏的官员,占了底层办事官员的一大部分。这些人大多世代做这件事,事务精熟,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不可小视。

第254章 此一时彼一时

崇政殿里,几位大臣正襟危坐,赵祯问宰相李迪:“三司要在全国整修道路,秋冬时节倒正是时候,只是,朝廷能拿出那么多钱吗”

李迪捧笏道:“陛下,现在朝廷花钱,都是从银行借出来的,只要银行能贷,钱就不会缺。三司上来的奏章,已经列明了这些道路整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还本付息的时间,三司做保这些绝没有问题。现在单看银行,觉得这钱贷出去划不划算而已。”

赵祯问坐在下首的徐平:“我看你的奏章,大多说的是三年之内还本付息,这真地能够做到道路虽然收过税,但三年的时间,依往年来看,是不是少了些”

“三年时间短倒是不短,不过还要看税算怎么收。”见赵祯有些不明白,徐平站了起来捧笏施礼。“此事成败,还看陛下支持不支持。这些道路修好,三司已经决定,不管是哪个衙门,不管是为了什么,只要从路上走,都要跟百姓一样交税算。哪怕有些衙门艰难,事后由三司把钱重新划拨回去,当时的税算也要交。现在就单看内府,往常全国都是免税算的,走在这些新修的道路上,陛下能不能让人把税交了。”

“唉,内府的货物能有多少自古以来,哪有天子交税的――”

一涉及到钱,赵祯的账就算得特别精,徐平早有预料,对赵祯道:“陛下,天子私财免税是可以的。不过,在内府的货物之外,往年总有王公大臣矫旨,假冒内府货物逃税。这种事情做臣子的又不好细查,实在防不胜防。要不这样,内府运货的时候也一样把税算交了,等到年底,或者每月一次也可以,由三司跟内府对账,把税算再拨回去如何”

赵祯连连摇头:“有人矫旨,让官司严查即可,作奸犯科便就按律严惩。让天子之财交税,道理上怎么说得过去此事不可,你再回去想一想,弄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出来。”

见赵祯无论如何不想把税交了,徐平觉得难办,微微转头看李迪和陈尧佐。

赵祯不想正常交税,这回倒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皇宫用的东西不想让外朝知道。天下名贵珍稀之物都聚到皇宫里来,外朝大臣不知道也就罢了,消息一泄露出去,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人上章规劝,天下之财俱是民脂民膏,天子应该带头节俭,赵祯烦也烦死了。

李迪轻轻咳嗽一声,对徐平道:“谏议,新修的道路,三司定的是怎么收税啊”

徐平心领神会,捧笏道:“回相公,现在是三种办法。一是按数目收,只要是行在路上的,一人多少税算,一马多少税算,一车多少税算。至于货物,一个是按重量收,百斤以下一个数目,百斤每多二十斤另算。还有一个是按大小收,量了大小如重量收法。最后两种,按税算少的那一个做准。当然,这些都是按照里程来算的。”

李迪道:“如此说来,在路上运黄金珍宝,跟运砖瓦木石交的税算是一样的了”

“正是。这钱按说收的是路费,至于税算,另有算法。”

李迪对赵祯道:“陛下,依臣看不如这样,徐谏议刚才说的路费,皇宫所用跟百姓一样交就是。如果陛下觉得交得太多,年底跟三司对账,把钱划回来就是。至于税算,还跟以前一样免了,两全其美。如此可好”

赵祯不说话,心里盘算。皇宫每年都会从各地运些珍宝回来,南海的珍珠珊瑚,京东路的黄金,市舶司收的海外珍宝,在内库里面堆的跟山一样。这些东西的账目如果泄露出去,肯定会引起外朝大臣的议论,而且还会说得非常难听。可天地良心,这些宝物并不全被皇宫享用了,很大一部分是封存起来,以备国用的不时之需,赵祯不想挨那冤枉骂。

如果只是收路费,并不检验货物,倒是可以通融。只要外朝不知道运的是什么,赵祯就可以死不认账,硬说运的是破砖烂瓦你有什么办法

沉默良久,赵祯才点头:“如此也好,暂时先如此办吧。若是不便,再行决定。”

众人都出了口气,不管是什么变革,只要牵扯到皇宫就都难办。还有赵祯算是通情达理的皇帝,只要不让他过分难看,就都可以商量。

此事定了,陈尧佐又问徐平:“徐谏议,路上只收路费,那以前收的过税怎么办难道就此取消若是如此,可有些不妥。”

“回相公,一般货物的过税确实就此取消了,只是住税加严。自今以后,私下里买卖大宗货物,偷逃税算,官府要查的。至于特殊货物,过税还是要收。三司将来会列一个名录,报中书参详,圣上定夺。这名录里的货物,会收多少不等的税算。也就是说,以前是一般货物收税,免税的特别列出来,以后就反过来了。为了防止偷运,路上运输的货物三司会安排抽查,一旦查出私运的,加重处罚。”

见赵祯听了这话脸色有些不好,徐平忙道:“当然,这不包括内府运的货物。皇宫所用许多不好让外面得知,不管运什么,都不查。”

赵祯出了口气,不想在这上面再浪费精力,道:“好,就如此定了吧。只要三司自己算着,不会少了税算,缺了钱粮就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