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602

分节阅读 60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有动工这样怎么得了”

韩综道:“省主,现在天气酷热,不是做工的时候。不说民夫受不了这热,就是那么多人聚在一起,这种天气,如何防疫病就是难题。”

“大的工程做不了,小的难道也做不了吗京城那么多街道,让百姓把坏的地方重新修补,枯了的树移掉,补新的树上去。对了,道路宽的地方,可以学着御街,修上两排窄窄的池子上,种花种树吗把路隔开,走人的地方走人,行车的行车,不都可以”

韩综摇了摇头:“那是开封府管的事情,我去拜会张知府几次,他都说是天气酷热,不当劳动百姓。省主,该想的办法我都想了,实在是现在不是动工的季节。”

徐平当然也知道这季节不合适,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以前钱不管是在内藏库还是在左藏库,都看得紧紧的,生怕花一个铜钱出去。现在钱到了银行,那就生怕钱花不出去。特别是现在是用旧钱换新钱的时候,总得有渠道把新制的钱散出去。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做大工程,广招社会上的人手,直接用新钱结算工钱。这样涉及的人多,散的钱也多。

想来想去,徐平只能无奈地道:“好了,此事就暂且放下吧,过两日我去找张知府说说看。对了,你从陕西路回来,那里现在的情形如何党项那边可有异动”

韩综道:“党项这几年一直不安稳,扰乱边境的事情一直有,只是没有大弄,都局限在一州一县之地。这些西北蛮族,多少年来到内地抄掠惯了,好多官员都当党项还是以前的习惯,不放在心上。当然也有不少边官,认定了党项几年内必反。”

“反是一定会反的,党项那个样子,不跟本朝作过一场,元昊这些年来的心思不就白废了。现在惟一可虑的,就是战事一起,大军云集陕西路,粮草供应不及。我查过这些年陕西路沿边各州的账籍,库里都没有备下什么储备,大军一到,粮草必须由内地供应。这两年两京之地钱粮广有,并不缺乏,但是要运陕西路可不容易。”

韩综道:“黄河漕运,一年五十万石已经不容易,就是再怎么用功,至多也就七十万石到顶了。要是全部用起来,勉强可以支持十万禁军所用,加上陕西路本地所有,倒也并不是特别缺乏。要是提前几年储备,漕路还是够用的。”

徐平苦笑:“要是能够提前几年准备就好了,可现在是不但不往陕西路运,每年还从关中运五十万石的粮草到两京。我已经上奏几次,要改成向陕西路运,朝里还没有定下来。”

“若是省主认定元昊必反,还是提早准备得好。只要有数年积蓄,加上关中所产,支持西北几年的战事倒没有大难。只是陕西沿边各州,难的不是在这里,而是关中的粮草怎么运到沿边去。下官在鄜延路和环庆路走的地方多,那里山川破碎,沟垅纵横,根本就没有能够行车的道路,运粮只有用驴骡和骆驼,要么就是靠民夫背扛。下官本想修一条路出来,只是太过艰难,本路又不支持,终究没有成功。泾原路和秦凤路虽然也是山多,但没有其他两路那么破碎,而且有大河流经,一是可用水运,再一个可以沿着河谷修路,就没有那么艰难。西北若有战事,难的还是鄜延和环庆两路。”

今年春天,在徐平等许多朝臣不住地念叨元昊将来必反的情况下,秦州知州终于带上了兼管勾秦、陇、凤、阶、成州,凤翔府路驻泊军马,秦凤路正式独立出来,陕西路形成了鄜延、环庆、泾原和秦凤四军事路的格局。不过沿边的官员认识不一,有的人真地认为元昊会反,积极准备,而大多数的却认为小题大做,元昊闹不出什么大动静来。

关中沃野千里,物产丰饶,秦国赖此一统天下。一千多年过去,虽然现在那里的环境不能跟秦汉时比,但组织好了,支撑二三十万大军并不是太过艰难。历史上宋朝的财政无法支撑,更大的原因还是在效率上,钱不知道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军国两层皮,这是制度上的顽疾,不是凭着小聪明就能够解决的。徐平可以运粮草进去,可以用新的货币来贸易,不需要像历史上那样不得不用铁钱,但如果军事花费的效率问题不解决,那里的战争还是会成为财政的无底洞。

宋军打仗,因为在军事制度上,各种后勤保障单位基本没有,粮草供应一直都是致命的要害。禁军制度沿自五代,五代军阀信奉的是因粮于敌,因粮于民,出军需要的粮草主要靠劫掠,实际上跟北方部族打仗的后勤保障体系类似,就是没有保障,需要什么尽管出去抢就是了。入宋以后,军队作战面对的是自己的百姓,再纵军抄掠怎么可以军制又不能大变,便就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由纵军抄掠改为了向商人购买。这不是有意地让商人参与到军队后勤中,而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度上没有其他的空间。

在向作战军队运送补给这种事情上,商业行为不可能像想象的那样有效率,否则也就不会出现战时军事管制了。天文数字的货币漫天洒出去,到了谁手里没人说得清,搞不好很大一部分还进入了侵略者的口袋。结果就是前线的官兵没吃没喝,附近的州军被搜刮得民不聊生,大量的粮草烂在了路上,有路子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国家财政无法支撑。

徐平对此有大致的认识,可有认识又怎么样他的权限还管不了那些事情。

第239章 马帅

李用和因为掌管群牧司有功,超迁殿前都虞侯。人未到京师,紧接着一月三迁,由殿前都虞侯迁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紧接着迁马军副都指挥使,正式成为管军大将,而且是三帅中排位第二的马帅。

此事让朝臣哗然,纷纷上奏章反对,言不可以把军国大事视为儿戏,让一个无论任职资格还是从军经历都不符合要求的外戚坐到三衙主帅的位置上。对于奏章赵祯一概留中不发,就跟没看到一样,坚决不改变主意。

这件事情做得太过离谱,就连与李用和有特殊关系的徐平都上章反对。赵祯因为母亲的缘故要给李用和补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这样任性胡来,哪怕让李用和做没有多少事务的都虞侯都可以接受。按照制度,要升管军大将,必须官阶在横行以上,兵职到沿边各路马步军副都部署或者军职在上四军厢都指挥使以上才可以。李用和的官阶自然是到了的,但资历显然不够,又没有军功,这样提升纯粹是赵祯心血来潮。

到了这个年代,三衙的副都指挥使和都指挥使不并置,虽然带个副字,实际上是本司最高长官。马军司实管在京禁军九十八指挥,近四万人,是三衙中人数最少的一司。但因为属下基本都是骑兵,战略兵种,地位还要高过步军司,长官俗称马帅,是禁军三帅之一。

往好了想,马军司管的虽然号称骑兵,实际上战马一直不足,真正堪用的战马,可能两人平摊不上一匹。李用和在群牧司政绩斐然,让他管马军司,战马补充会好一些。

但徐平知道赵祯一定没有这样的心思,他纯粹就是因为管军大将待遇优厚,把这好差使给自己的舅舅做。把禁军视为天子私军,那禁军的职位给自己亲近的人,自然也是理所应当。说到底,真要打起仗来,又不会让李用和去带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