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561

分节阅读 56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起筷子,夹了几口爆炒的新鲜蔬菜吃了,连连叫好,对徐平道:“在这个季节见到这些新鲜菜色,我就知道是出自你家里现在京城,除了你永宁侯府,就只有大内每日新鲜蔬菜不断。玉津园里建了几个玻璃屋,冬日也依然满目绿色,那里产的新鲜菜蔬专供大内。有时赏赐些下来,多少大臣都要吟诗作赋,是了不得的盛事呢”

徐平笑道:“既然如此,学士就多用些。”

“那是自然说起来跟你待在一起最少有这一点好处,口腹之欲总是亏不了”

玻璃的价格依然高,别说是建玻璃温室,就是玻璃窗户也是富贵人家才用得起。像晏殊家里也请孙七郎帮着建了个小温室,但他是用来种花,种菜吃还舍不得。对于晏殊这种讲究的文人来说,吃的可以马虎,花花草草可无论如何不能马虎了。

京城里冬天的新鲜蔬菜,外面卖的大多还是来自徐平的家里。现在家里人都不在那里住了,用原来建的温室种菜换些钱也是好的。至于市面上专门种来卖的菜,那是跟金银的价格差不多,普通百姓别说吃,见都难见到。皇宫用的新鲜蔬菜来自玉津园,那里有孙七郎建的不少玻璃温室,赵祯偶尔也会赏赐给臣下,不过中下级官员就没有份了。

洛阳的温室徐平建在秀秀的住处,他那里本来就是菜园,有大片的菜地。现在都是刘小乙在打理,每天采摘了送到洛河边上的府里,够一家人食用。

林素娘与秀秀两不往来,但家里的其他人走动她也不管,只要秀秀不卷进徐家正式的家事就好。盼盼以前贪玩,经常到秀秀那里去,林素娘照样不闻不问。最近天气冷了,盼盼到秀秀那里去的少了,被林素娘抓住关在家里读书写字,天天向徐平报怨。

见晏殊和徐平两人有说有笑,坐在一边的李若谷心里只能暗暗叹气。他也只能帮儿子到这一步了,晏殊来了之后便就听天由命,不能再陷进去。晏殊和徐平有旧交情,自己如果没有眼色去挑弄事非,搞不好就牵连出祸事,甚至连累到李淑。

吕夷简通过自己的小集团把持朝政的关键,便就是不能把事情翻到台面上来,一切都好像自然而然,每个人都只是在做着自己本分之内的事情。如果一旦被别人抓住把柄结党营私,不但是其他官员容不下,赵祯也同样容不下。

第165章 吕夷简的条件

酒过数巡,李若谷见晏殊对自己比较冷淡,坐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便就托辞自己年老体衰,先回去休息了。李家在洛阳有宅子,李若谷并不住在衙门里。

看着李若谷离去的背景,晏殊摇了摇头,低声对徐平道:“李留守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别人说的话,我跟他交谈,只怕就扰了大家的兴致。不过看他怏怏的样子,不定觉得我冷淡他,心里编排我的不是呢”

徐平笑道:“李留守有耳疾人所共知,学士不须为此事担心。”

李若谷不大管政务也跟自己的身体有关,之所以到洛阳来,就是因为耳疾来西京城赋闲。他的耳朵听不清,当面说话也得大声他才听得见,这种场合晏殊确实无法与他交谈。

李若谷一走,气氛一下子轻松下来。晏殊为人是古板一点,但对青年才俊一向都是青睐有加,喜欢跟年轻人交往。在座的王尧臣是状元,徐平是探花,而且同是一等进士,其他幕职也都是进士出身,正是晏殊最喜欢打交道的人。

冷了的菜撤了下去,上了果子来,徐平命人把酒重新温热。

指着桌上的一盘松子徐平对晏殊道:“这是高丽国的松子,前两日有一个知密州王彬的族弟到这里来,想向高丽贩卖棉布,带了些土产。学士尝一尝,别有滋味。”

晏殊捻了几颗松子,剥了放到口里尝了尝,点了点头:“确实不错,中原难得产这么大的松子。――说起来你到京西路一年,和王拱辰两个做得好大的棉布生意”

徐平道:“我们只是适逢其时,棉花确实比丝麻产得多,而且又容易打理。说起来番邦异域,有不少这种中国所没有的好物,只是我们知道的少。”

“是啊,先帝曾经取占城稻分赐各地种植,也大获其利。说起来这些番邦的东西,确实有不少强过中原,只是我们去得少,不知晓罢了。”

晚上起了风,卷着枯枝败叶咆哮。游廊里虽然有火道,但四处透风,不时一阵寒风吹进来,便就冷得刺骨。然后被地下上来的热气一烘,一阵冷一阵热,滋味并不好受。

晏殊却不在意,谈兴正浓。又喝一巡酒,晏殊把酒杯放下,对徐平道:“我这次的来意,你应该是知道了。唉,其实按照两位相公的意思,本是不想派人来的。”

徐平一愣:“哦,我怎么听说吕相公是想派梅学士来,只是他年纪大了,才耽搁几天。”

晏殊笑着摇了摇头:“你在京西路,远离京城,内里的详情自然不知道。吕相公原来的意思,也是怪分司官员多事,只是如何处置,他和王相公意见相左,只好先派人来查清楚了。这差事落到学士院,最后还是要我酷寒天气里跑一趟。”

“不知依吕相公,事情是要怎么处置”

晏殊向前凑了凑,看着徐平,压低声音道:“依吕相公的意思,分司官员虽然闹得动静不小,但京城里也知道,是因为他们贪心,政事堂不想理的。但河南府手里的飞票数额实在太大,三司无法兑付,现在着落在政事堂想办法。王相公的想法想来你已经听说了,跟你的意思不谋而合,我不再赘述。吕相公的想法,是稳定绢价,三司铺子多印购物券,拿不准的事情太多,怕有意外。还是不这样做,直接销账了事――”

徐平的眼睛一下子瞪大:“几千万贯的飞票,直接销账京西路的官员哪个肯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