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550

分节阅读 55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酿成人祸”

王博文两手一摊:“但现在三司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么铜钱,奈何你们也别叫苦,发出飞票的那些州军,因为大量收了绢帛,结果你们棉布上市,绢帛价跌,他们每个州都受了不少损失。历害一些的州军,因为飞票发的多,年底一算,收到的全部赋税加起来,还不足弥补绢帛价跌的损失。他们找谁说理去都有难处”

徐平看着王博文,突然微微一笑:“天下都有难处,就是三司的事情了。我们在地方为官,看好面前的一亩三分地就已经不容易,别人的事情,实在没能力考虑得周全。”

转运使严格地讲不是地方官,不过这个年代已经开始向地方官转化,实际运作中地方的身份是主要的。这个过程就像汉朝的刺史一样,从中央派出,最终成为地方大员,实际上大家也都是把转运使比作汉朝的刺史,称为绣衣使者。

徐平是上一任的盐铁副使,而是任上政绩出色,在他面前王博文很多话说不出口,只好又叹了口气:“龙图说的虽有道理,但现在三司遇到了难处,地方上也要多体谅。”

“我可以体谅,但事情还是要解决,你总不能让河南府把那么多飞票都烧了。现在是那些飞票不兑,京西路就天下大乱,三司担得起这个担子吗”

王博文沉默了一会,才道:“不是谁担这责任的事,我们都是忠心为朝廷做事,总得合力把事情做好,推诿塞责不是办法。龙图一年前在三司,对衙门里如何情形比谁都熟。我来的时候省主特意吩咐,问问龙图有什么办法解这一个死结”

徐平笑道:“在哪山唱哪山的歌,我现在不在三司,什么办法都是瞎想。不知省主和几位副使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倒是可以参详。”

到了这个时候,王博文不再绕圈子,对徐平和王尧臣道:“依省主的意思,是把京西路现在办的钱庄推到全国去,跟京西路一样在钱庄划账,两位觉得如何”

徐平与王尧臣对视一眼,想了一会,才轻轻摇了摇头:“这法子不在可不可行,我只问一句,陈省主能让中书同意吗”

王博文语结,推行钱庄必然伴随着钱法的大变,其实不仅是中书,还牵扯到内藏库的制度,阻力不是一般地大。徐平以龙图阁直学士任转运使,在京西一路推行,还不敢把事情做绝了,到处留口子泄压,才勉强推行起来。要在全国推行,必须政事堂的诸公无异议才行。政事堂同意,还得几个衙门同心协力,才能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陈执中是赵祯非常信任的人,又有父亲陈恕的余泽和留下的人脉,但若说仅凭这个就能办成这件事,王博文自己就不信。说到被皇上信任,徐平还强过陈执中。而且在满朝大臣的眼里,徐平怎么也是一等进士,比陈执中别试赐的进士强了太多。在三司的时候徐平都不敢做的事情,陈执中凭什么办得成

但是办不成又怎么样总是要提出一个解决办法,这是三司的职责所在。如果提出来之后被中书否了,难题便就推到了中书,由政事堂的诸公去头痛了。

见徐平和王尧臣两人目光烱烱地看着自己,王博文勉强挤出笑容,对他道:“只要方法可行,省主总会有办法的。总不能把事情拖在这里是不是”

“好,既然三司有这个心,我们地方官员不配合也就不对了副使便就在西京城多住几天,我招集京西路几个得力的官员,专门编一本册子。把钱庄如何设立,如何运作,如可兴利,如何防弊,方方面面都写得清楚,让副使带回去。”

听了徐平的话,王尧臣连连点头:“我们地方只能帮三司到这里了,最后怎么解决还是看陈龙图和三位副使。已经到冬天了,剩下的日子不多,可不能耽误。”

王博文的神情终于放松下来:“如此最好,只要你们写得清楚,我回去之后必定会立即禀报省主。那这几天我去拜祭皇陵,完毕之后再回西京城,就这么说定了”

第143章 推卸责任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閱讀。

夜已经深了,送走了王博文,王尧臣和徐平回到后衙,在花厅里坐下。吩咐公吏上了浓茶喝了,王尧臣道:“云行,你真要把钱庄的规制详细写给三司”

“是啊,刚才不是已说了吗。辛辛苦苦做事,不就是为了能够推向全国吗。”

王尧臣摇了摇头:“我觉得陈昭誉办不成这件事他找我们要钱庄的规制,无非是用这个借口把事情推到中书去,三司好从这麻烦中脱身出来。中书怎么可能同意在天下推广钱庄不说几位相公同意不同意,就是都赞同,朝廷里也没有主事的人,总不可能再把你调回朝廷去。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花许多力气”

徐平笑了笑:“因为我们不花力气认真做,陈昭誉想把事情推到中书也推不过去,政事堂的相公哪位是好糊弄的伯庸,不管怎样,我们帮着先让三司把这难关过了吧。”

王尧臣看着徐平,想了一会,点点头道:“好吧,就依云行。明天我与王副使一起去永安县拜祭皇陵,这件事帮不上你,只能劳累杨副使和种世衡了。”

徐平道:“你只管忙你的去,我会让孟州的李参和汝州赵諴以及方城知县李觏快马赶过来,钱庄规制他们也是从头到尾参与的,一切熟悉。有这些人帮手,应该不难。”

王尧臣总是觉得事情有些不妥,背后恐怕会有许多牵扯。只是他的地位不到,猜不透徐平具体的心思,只好把疑问藏在心底,选择支持徐平。

又说一会闲话,看看天色不早,徐平告别王尧臣,带了谭虎骑马返回。

秋夜的凉风已经有些刺骨的感觉,迎面吹到脸上,酒很快就醒了。徐平骑得不快,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想着心事。今天的事情,他要理出一个头绪来。

本来徐平是想看陈执中自己怎么样用钱庄制度解决眼前遇到的危机,没想到陈执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完全是得过且过。拿了徐平整理出来的规制,陈执中上报中书,要求在全国推广,中书必然不同意。不同意就要有办法解决,球就踢到中书那里了。

徐平无奈地轻轻摇了摇头,想起自己去年离开京城的时候,陈执中告诉自己赵祯让他在三司使任上要遵循的八个字:“谨守其成,力保不失”。陈执中还真不愧是赵祯信得过的自己人,完美地执行着这政策,任上绝不做大的变更。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平必须帮他,不能站在一边看他的笑话。两人虽然没有私交,但都是赵祯提起来的那一小拨,这个时候必须要互帮互助。

如果真地要设立中央银行进行清算,徐平自认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现在还没有到时候。陈执中把难题推到政事堂也好,让朝臣们清醒地认识一下,将来的阻力就不会那么大。钱法改革是涉及到天下的大事,不做好充分准备,是要面临万劫不复危险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