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497

分节阅读 49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宜一点。至于数量不用担心,尽够使用。”

不把火药大规模地用于战争中,实际消耗不了多少,广备攻城作产的每年都有很多富余,徐平还怕受潮将来用不了呢。以前产的火药都是用来放烟引火,不怎么怕受潮,现在可是不同了,一旦受潮便就要重新加工。

“好,以前那样的价钱哪里算贵”陈尧佐搓着手道,“既然手里有足够的火药,便就依龙图先前所说,在广武山就近采石。至于人手,从贾谷采石务调一些来,再从四州的民夫中调一些来,足够用了。龙图,我在想,如今石料充足,筑的大堤便就可以用大石护起来,比原来夯土可是结实得多。你觉得如何”

“如此自然是好,只是用的人力和时间可是要长一些。”

“四州的民夫都调来了,不怕人手不足”陈尧佐一扬手。“调这么多人来,如果我不把堤修得好一点,如何向其他人交待下边木龙,后边夯土筑堤,上面用大石护住,就是这样定了有木龙杀水,堤筑得宽一点,结实一点,最少要保几十年不坏”

徐平道:“如此自然是好,只是相公要辛苦一点。”

公吏上了茶,陈尧佐喝了一口,朗声道:“我虽年过七十,便身体强健,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廉颇八十依然能够上阵杀敌,我修河只是小事对了,我听人说,徐龙图以前在邕州的时候,曾经广筑道路,当地人深蒙其利。那些路都是下用大石,上面用小碎石子覆盖,可行大车,不留车辙,多年不坏,人称徐公路,不知是不是”

徐平笑道:“我们为官作吏,只要真能造福方,百姓便就多年不忘,便就如人称相公当年修的堤为陈公堤。其实真正说起来,相公修的筑保了地方百姓几十年安宁,我修的不过就是道路而已。那些路确实是可以行大车运重物,不怕碾压。”

第42章 远方的稀罕物

作为这个年代最顶尖的水利专家,在自己治所附近修河,不让陈尧佐参与他根本坐不住。不过说到底,陈尧佐还是一个官员。这次修河,对陈尧佐来说是一个展示自己老当益壮的机会,说不定就有机会再进政事堂呢,所以做得越完美越好。

除了把那条河修好,陈尧佐还要修好河上的码头,周围的道路。码头一是用来装卸货物,同时还是水位的指针,真要精心做起来,并不容易。阶石要大要平整,而且各个码头要整齐划一,不能在关键时刻报水位出现偏差。加上河堤,加上周围的路,修起来都要大量的巨石。说是顺水路贾谷采石务运,那样的花费可着实不小。如果能够在广武山就近采石,又有火药这利器,一切就方便得多了。

一时间陈尧佐变得雄心勃勃。做过这么多工程,还没有跟今天一样,钱粮充足,各种技术手段齐备。此次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让朝里朝外的人看一看。

徐平在河阴不能多呆,他还要到孟州去,完成对本路最后一个州的巡视。因为孟州僻处京西路的西北角,到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顺路,王雍今年还没到过这里。

宪司说是每年要巡遍地方,其实总是有转运使和提点刑狱偷懒,有些路偏远的地方多少年都无人巡视。这种事情,反正派公吏去做好文书,州县不胆大包天捅到朝堂,也没有人去管。不过这里是京西路,那里的知州是李迪,徐平也还想着更进一步,就不能不去。

说过闲话,陈尧佐让手下的人做了汤饼吃了,与徐平两人坐着闲谈。

见识过了火药,陈尧佐对徐平的态度明显亲热了许多,没有了刚开始的防范与生疏。

看看天时不早,徐平对陈尧佐道:“相公,说起修路筑河堤来,除了利用火药,桥道厢军还烧一种灰泥,因为善能防水,称为水泥。他们在附近建了一小段,若是下午无事,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如果修河能够用得上,是最好的。”

“水泥啊,我也听说过,只是到了这里后一直繁忙,抽不出身来过去看。龙图在河阴也待不了多少时间,下午一起过去看看也好。”

其实陈尧佐不是抽不出时间,而是对桥道厢军不感兴趣,并不相信他们有什么特别有用的东西。自己当官多年,在许多地方都主持过兴修水利,有什么不知道的直到上午看过了火药的威力,才知道自己想的错了,这些邕州来的人还真有以前没见过的好东西。

广武山下,一处临着黄河滩的小山坳,在村头一间茅屋前聚了不少人,围着装满货物的驴车评头论足,人人兴高采烈。

孙二郎从驴车上跳下来,从车上搬下一小筐桔子,拍了拍手高声道:“这次好造化我和彭二叔装好货物要出城的时候,刚好遇到一个荆湖路到洛阳贩桔子的客人,剩得这么一小筐桔子,因为急着回乡,便宜卖给了我们。这物只有南方才产,我们这里稀罕,带回来给大家尝鲜。大家上前来,按着本钱分了吧”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道:“我们北方稀罕的东西,想来价钱不菲。二郎,我们赚几个钱可是不易,不敢乱花。你实话说,这筐桔子到底花了多少钱”

孙二郎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不瞒六嫂,并没有花钱,是用带去的石榴换的。本来我和彭二叔想着留筐石榴回来的路上做店钱,不定哪个店家喜欢吃这一口,管我们一顿酒肉呢。谁知碰上这么个客人,刚好各取所需。”

一听到是不花钱的东西,众人都一起笑了起来,一个魁梧汉子道:“二郎你现在是个经纪人,应该有经纪人的心思。走的时候,就该问好那客人的姓名,以后拿我们的石榴去换他的桔子,不是一门好生意”

“朱伯说笑了,我们的石榴虽好,却不是稀罕物,南方也产的有好石榴,怎么会有客人长途贩运这次是碰巧了,刚好碰上这么一个客人,才做成这买卖。好了,不要站这里闲话,大家都上来领了回家,让孩子解一解馋也好”

听了孙二郎的话,参与这个小买卖社的人家便都派了人出来,排着队领桔子。还有人不在这里,早有喜欢玩闹的孩童飞奔着去喊。

桔子是耐储藏的水果,江南两浙荆湖都有专门种桔子贩卖的,规模不小。北方的大城每到冬天都有人贩卖,并不少见,但在这乡下小地方,却是第一次见到这南方水果,都觉得新奇不已。领了桔子的,向孙二郎问这水果的吃法。

一个用稻草绳扎着腰的矮小汉子道:“往年我曾经在郑州城里讨过几年生活,看他们城里人吃桔子,都是剥了皮吃里面的瓤,其实与石榴也相差不多。只是那瓤一瓣一瓣,长得煞是古怪,也不知道味道如何。”

前面说话的六嫂听了这话,口中道:“唐大哥郑州大地方去过的,想来说的不错。”

说着,一把抓过旁边眼巴巴看着的儿子来,小心地扒开一个桔子,见里面果然是一瓣一瓣的,水汪汪的黄色中又透着红,低头说了一声:“古怪”

取了一瓣小心翼翼地喂到孩子嘴里,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他。

那孩子把桔子含在嘴里,也不知道是该嚼啊也不知道是该咽,看了看身边的母亲,张了张嘴巴,含混地道:“这桔子有些酸有些甜,可是在嘴里不化啊”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有人道:“你不嚼怎么会化倒是嚼了尝尝味道啊”

那孩子见众人都这么说,用力一咬,就有汁水从嘴里喷了出来,倒是把六嫂吓了一跳。

众人见六嫂手忙脚乱,一起哄堂大笑。

孩子三下两下把桔子嚼碎咽下肚下,咂着嘴回味了一会,才道:“还是酸酸甜甜,只是汁水倒多,挺好吃的。”

有了第一个带头,领了桔子的人纷纷扒了,喂身边的孩子。大人却都舍不得吃,再是嘴馋的,也不过是乘孩子吃的时候,选一瓣小的送到自己嘴里,慢慢咀嚼,好长时间都不舍得咽下去,享受那从来没有尝过的滋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