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483

分节阅读 4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那里任知州,倒是适合王尧臣去。一任通判,再做一任知州,然后回朝任谏官或者御史,也是正常的晋升之阶。

突然,徐平想起现在河南府的通判同样出缺,能不能让王尧臣到河南府来呢

秀秀调好了凉粉,端过来对徐平道:“眼看着到秋天了,怎么天还热得这么厉害官人吃碗冷淘填填肚子,这东西凉凉的,也正好解解暑气。”

徐平把手里的信放下,端着碗对秀秀道:“前两天家里来信,说是徐昌这两天到洛阳城来,你让衙门里的人注意着点,不要让他进不了门。”

秀秀笑道:“官人何必操这个心徐昌在开封的时候就照料家里的杂事,这些事情怎么会难得住他对了,徐昌到洛阳,是要在城里置办产业吗”

“是啊,秀秀,我现在当的这官,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要在外面跑,一家人住在衙门里很不方便。再者说了,你不听人们讲,生在洛阳,我们到了这里,有这机会,怎么能不在这里起处宅子等到以后我们老了,便就来这里颐养天年。”

秀秀笑道:“官人真是想得久远,现在二十多岁,怎么就想到几十年后去了。”

徐平笑了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然是要想得长远一些。”

此时俗语说“生在洛阳,葬在朱方”,朱方是江南润州一带,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国初那些来到洛阳城的南唐士人说的。南唐崇尚奢靡,能被这些人看中的地方,自然绝对不会差了。洛阳城确实不够繁华,但城里地方广,地价不高,有点钱就可以建高门大院。这里又处于天下之中,地候合适,土壤肥沃,全国各地的花草树木大多都能成活。再加上汉唐历朝留下来的底子,什么假山奇石,奇花巨木,应有尽有。

只要手里的钱不缺,洛阳确实是个生活的好地方,远胜过京城汴梁。

作为一个北方人,自然也不会想什么“葬在朱方”,实际上后世流传更广的是“葬在北邙”,要说身后阴宅,洛阳北边的邙山才是第一等的地方。徐平想着等到自己有一天真地老了,这里就是最好的养老之地。实际上洛阳城里的那些豪门巨户,大多也都是致仕或者赋闲的高官。东西两京起宅第,是很多人的选择。

一边吃着凉粉,一边与秀秀说着闲话。

来到洛阳城里有十几天的时间了,徐平慢慢了解了自己面对的境况,心情开始沉静下来。现在面对的困局,无论是与他当年在邕州,还是去年回京城,都远远无法相比。一路各司之中,理论上最尊贵的自然是帅司安抚使,但实际权力最大的却是转运使。

自己现在手握大权,朝里有三司留下的人脉鼎力支持,地方上还有几个自己熟识的官员,想做什么事情谁能够真正挡得住纵有挫折,也只是暂时的。

吃罢凉粉,徐平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眯了一会。

正在后衙一派闲适的时候,副转运使杨告急匆匆地走了近来。

秀秀看见,轻轻摇醒徐平,端了碗,自己先离开,让两个人谈事情。

到了徐平面前,叙礼毕,杨告从袖中取出一份书状来,递给徐平:“都漕,都进奏院发下这两天的朝报来,里面有一份河南府上的奏章”

徐平看了看杨告,接过奏章,看了看,放到石桌上,沉声道:“李若谷是什么意思不是已经跟他说了,等过两天提刑司和帅司的人到了洛阳,再加上河南府、孟州和郑州的长官一起商议修河的事吗他现在上这样一份奏章,是要拆台了”

大家新年快乐

第17章 干脆搞大

杨告在一边坐下,叹了口气:“河南府没钱没人,让他们修整河道,那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李知府这一招,叫作以退为进,直接上章说河南府无力修河,自巩县起一切河道的开挖修筑,都委转运使司。但是,巩县以上就不动了。”

说到这里,杨告连连摇头:“自沙口引水,势必要筑坝蓄水才可以。但是上游的河道不整修,谁敢在那里拦水河面高了,偃师、永安等县岂不是都淹了永安皇陵所在,不能有一点闪失,这还没说洛阳城呢。我看啊,他们就是不想让修这河”

徐平冷笑一声:“不是不让修,他是想让转运使司自己提出来,向河南府拨钱拨粮,最好把人手也一起召集了给他们钱、粮、人手就是我们准备,主持就是他们主持,修整好了河道是河南府的功劳,出了意外修不好就是我们钱粮给的不够。――哼,荒唐”

徐平猛地一拍石桌,把杨告吓了一跳。自己这位长官,最近一年官升得快,这脾气也见涨啊。以前在三司,杨告还很少见到徐平发火。

却不想去年刚进三司,徐平像个初进门的小媳妇,处处陪着小心,哪里有火气发。现在媳妇熬成婆了,自然容不得下面的人有小心思捣乱。正是因为做事没有私心,徐平的底气才足,底气足了自然就不用去委曲求全。

“都漕,那现在怎么办李若谷的奏章已经上去了,我们总得给个答复。”

徐平摆了摆手:“不用,不去管他们你好好去准备一下,过几天安抚使和提刑到洛阳城里集议,一定不能出意外。你准备得越充分,把事情说得越明白,越是能得到他们的赞同。我们三司议定,河南府还能翻了天去对了,前些日子定的是郑州和孟州的知州通判一起过来,现在改一下,再加上汝州、唐州和蔡州三州的知州也一起到。”

“都漕的意思,是从这三州抽调人手”

“不错河南府要维护洛阳皇宫和永安皇陵,百姓赋役沉重,确实是抽不出人来,这是实情。要整理河道,只能从其他州抽人。这次,要做,我们就做得大一点”

看徐平的样子,杨告不由有些紧张:“都漕的意思,是把西京城的河道全部整理一遍”

“对,隋唐时的漕渠,全部整理出来。还有,不仅是洛河,还有伊河的河道,也一起整理。清理河道,两岸筑堰,在合适的地方建码头,今年冬天一起完成”

杨告张了张嘴巴,愣了一会,才道:“这样――动静可就大了――”

徐平靠在椅子上,沉声道:“越大越好仅仅整理洛河水道,河南府咬一咬牙,说不定也能做下来,那时我们就尴尬了。自晚唐以来,洛阳城池倾颓,河道淤积,甚至到了城里面就有大片的河滩地的地步。若只是小打小闹,于事无补,这次要彻底改头换面。”

杨告想了又想,才对徐平道:“都漕,洛阳城虽然为西京,但现在人户不多。若是真正算下来,除了各分司官,再加上致仕闲居的官员,把城里种菜种花,植桑种麻的农户再除了去,真正的坊廓户其实很少。如此以来,有彻底整理的必要吗”

徐平看看杨告,笑道:“道之,你在三司也有些日子,觉得去年新建的场务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