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412

分节阅读 4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你看,我一说,娘子你又着急了不是”

林素娘强行平静下心情,对苏儿道:“你尽管说,我听着呢不是着急,我们做女人的,相夫教子是最要紧的事,背后说人闲话总是不好。”

“我晓得,我晓得,娘子说的都有道理。不过话说回来,秀秀回家一年了,年纪也不小了,一直也不见许人家,你不觉得奇怪吗”

林素娘道:“不过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家罢了。她跟着我家大郎多年,也学会了读书写字,也见多了世面,一般人家的子弟哪里看得上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有时间是要给秀秀作门亲事,非得要有文学的青年才俊才配得上她”

苏儿重重地叹了口气:“娘子,我们自己姐妹才跟你说这句话。以前不管你怎么做,都没有什么出格,算不上错,但如果要给秀秀作媒,只怕会惹出大事来”

“能有什么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秀秀的年纪也到了。”

“你何必要一直骗自己真要找什么青年才俊,郡侯认识的人不比我们妇道人家多他一直不给秀秀找,你还不明白吗姐姐,家里郡侯的脾气你可是知道,平时小事那是千好万好,要真地惹了他性子发了起来,任谁也是拦不住的”

徐平到邕州一去六年多,这一年回来又是官场上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在家里很久没有发脾气了,跟个老好人似的。但是林素娘可是记得小时候,徐平的那股浑劲一旦上来,那是天塌下来也不管,着实让人害怕。

秀秀的心思林素娘哪里不清楚她拿不准的是徐平的心思罢了。但正是不知道徐平心里怎么想,这种事情又不敢去问,一问徐平来一句“好”,那便大事去矣,林素娘才会进退失据。秀秀再是乖巧老实,林素娘也没有给自己向家里招个碍自己眼的人的道理。一个家只能有一个女主人,这道理简单明白。

现在不是小户人家了,永宁侯府是京城里数得着的豪门,林素娘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她的名声不仅仅是自己的名声,还是徐家的名声。

越是这样,林素娘想起这些事情来就心烦。昨天徐平口无遮拦,随口品评那些官员的家眷,林素娘就觉得有些指桑骂槐的意思。好在知道丈夫的为人,这样说就是他心里一定没有这个想法,不然发作起来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徐平确实没有想过这些,他还受着前世思想的影响,结了婚有了孩子的人,对其他女人想一想还是可以的。但也只是想一想,再进一步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

他现在心烦的,是怎么处理郑戬和刘沆两人带来的这件事。直接压下去是肯定不行的,失了两位手下的心,自己以后在盐铁司也难做。而且这种事情肯定会在官员之中传开,不敢得罪权贵,这个年代就是身上的一个污点。权贵天生就是士大夫抬升身价的踏脚石,尤其是那些没有实权的皇亲外戚。

放手让刘沆和郑戬两人去做也不行,这两个人的胆子太大,搞不好就会引起官场的地震。徐平必须想出一个两全其买的办法,各方面都有交待。

第107章 无奈和稀泥

想了好一会,徐平问刘沆和郑戬:“前些日子,我在河阴县遇到的事情6你们听说过没有那里的处置,现在倒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郑戬道:“略有耳闻。不过,下官可不觉得有什么好借鉴”

徐平看了看郑戬,心道,这后生,性子就是太直,也难怪四十多岁了,才做到盐铁司的判勾院。天圣二年,郑戬可是一甲进士第三名,看看同届的宋祁宋庠兄弟,看看叶清臣,哪个混得不比他好就连后一届的韩琦,也都快追上他了。就是他那位以正直敢言著称的连襟范仲淹,也比他会来事。

郑戬的意思,徐平不管在河阴县那里干了什么,朝廷现在正派人去查着呢,没有结果之前就不要提。谁知道范仲淹和司马池回来,会不会给徐平安个罪名在身上。

这当着上司的面直接硬呛,这十几年当官的经验都到哪里去了

刘沆看徐平的脸色不好看,忙道:“副使的意思,是学河阴县那里,让场务里的工匠自己管这些小店小铺只怕不那么容易。”

“事情总是一步一步试着来吗,用心做下去,总会有好结果。百姓结社从周朝便就有记载,越源甚早,所谓社稷,国家之本。只是那时社是朝廷所办,百姓参与,是为公社。进入两汉,时移事易,公社大多倾颓不存,私社兴起。到了今天,只留下春秋两社之遗风,当年互帮互助的公私社,已经难得一见了。”

读书人要求通史博知古今,讲起道理来还是有用处的。也难怪中国人一说改革就喜欢托古改制,实在是这托古大有学问,几乎什么东西都能装进去。徐平在河阴县开办合作社,有了空闲便就研究了一番社的古今变化,真是大开眼界。

周朝开国,占的地盘广大,而国人不多,实行分封制。邦国诸侯是核心区,而在乡村地区则实行公社制。当然那时候的社不是虚的,是社稷祭祀的一部分,真地有祭祀的场所。入社的民众互帮互助,开拓蛮荒,是两周八百年重要的一部分。

到了汉朝,中原地区开拓的余地已经很小,地方上转为内部争斗,政治制度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公社消亡,私社兴起。再之后是地方豪强、望族,宗社逐渐代替了公私形式的社,一直到隋唐。从这个角度说,社的发展史就是中国乡村发展史。

进入宋朝,豪强望族又被扫荡一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以宗社为组织基础的宗族也已经消亡,乡村管理实际进入了一种真空期。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私社便就又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种地的人有牛社、马社、渠社之类各种各样的名目,读书人的课社、书社、经社,也是花样繁多。相比之下,徐平定的那个合作社的名字就有些不伦不类,实际上他还没有走,当地人自己就已经改成了牛社、田社和窖社。

后人之所以有社会这个词,便就是因为在中国古代,除了政权组织,民间的生活与会和社息息相关。一个人的一生,是免不了要与社会打交道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