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390

分节阅读 3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有报备,此时就是按单子行事。不管是土地还是金银宝物,这些永远都是女方的财产,只有女方可以动用,离开的时候也一起带走。也正是这个原因,嫁妆的多少决定了女方在家庭里的地位,嫁妆多,全家都要靠着女方吃饭,她说话自然算数。嫁妆少,自然就没有地位了。

河阴县令姚泽广已经被夺了权,主簿钟回更加指望不上,现在这些杂事都是孟州的录事参军孙标在处置。因为蒋家牵涉太广,他做起来也很谨慎。

李参不在这事情上面费心,他现在需要处理的,是这妇人走了之后,蒋家的那么多田地怎么办家里的财物可以暂时封存,孩子可以雇人看养,每月按时从他家里的财产里拨一定的钱数出来就是。这都是做熟了的事情,没什么特别。

惟有那几千亩的地,若是按往常的做法,自然是由官府出面招人租佃,每年收的田租积攒起来,到了蒋家的子女成年一起还给他们。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相当棘手。因为租户不仅仅是租地,有的还要借用主家的耕牛农具,还有的要借种子水渠磨坊等等,除非招个主管过来处理,不然很难理得清爽。

但是如果招人来,就难免要中饱私囊,就要转移蒋家的财产,这恶名就落到官府身上。不然,就要按照徐平说的,让这些租户结成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租蒋家的地。但合作社听起来很好,这事情到底是没有人做过,真要做下去到底会如何呢

第65章 离开河阴

河阴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闹过,蒋家的田地重新立租佃的规矩,牵扯到了一小半的乡村人家,几乎人人都在谈论。

李参与徐平曾经仔细讨论过农民合作社的规模,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最后两人达成共识,规模宜小不宜大。原则上以五户到十户为一社,共养一头牛为标准,其他的农具均与此配套。这样一个小组织,刚好能够互帮互助,而且与以前的什伍之制相合,也不与现有的乡、管、里这一级的乡村行政层级冲突。

最古老的乡村组织,源头应该找到周朝去,其实就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不过越是到后来行政管理的色彩越浓,秦汉的里和亭应该算是高峰。此后的朝代,基本以里和乡为主,而地方豪强的兴起,使里和乡的管理体制也名存实亡。

大宋立国,太祖时候曾经推行过“管”制,废乡里改管,以差役管理。不过这政策半途而废,还主要以南方的新附地区为主,此时其实是乡、里和管并存。

最基层是合作社的小组织自治,上面继续使用原来的里正、乡书手和耆长的管理体制,这样冲击最小,而又能收到实效。

至于更高级的消费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要等到商品经济更进一步才适合推出。徐平压根就没向李参提过,他自然也不会向这方面去想。

这些事情的种种细节,徐平没有过问,他的心思现在都放到了勘查河道上。

王沿瞒着自己上有奏章,其实核心还是要把水渠修成。勘查了这些日子,徐平心里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引洛入汴是必定可行的。

水量不足根本就不足为虑,洛河可以截水,大不了以后洛河里的船不入黄河,直接走新渠就是。而且水渠中间还要跨越汜水,能够把汜水的水纳入进来,原来的汜水河道刚好用来排渠里的水,控制运河的水位。新渠所经过的地区正位于索水和黄河之间,本就沼泽众多,这些陂塘整修之后也可以用来调节新渠的水位。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渠徐平一定要修成,让想看自己笑话的人闭嘴。

无数的水鸟在黄河两岸的滩涂上空飞翔,伴着阳光下水塘里的节奏的蛙鸣,看着远处的蓝天白云,这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

徐平骑在马上,一路沿着黄河岸边向前行去,看看就要绕过广武山。

身边的刘小乙忽然道:“郡侯,看那里有人这里已经远离河阴县城,用不了天黑就可以到汜水县了,荒僻得很,怎么会有人在那里”

徐平抬头望了望,道:“想来是要过河的人吧,前方不到十里便是孤柏渡口,周围几个县要过黄河都是取道那里。”

另一边的鲁芳道:“那些人站在那里不动,不像是要过河的行人。”

徐平笑道:“我们随行的有一百多军士,难不成还怕那几个人是强盗管他们怎么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人,打马走快一点,上前看看不就是了”

说完,一带马缰,带着众人加快了速度。

只用了盏茶的时间,便就看清了站在那里的几个人的面目。

刘小乙叫道:“呀,原来是那个孙丰年,带着孩子站在那里,不知道要做什么。”

徐平勒住马,吩咐刘小乙道:“看样子说不好这父子是专门在那里等我们,你去把他们带过来,问问有什么事情。”

刘小乙应诺,一提马缰,飞一般地向那里去了。

不大一会,便就带了孙丰年父子到了徐平马前。

“小的父子两人见过郡侯。”到了马前,孙丰年向徐平行礼。

徐平道:“不必多礼。我路程赶得紧,就不下马了。你可是在这里等我”

“不错,小的听闻郡侯今天离了河阴县,特意带着二郎等在这里。”

“等我何事莫非是我交待李通判的事情,他忘了没办当日在八角镇,我曾经答应过你,愿意留在河阴县便就罢了,如果不愿意,必定为你找一个好去处。李通判回报我,说是你一家不想搬迁了,想留在河阴县过活。可有此事”

孙丰年道:“禀郡侯,此事是有的。李通判特意来问过小的,说是郡侯的吩咐。”

“哦,他问过了就好。”徐平点了点头,“那你今天等我,可是还有什么难处”

“没有了,小的现在一家都好。如往年一样,我家里依然租了蒋家的地种,与相熟的几家组了一个社,共养一头牛,州里又免了今年的税,日子还能过得去。而且李通判做主,减了租,跟其他地方一样,我们种地的能够分到六成,一切都好。小的今天带二郎等在这里,是送郡侯一程。若不是路上遇到郡侯,我们一家只能够一路乞讨去开封府讨生活,哪里有现在这样安稳。”

徐平笑道:“原来如此,你们父子有心了。我们当官做吏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职责所在,这点小事你不用放在心是,以后好好过日子就是。”

“唉,话是如此说,可真能为我们这些小民着想的官员,等闲哪里碰得上呢郡侯离去,现在时节也没什么好送,我们这里沙土肥厚,产的好山药,小的挑好的理了一捆,郡侯带上,勉强也算我们这里小民的一点心意。”

说完,让孙二郎提着一大捆山药到了徐平马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