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372

分节阅读 3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找出路,不管是到开封府的大户人家佣作,还是到营田务去,都随你心意”

“营田务里也去得”听到徐平的话,孙丰年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徐平奇道:“怎么,你想去那里吗那里本就是在三司我的管下,自然去得”

“想去,想去,当然想去”孙丰年连连点头,“我在路上听人说了,营田务那里正招人手,有吃有住,什么大户人家也比不上,当然想去”

“好,那么勘查完河道,我便让你全家到营田务去”

孙丰年也不知道徐平是什么身份,不过看这么多官员里,就数他地位最高,想来说话应该是能算数的。这一场担惊受怕,没想到最后有这个结果,一家人喜极而泣。

王沿在一边沉着脸,看徐平跟这种地的庄稼汉说个不休,心里早已经不耐烦,听到最后又是要到河阴县去,哪里还能够忍得住

腾地站了起来,王沿对徐平道:“徐副使,我们此行虽然是以你为主,我只是副手,但改变巡查路线这种大事,总不能不与我商量吧”

徐平淡淡地道:“刚才不是商量过了吗”

“什么那就算商量过了”王沿圆睁双目,再也忍耐不住。“那我刚才也已经说过了,我不赞同,我坚持要先去巩县查看洛河引水口”

“好啊,这不就大家都清楚了。我去河阴县,你去巩县,我们两人兵分两路,就在这中牟县分道扬镳,各管一截。你从巩县向着汴河走,我从河阴县的汴口向着洛河方向走,在中间会合。各自查探好勘查过的水道,在氾水县商量,回京覆命。王副使啊,你要去巩县看引水口,我可没有拦你,你要去便就去吗”

王沿一愣:“分头行事”

徐平叹了口气:“是啊,不然怎么办你作为副手,又不听我这个正任的,不分开难道就在中牟县里待着反正一月时间也是紧急,分开了两路行事,也省了许多功夫,免得到了时间我们无法交差,岂不正是两全其美”

王沿还是有些蒙,喃喃地道:“我刚才也并没有说分头行事”

“哇,王副使,我让你一路走,你不愿意。现在跟你分开,你又不愿意。你想怎样啊此行我是正任,是不是一定要听你的才行啊”

王沿使劲摇了摇头,努力把事情理出个头绪来,却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徐平。

过了一会,王沿道:“既然徐副使说了,分开便就分开。不过,我们带的随从可怎么办难道也分成两拨人马”

徐平笑道:“出城的时候,你说刘沆没有给你安排随从,我半路着人回去,不是已经给你安排了都随着我们走了一天啦”

“那那两个随从”王沿的眼睛一下子瞪了起来,“徐副使,莫要装傻,我说的是桥道厢军的人他们难道都随着你”

“当然是随着我这本就是枢密院划到盐铁司的人手,我带他们出来可不只是巡查河道,而是另有要事,只是顺路而已王副使,我们出行就那两个随从,这可是朝廷里的规矩,你不会不知道吧到了地方,自然有州县派人来听候使唤,不缺人手”

王沿这才知道徐平打的什么主意,大瞪着两眼,好像不认识他一样,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从制度上说,徐平说的都是实话,没有特殊情况,官员出巡哪里有大队人马给你,路上的吃喝费用都算不清。要人手,自然是从当地的衙门里要。但凡出巡都有按察官吏的职责,这是常规,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地方官敢不配合。

不过此去的一府两州,地方长官会不会这么想可就难说了。

第31章 霸王鏖兵处

“郡侯,若是骑马劳累,可以去雇一艘小船乘坐,我们在路上慢些走就是。”鲁芳在徐平身边低声说道。

徐平看了看旁边汴河里慢慢悠悠前行的小船,摇了摇头:“不必,如今汴河里也行不得大船,我们还是一起骑马前行。”

从京城往上到汴口的船本就不多,现在没到盛水期,黄河漕运还没开始,河面上更只是有零零星星的小船。而且这一段是逆水而行,即使有风速度也很慢,徐平一是怕影响前进的速度,再一个也受不了船上那慢得跟蜗牛一样的节奏。

在中牟县跟王沿分了手,徐平也懒得再听他叽叽歪歪,自己带了人上路,沿着汴河水道向河阴县去。王沿只管随着三司运货的车队,前往巩县。

晚上在万胜镇歇了,这里是徐家白酒的最大销售区,自然有分销他家白酒的商户招待。当年认识的小武官赵滋已经调往西北,如今都是一些生面孔,让徐平很是感叹了一番世事的白云苍狗。

第二天一大早,离了禁军驻地万胜镇,继续沿着汴河岸边前行。

正是刚刚入夏的天气,早晚都还凉爽,太阳一出来就燥热不堪。汴河边遍植的都是大柳树和榆树,在路上遮出了好大一片荫凉。

徐平就走在这阴凉里,迎着河面上吹来的风,一路向西北行去。

后面不远是从中牟县城里雇来的一辆牛车,孙丰年一家三口便就在牛车上。徐平带着他们也算是个向导,免得到了地方一个人不认识,听凭当地官吏摆布。而且已经答应了要给孙家找一条生路,总是要自己亲自安排才稳妥。

行了一天,将近傍晚的时候到了阳桥镇,便就在镇上歇了。

阳桥属于郑州治下的原武县,也是群牧司属下原武马监的所在地,养的以从河北马监转运过来的马匹为主,这几年数量也是越来越少。

从这里开始,便就离开了开封府,进入了郑州。明天经过荥泽县,后天便就可以到河阴县了。这几个县饱受黄河水患之苦,斥卤遍地,耕地不多,人口稀少。

第三天离了荥泽县城,走了只不过一个多时辰,鲁芳指着前方的山峦道:“郡侯快看,前边就是广武山,山脚一过,就到河阴县了。”

荥泽这里原来是黄河泛滥而成的大沼泽,历代整修,渐成陆地。荥泽县与河阴县相距极近,之间不足三十里路,半天即可赶到。

黄河在这里南岸有广武山逼迫,北岸有沁水汇入,极易泛滥成灾,黄河水道变幻不定,往往几十年间就沧海桑田。实际上也正是从这里开始,黄河的古河道在历史上不知道变了多少次,此时的原武县还离着黄河南岸几十里远,徐平的前世却已经到了黄河北岸几十里了,多少历史都淹埋在这滚滚黄沙之下。

徐平带的随从快马加鞭,当先向河阴县跑去,知会县里的大小官员出县迎接。

又走了小半个时辰,左侧的广武山已经近在眼前,不远处的一座小城也现出了模糊的身姿。小城很小,只有略具规模的城垣,远远看去如同个土堆一般。

汴河延着广武山的东麓向西北延伸,越向前走,离山越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