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361

分节阅读 36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士逊首先开口:“最近几年,马政一年不如一年,各路的马监,不但孳生艰难,所养的马中适合军用的更是绝少。前年王沿在河北路,因为治下的马监养马无益,费了两处马监,作为农田给农户耕种。这样下去,要不了多少年马监就要全部废弃,朝廷禁军所需的马匹,仅仅依靠从西北市马如何能够必须要想个良法出来。”

一直不说话的王德用说道:“依徐平奏章里所言,可以用少量优良种马,给数以千百计的母马配种,倒不失为一条新的路子。他中牟庄子里善养良马,京城远近闻名,这法子应该不是无的放矢。有了养马的良法,马监才能维持下去。”

吕夷简道:“徐平庄里出好马都有听说,不过,王太尉,他庄里的马你见过没有可真地适合军用禁军所用马匹,可不能随便将就。”

“看过,不少就是在军中也是良马,而且不下于从西北贩来的蕃马。”

张士逊听了,转头问徐平:“你这法子,主要还是着落在优良种马身上,实话说,好的种马对于养出良马来有那么重要北方大漠草原,也没听说他们选育良马要先挑好的种马出来,就是任马群天生地养罢了。”

徐平暗中叹了口气,现在对遗传学也只是有个感性的模糊认识,还没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对于优良后代需要好的父本和母本并不认为是当然的事情。张士逊这些大臣,正是对这一点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才对新的育马方法的作用有疑虑。

“枢密太尉,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为何后代是个什么样子,皆是从父母来,半点侥幸不得。大漠草原,虽然没有人去选优良种马,但每一个马群,都只有一匹头马,这一匹头马必然是最雄骏最健壮,能够把其它公马打服打跑的所在,天生就自己选了最好的种马出来。所以野马当中,马群越是数量众多,越是容易出好马,就是这个道理。而马监养马,都是小群,哪里有那么多好的公马去打斗竞争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

张士逊听了徐平的话,半信半疑,转头问王德用:“王太尉久在军中,习知马的习性,马群中真有这种事情”

王德用道:“马群中的头马必然是极佳的,能够威慑其它公马,也能够让所有的母马甘心顺从,徐待制说的确是不错。”

物竞天择,草原上的野马能够通过自然选择的方法,自然而然地选出优良种马,使马种一代一代改良。而人工养育的马匹则没有这个条件,只能靠人工的办法还弥补这个缺点。当然自然选择出来的特点不一定是人类所想要的,而只是马为了延续种族的繁衍,从这一点上来,人工选择更加利于选出适合人类需要的马匹来。

王德用幼年从军,对于马匹没有人比他更熟悉,既然他说这种方法有用,那就是有用了。便不再讨论这个问题,转而讨论如何推广新的育马方法。

梅询捧笏道:“陛下,诸位宰执相公,微臣身在学士院,群牧司里的公事平时难以照料到。如今主管群牧司的,除了微臣,只有韩琚一位群牧判官,人手不足。若是要推广新的育马方法,还是先增加人手。”

说到这里,梅询苦笑着摇了摇头:“我是词臣,这些事情也确实力有未逮。”

听了这话,徐平不由好奇地看了看梅询,没想到他倒是坦诚,自己不想做,便直接说出来,朝廷另找人来干好了。转念一想,翰林学士的地位在那里,多这一个差事实在是没半分好处,有机会推托当然要推出去,何必揽在手里给自己惹麻烦。

见其余人不说话,徐平道:“禀陛下,新法推开,确实事务繁多,并不仅仅是给马配种而已。马的分群,马棚牧草等等,都与先前不同,人手必然要增加。太常博士王素自许州通判任上回京,一直闲置,臣举荐他为群判官。王素出身名门,做事周密,先前在地方任职已经尽显才能,必然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

赵祯自然知道王素这位前宰相的宝贝儿子,以王旦的地位,一直没有合适的差遣给王素心里也怪不好意思的。徐平话声一落,赵祯便看在座的宰执大臣。

只见吕夷简眼观鼻,鼻观心,像没听到一样沉默不言。另一边的张士逊深深地看了徐平一眼,便屏气凝神,闭紧了嘴巴。

王素满朝都是亲戚,出事了有人帮忙不错,到了这个时候也都得回避,搞得反而没人给他说话了。吕夷简和张士逊更是至亲,断然是不敢开口的。

王曾轻轻咳嗽了一声,对赵祯道:“臣以为可以,王素当可胜任。”

李咨在另一边也道:“臣附议。”

王德用是武将,每到这种时候都沉默,从不参与朝廷的官员任命。

赵祯无奈,看看翰林学士晏殊和梅询,两人稍作沉思,一起道:“微臣附议。”

“那便如此吧,让王素去任群牧判官。”赵祯点点头,稍微停顿了一下,又道:“不过仅仅加一位群牧判官,人手还是不怎么足啊。”

说到这里,赵祯直视着徐平:“徐平,这方法子果然可以改良马政朝廷大事,可容不得半点侥幸,一定要拿准了”

徐平又能够说什么只好捧笏恭声答道:“回陛下,依微臣自己庄子养的马来看,必然是可以的。而且从道理上来说,事情也确实是应当如此,不会有错”

赵祯点点头:“好,你做事一向稳健,想来是不会错了。”

转过头来,赵祯在案后身子前倾,看了看诸位宰执大臣,沉声道:“朕以为,这样重大的事情,只加一位群牧判官只怕还是不够,再任命一位群牧副使如何”

群牧副使和群牧使一般的情况下不一起设置,有了梅询任群牧使,按惯例群牧副使就没必要设置了。现在赵祯提出设群牧副使,那就把梅询群牧使的官职架空了,除非把他改成群牧制置使才合规矩。但群牧制置使又是宰执兼任,梅询的级别又低了。

更重要的是,看赵祯的样子,只怕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见众人不说话,赵祯缓缓地道:“恩州刺使、勾当皇城司公事李用和,做事稳健,为人可靠。朕以为,就以他为群牧副使,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第12章 私下商量

听了赵祯的话,吕夷简和王曾对视了一眼,都没有说话。

刚刚一年多的时间,李用和从一个从八品小武官一路升到了正四品下的正任刺史,这个升迁速度骇人听闻,开国以来极为罕见。但是显然赵祯还是觉得不够,升迁太慢,自己的亲舅舅,都一把年纪了,才当这么一个小官,他怎么看得过去但是国家有法度,升官是有规矩的,皇帝也不能由着性子乱来,现在有了一个立功的机会,他自然要一把抓住。

殿里一阵沉默,赵祯向前探着身子,目光不断在几位宰执大臣身上扫来扫去。

徐平低垂双目,默不作声。这个道理跟刚才吕夷简和张士逊对王素任群牧判官的事情沉默一样,人人都知道徐家跟李用和家是通家之好,他自然也是要回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