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355

分节阅读 3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君贶一去月余,难得回来一次,我们满饮此杯,为他接风洗尘”

众人纷纷举起杯来,把冰凉的美酒倒进肚子里,再挟滚烫的羊肉在嘴里,慢慢咀嚼。

经过刚才的事情,饮酒的气氛还是有些压抑,大家都是静静喝酒吃肉,没有人说话。

郭谘中了大奖,坐在那里却觉得浑身不自在。一来他是盐铁判官,徐平一开始便把三位判官叫到了身边,管是出于什么用意,总之是让三人参与的意思。再一个郭谘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为官一向醉心于各种实用技术,与其他同样出身的官员不怎么合得来。再加上刚才馆阁官员被奚落而他得奖的鲜明对比,别人的心里难免对他有看法。

王拱辰也有些不自在,本来自己今天回来是挺高兴的一件事情,特别是看到这家与徐平合开的铺子生意红火,每月分到手的钱比自己的俸禄还多得多,正兴奋着呢,结果到了晚上是这么一个场面。不过他不怪徐平,虽然不判馆阁,徐平作为新任的龙图阁待制,平时又接触得多,对馆阁任职人员确实有教诲的权责,只是馆阁里的官员自尊心太强了些。

酒过三巡,王拱辰举杯道:“如今正是好天气,又有美酒,又有好肉,今夜甚是难得。我与诸位兄长多日不见,敬各位一杯。”

坐在一边一直没说话的韩镇道:“王兄如此说,这酒我却喝不得。你是状元出身,年龄又长过我,怎么敢喝你敬的酒”

听了这话,众人一起大笑,气氛才缓和一些。

年龄最长的尹洙举起杯来道:“我们聚在一起是意气相投,何必拘那些俗礼。来,满饮此杯,祝君贶在东明营田务里的职事一切顺利”

饮罢酒,一边服侍的小厮一一倒满,高若讷举起酒杯,捧着对徐平道:“今日得蒙待制教诲,对我等埋首故纸堆的馆阁之士实是振聋发馈。王充曾有言,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自儒门之兴,读经之士与做事文吏多相互看不起,甚是无谓。闭门读书也就罢了,若是出外为官,自然当明晓吏事,知天地万物之理。如此才能不被小吏欺瞒,才能周知百姓生民之事,上报君王,下安黎民。”

徐平没想到高若讷这个整天不苟言笑的老儒生一样的人竟然如此明白事理,第一个站出来打破僵局,忙举杯道:“其实没什么,只要不是眼高手低罢了。”

两人饮过酒,把酒杯放下。

坐在一边的欧阳修却“哧”地笑出来,连连摇头:“王充――”

王充虽然也是两汉大儒,但思想与正门儒家区别颇大,大量地引入了道家思想。这是正常事情,到了汉末,天下动荡,有责任感的儒生疑经疑古,并不是只有王充一个人。只是王充有问孔和刺孟等篇,对儒家的批判格外尖锐,自隋后便被剔出儒家,归入了杂家之列。虽然这个年代还不似后世儒家的刻板,宋儒本身也在疑经疑古,但王充还是不怎么受人待见的。高若讷提王充,欧阳修自然笑,他是排佛抑道尊韩的人。

徐平对欧阳修道:“永叔笑什么为学者自然应当融古今中外的知身于一身,不能有门户之见。王充也是汉世三杰,又有什么可笑的”

欧阳修抗言道:“我们求学问道的读书人,第一要的就是辨别正统,避免堕入邪魔外道之中。王充非天命,刺孔孟,杂引道墨诸家,他的话自然是听不得。”

徐平看着欧阳修,摇了摇头:“凡是有道理的话,都可以听,都需要听。读书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虚怀若谷,你自己的心里空出来,才能把好的东西装起来,是也不是”

“当然不是先知大道,而后正心养性,心有所执,所行无碍。心中没有把正道立起来,反去学些杂学,很容易被其蛊惑,一不小心,就堕入外道”

徐平被欧阳修气得想笑,对他道:“我们在这里讲为人处世,做官做事的道理,讲的是怎么把事情做好,你却口口声声大道正途。你心有大道,哪怕就算是这个年代儒门的持旗者,我问你,对国家,对百姓,可有什么好处――不要谈什么教导世人,你又不是关起门来做先生教学生,你是在朝廷为官”

“人人向道,自然天下太平使万民为尧舜之民,则天下就为尧舜之世”

“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你就天天喊这些,百姓是不是就能够吃饱穿暖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朝廷为官,先让百姓有吃有穿再说其他”

欧阳修又连连摇头:“管仲――”

“管仲怎么了子曰: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孟子说齐宣王: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为官者上报君王,出外官则就是要下抚黎民,使其衣食无忧,才能上下和睦。无论孔孟,都不是天天袖手谈心性,坐而论大道,怎么你们就做不到呢”

嵇颖见气氛又紧张起来,忙举杯道:“读书人坐而论道,古今都是雅事。肉都已经快焦了,我们边饮边谈,才是乐事。”

喝了酒,把杯子放下,大家都挟了肉在口里慢慢品尝。

欧阳修几口把肉咽下,心中还是不服气,低声嘀咕:“自古至今,还从来没听说过为官者要知道马车怎么制作,几个轮子是好。知道这些事有什么用历朝历代,哪个大臣是知道了这些事情,建功立业,教化万民的。”

徐平看着欧阳修,缓缓地道:“制木牛流马,练八阵兵图,出外将,入为相,一手力挽天倾,后汉诸葛丞相。怎么,你觉得你能当得上武乡侯几分”

徐平的话出口,现场一时鸦雀无声。欧阳修口快,竟然一时忘了历史上真有一个鼓捣这些的名相,而且名垂千古。

建功立业,教化万民,诸葛亮无论如何都是当得起这八个字的。而徐平平定邕州,击破交趾,犹如诸葛亮渡泸水平南中,欧阳修无论如何是不敢再说其他的话了。

第243章 算账

经过了这些事情,整晚的气氛终究还是沉闷,少了上几次的欢乐。

在这些人面前,徐平地位尊崇,不是能够随便评论的。而欧阳修是文坛后起之秀,又被朝中多位元老重臣看中,前途无量,别人也不好说得重了。

最关键的,欧阳修对道统之说极为固执,内心深处把自己比作唐朝韩愈,要扫清世间邪说而立正统。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苏轼赞颂韩愈的话虽然还没有出现,欧阳修的心里却把这作为自己为人做事的标杆。

徐平出身商贾之家,虽然中进士入仕途,但一路升迁,大多都是靠着给朝廷创造钱粮财富的政绩,虽然有军功,但现在所做的事情还是专心于钱粮。自己这么做也就罢了,还借着职权地位让馆阁的朝廷栋梁之材也这样做,这不就是邪道盛而正道衰吗一个商贾之子,竟然认为治理天下也不过是钱粮,这才是欧阳修无论如何也不能忍的。

现在徐平位高权重,欧阳修只能咽下这口气,但心里无论如何也不服。暗下决心,终有一日要把徐平的这些歪理邪说都给拨乱反正,天下间还是走正道的人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