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298

分节阅读 2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裁人今天小吏们已经替我们把人裁了。”

“真是岂有此理”说到这里,徐平猛地一拍窗台。“把长官当傻子玩弄,我如果咽下这口气,这官也不做了,明天就回家种田去”

跟徐平接触了小半年,刘沆这是第一次见到徐平发火。印象中平时徐平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处处忍让与人为善的人。这也正常,少年居高官,又没有什么根底,在官场上只能处处周旋,委曲求全。这一次,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如果这次让三司公吏得逞,包括徐平在内,所有的官员基本就全都架空了。日后只能规规矩矩处理日常事务,想稍微有点作为都不可能。就连新开的场务,搞不好都落在这些人的手里。上面官员说要做什么事情,一旦不合公吏们的意思,他们也不说反对,反正忙来忙去就是没结果,还一点把柄都没有。到最后官员自己觉得没意思,只能顺他们的意。

这种前景相当可怕,如果再加上官员的任期不长,整个三司就都被小吏们把持。以后像前些日子榷货务那样的事情,可能连发现的机会都没有。

尤为可恶的是,这些小吏做这些事情几乎没有什么掩饰,简直就是明着来,完全不把三司官员放在眼里。徐平怎么能够忍得下这口气即使知道他们胆敢如此,必然是朝中有大臣纵容,徐平也绝没有道理退让。

刘沆带人去打探消息的时候,徐平也找了高成端来了解三司下层的具体情况,谈了大半天才有了个初步概念。

由于世袭和裙带关系特别严重,包括三司在内,京城的好多衙门公吏都是亲戚连着亲戚,朋友带着朋友,组成了一张庞大的网。公吏们又没有上升渠道,进了公门就是奔着赚钱来的,什么国法民生没人在意。

日久天长下来,这张网越来越紧密,而且又慢慢地与京城高官权贵结合起来。认真说起来,除了特殊情况,官员和公吏的结合都是间接的,没有哪个官员愿意跟公吏直接打交道,他们丢不起那个人。但没有直接接触,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做公吏的保护伞。

对于朝里的有些高官来说,这些组织起来的公吏太好用了,既可以获得不方便出手的巨额财富,又可以做些自己想做而不能做的事。而公吏们被限死了只能在下层折腾,对高官们也没有威胁,双方一拍即合。

上下勾结,内外勾结,整个三司就像个大漏勺一样,榷货务表现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上真敢把各场务的账查清楚,数额会相当惊人。

这种事情只能徐平自己心里知道,而不能告诉刘沆等人。他们刚刚踏入仕途没有多久,憋着劲要想搞点动静出来,一不小心就会做过火。

徐平看着窗外沉默了好一会,转身对身后的刘沆道:“明天你不用上朝了,只说司内有事请假。一清早,就带人去把今天记下名字的公吏抓回来,特别是那几个看起来不像是三司公吏的,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他们拿回三司。兵案兼管三司刑狱,在开封府和御史台插手以前,你先要把事情搞清楚”

刘沆恭声道:“属下遵命”

“至于那些被蛊惑威逼去的底层公吏,每个衙门的都一起审问,问清楚他们的消息是哪里来的,是什么人鼓动闹事。记得把书状记录清楚,把证据做死”

“属下明白”

“你告诉那些底层小吏,如果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三司可能还会给他们一条生路走,否则的话,就给蛊惑他们的人背锅吧有了这些小吏的书状,不要客气,就去把参与的专知、孔目等高级公吏抓回来,等我下朝”

刘沆应诺,又道:“这些小吏奸滑无比,只问口供只怕他们嘴硬不说。下官想派几个靠得住的人出去,打探一下消息。”

徐平知道刘沆想派探子刺探消息,想了一下,点了点头:“你尽管放手去做,这一次不管闹出什么事来,都有我扛着”

第139章 朝争

二月初一壬辰日,早朝。

朔望日早朝在前殿文德殿,不管匣务不匣务,升朝官都应该参加,人数重多,礼仪也极端复杂。按照常规,文德殿早朝一般不处理什么具体政务,礼仪结吏,便就退朝。如果有什么紧急公务,等到前殿退朝之后在便殿再行商议。

众官行礼如仪,赞仪官便就要宣告早朝结吏。

御史中丞韩亿突然出列,高声道:“臣有事要奏”

这一下突如其来,维持朝会秩序的官员一下子措手不及。

赵祯已经准备起身惦记着回去吃饭了,听见韩亿奏事,只好又重新坐下。

韩亿道:“昨日旬休,臣与家人难得团聚,却不想有三司公吏数百人,纠集在我家门前高声辱骂,甚至用砖石瓦块向院里打砸。太平盛世,小吏们竟然如此侮辱大臣,目无纲世,若不严惩,置朝廷威严于何地”

文德殿殿宇高大,韩亿的声音引起了回响,缭绕不绝。

群臣大多都知道了昨天发生的事情,听了韩亿的话,各种想法都有,神情更是形形色色,有义愤填膺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韩亿话声一落,吕夷简道:“昨天那些小吏也曾经到过微臣府上,为免意外,我府里门户紧闭。他们在门外闹了一通,便就自行离去了,不曾想在韩御史府上如此胡闹。”

到宰相和御史府上闹事,简直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赵祯气得脸色都变了,沉声问道:“他们还到过哪一家一起说出来”

王曾上前道:“还到过微臣家里。”

原来两位宰相一位都没有漏下,赵祯声音都有些颤抖:“有没有闹事”

“那倒没有。”王曾心里叹了口气,搞不好今天自己做了恶人了。“微臣想来这些小吏也不会凭空闹事,便给了他们纸笔,让他们写了书状,本来今天正要上奏。小吏们只说是因为韩御史奏请裁减三司冗吏,破了他们的衣食饭碗,所以闹事。臣想事情或许还有什么隐情,还是慎重裁处。”

吕夷简不理什么隐情的说辞,转身问王曾:“那么,相公那里已经记下了昨天闹事的小吏们的姓名可曾记得周全”

“不错,都已经记下。”王曾只好硬着头皮回答。

昨天让闹事公吏记下姓名写书状,王曾确实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方便事后处理的意图。但天地良心,王曾也确实存了为小吏们伸冤的念头,如果他们确实有冤情的话。

不想昨天公吏们闹得如此过分,不但冲撞宰相府,还到御史家里打砸辱骂。事情到了这一个地步,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必须严惩了。

“有名字就好。这一次闹事的人如果不重加惩处,以后哪里还能够管得了这些小吏。”吕夷简一脸愤怒。“臣请事下三司和开封府,按王相公的名单抓人,为首的决杖配沙门岛,盲从的也要除名勒停,永不录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