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294

分节阅读 2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历代条例,连三司衙门里面都已经无处可寻,这一是因为多年战乱,再一个就是衙门里的公吏故意销毁。没了成文条例,才越发显出老吏的价值,这也是让官员恨得牙痒痒的地方。没想到高成端这里还竟然存得有,这就难得了。

知道三司的各种条例是怎样一步一步改过来,如果再能知道原因,那就对整个衙门的运作了然如胸,甚至对整个国家的财政系统运作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在地上来回踱了两步,徐平问高成端:“你说的可没有虚言”

“绝无虚言”见了徐平的样子,高成端心中大定。他最怕的是徐平跟有些官员一样,对公吏从心里瞧不起,对各种条例也不屑一顾。

“若事事都依条例,还要官员干什么那不成了老吏了”这句话很多官员都挂在嘴边。这既是一种自负,表明官员与吏的不同,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他们真搞不清条例。

徐平有前世知识,自然不会有那种受气小媳妇的心态。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处理公事时规制和惯例都是必不可少的,熟悉了这些,既能够处理事情的效率,又能够防止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

事事都按条例,对官员来说确实不对,这样做事就没有他们存在的意义。但这是建立在对条例熟悉的基础上,而不是闭着眼睛胡来。只有对各种条例理解透彻了,掌握住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才能跳出条例的束缚,不再机械地处理衙门事务。

三司中,如今徐平是对条例最认真的官员,自成立了编修所,他几乎搜集了各司的所有条例仔细研究。但这些条例都不连贯,往往都让人摸不着头脑,苦恼得很。

如果高成端真地有五代以来的所有三司条例,徐平有自信能够大大缩短编修三司条例的时间,编出一部实用清晰有逻辑的三司制度来。

备注:高成端言事是在嘉祐年间,书中把时间提前。

第132章 战争的脚步

“吁,吁,吁”

赶车的兵车止住驴车,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么多”

编修条例所门前,徐平带着刘沆和王拱辰等人看着从高成端家里拉来的历代三司条例,在驴车上堆得冒尖,眼都直了。

虽然知道历代传下肯定有不少,但也没想到多到这个地步,这么多书,得用多少人用多少日子才能看完啊。就凭条例所里现在的这几个人,肯定不够,要考虑加人了。

高成端上前向徐平行礼:“禀副使,这车就拉得差不多了,下趟最多只有大半车。”

“还有什么时候才能看完”王拱辰听见高成端的话,眼珠都在鼓出来。

徐平拍拍王拱辰的肩膀:“不用担心,最难的是开头,一旦理顺了,多一车少一车并没有什么差别。过两天,再从馆阁抽几个人来就是。”

过一两个月,又会有新的一届进士,虽然他们都要去地方上任官,但地方上也会有一批新人到馆阁来。馆阁虽然最近也修书,总还是能抽出几个人来。编修所这里当然比不了馆阁的清闲,但给的补贴多,吃的住的生活待遇也好,各有长处。

兵士和吏人忙着向房里的书库搬书,刘沆和王拱辰两人跟着去指点摆放。

编修所里设有查阅的图书馆,包括徐平自己在内,分别在图书馆里轮值,管理书籍的存放和借阅。为此还改良了现在的目录检索系统,跟三司将来的档案管理系统相通。

资料多了,管理和检索就非常重要,只有把这些条理都整理清楚,才能让后来的官员不产生畏难情绪,主能地去掌握这些技能。如果让新任的官员一下子就进入书山和资料的海洋,很多人就会避难敷衍。

高成端带着搬运的兵士和吏员卸下书后又去他家里搬运剩下的,徐平一个人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发呆。这些资料的丰富还远出徐平预料,未来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那么对高成端的奖赏就要重新考虑。

本来徐平答应的是赏赐钱物,并给高成端一家一处在京城安家的处宅。房屋是三司属下店宅务的,徐平可以做主,不过高家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过算是三司代交房租而已。高成端亡故或出了其他意外,这房子三司还要收回来。

现在看起来,这奖赏有些低了。

公吏最大的梦想是什么自然是当官。太宗朝以前公吏还可以参加科举,理财名臣陈恕就是以吏人身份中进士,最后位至宰执。任盐铁使时,太宗在柱子上亲笔写下“真盐铁陈恕”五个字,是除了丁谓,最成功的三司使。

现在公吏已经绝了通过科举入仕的道路,要想当官只能熬资历,熬到吏人最高层级的孔目等官位子,还要任满五年,年过五十才能授官。即使授官,也都是最低级的判司簿尉,而且极难升迁。

想来想去,徐平还是决定先看一阵,如果高成端任事能力也还可以,自己便想办法让他从吏人的身份改成官员。对公吏来说,这是可以相于中进士的喜事。

就在徐平忙碌的时候,正月二十七,从西北传来的消息震惊了徐平。

自赵元昊登位,便开始了向宋朝境内的渗透,尤其是在边境建立了大量寨堡,隔断了边境延州和庆州之间的联系。今年正月开始,又方冲突不断,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个消息并没有在朝廷里掀起什么波澜,毕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只是边境的小规模冲突而已。朝廷上下,一向认为北方的契丹才是劲敌,西北小患,不必太过在意。所谓“天下之患在北而不在西北”,此时朝臣的共识。

徐平可是有前世的知识在,虽然他完全不记得战事发生在哪一年,发生在哪里,但却知道战争肯定在最近几年爆发。而且清楚记得,党项发动的是出其不意的突然攻击。

当天下午,徐平到通进司上奏章,而且要求石中立安排立即进奏。

虽然照条例徐平没有这个权力,不过石中立看他面子,还是命人立即传了进去。

不等徐平离开大内,里面就有小黄门出来,命徐平到崇政殿议事。

随着閤门的人员一路在游廊里穿行,徐平来到崇政殿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