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288

分节阅读 2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身来,向前列走去。

寇瑊的人缘还远不如徐平,在那里一个人坐着闷头喝酒。附近的那些学士大臣,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谈笑笑,说着闲话。

到了寇瑊身边,徐平低声道:“省主,借一步说话。”

寇瑊正喝得气闷,见终于来了个能与自己说得上话的,当即站起身来。

两人到了旁边空地,徐平从怀里取出韩综给自己的书状递给寇瑊:“昨天我怕今夜三司属下各坊场有火患,命韩综派了衙门里的厢军下去,协助看守,不想却在榷货务发现有人除假期换茶。事情已经大致清楚,韩综和郑戬正把人移送开封府。”

寇瑊接过书看了,半天没有说话,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要想再升一步,寇瑊比徐平更加不想在朝里得罪人,尤其是这种重臣。可现在事情已经查了出来,又是多个衙门参与,想压都压不下来。

沉吟良久,寇瑊问徐平:“事已至此,云行想怎么处置”

徐平心里苦笑,自己一个区区盐铁副使,平时宰执们都不怎么正眼瞧,对这种事情又哪里谈得上怎么处置还不是只能禀报上司。

可自己上司这样问,不好这样回答,便对寇瑊道:“事情虽然是我们三司官员稽查发现的,榷货务也确实在三司属下,但犯事的交引铺却不归我们管。这件事情,怎么说也该开封府去处置,我们不必插手。”

“那便把人移往开封府,我们不再过问”

徐平摇了摇头:“若是平常案子,这样做倒是无妨。现在涉及张相公和杨太尉,我们若是装作不知道,日后必然被人中伤,说我们讨好大臣。”

“那怎么办难不成我们还去与开封府会审”

见寇瑊开始烦躁,徐平道:“不去,案件说什么我们也不插手。这样吧,省主这里就当作不知道,一会我拿着书状去找吕相公,烦心的事还是让政事堂去担待。”

“好,就是如此三司也是在中书管下,总不能平时做事就找我们,有了麻烦就一推干净你去找吕相公,怎以处置让他头疼去”

寇瑊正感到左右为难,徐平的话正中下怀,当即答应。

之所以徐平去找人,寇瑊当不知道,还是跟两人的处境有关。如果说徐平在京城官场里的人缘一般,寇瑊就是很差。他本来就是个独狼式的人物,又有跟丁谓的关系牵连,人人都躲着他,生怕受了拖累。徐平到底是于国有大功,又得皇上赏识,还有与李用和家的关系这一层在,处境比寇瑊好得太多。

又商量了几句具体事务,徐平告辞寇瑊,袖着书状向前列绕去。

过了寇瑊这里再上前一下就疏松许多,不像后边中下层官员那样人挤人。这里的很多人徐平都打过交道,不断地行礼问候。

越是上层的官员,越是知道徐平和皇家的关系,也知道皇上对他的态度,反而比那些中层官员态度更和善。

吕夷简在最前列,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宋天下除了皇宫里面的,只有一个人排在他的前面,那就是特旨班位在宰相之上的八大王赵元俨。其他人,哪怕就是皇上的近亲宗室,也得乖乖排到宰执大臣后面去。

到了前排,徐平向在座的几位宰执大臣行过了礼,最后才来到吕夷简的身边,低声道:“吕相公,下官有事禀报,还请借一步说话。”

吕夷简知道徐平为人做事稳重,这种时候来找自己,必然是有急事。向旁边的张士逊和王曾等人告了罪,离了筵席,走到了一边人少人的地方,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候徐平。tddgt

第122章 甩锅

徐平跟着,见吕夷简站住,便从袖子里递了书状过去,口中道:“今日开封城内燃灯放烟花,为防意外,下官命属下兵士到各坊场防火烛。结果在榷货务发现有交引铺勾结务内公吏违命以茶引换茶,判官韩综写得有书状在此。”

吕夷简从徐平袖子里接过书状,直接收到了自己袖子里,也不展开观看,只是随口问道:“那家交引铺牵涉到了朝里哪位大臣”

“中书张相公,宣徽院杨太尉。”

吕夷简听了徐平的话,愣了一下,脸上神情不变,问道:“牵涉得可深”

徐平叹了口气:“铺里有两位主管是他们两家的干人,这本来没什么,可交引铺的东家直接就有他们两家,只怕”

吕夷简点点头,示意徐平不用再说下去。

执掌朝政多少年,吕夷简怎么可能不知道朝里权贵大臣们敛财的路数,就是他自己的家里,也有好多位干人在外面经营生意。这种事情此时的人们早已经习以为常,出去做生意聚财总比直接贪污受贿好,最少面子上好看,当然前提是别被人抓住把柄。

别说是大臣家里,就是普通百姓都知道钱放在家里容易贬值,家里有点闲钱的都放出去借贷生息,或者是投资各种商业。这是此时的社会风俗,开封府这里尤为严重,就是外面上街道上开的店铺,也有很多都有几家股本在里面。

但官员到底不是百姓,只要职务相关,参与的生意几乎离不开以权谋私,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为了避嫌,他们都是借干人的名义参与,自己只是与干人分利。像张士逊和杨崇勋这两家竟然直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参与进去,牵连到了只能怪他们自己不谨慎。

杨崇勋是武臣,一向以贪钱著称。尤其是在真宗皇帝病危的时候,告发了寇准和周怀政密谋以太子监国,奉真宗为太上皇。此事确立了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地位,帮她渡过了最大的危机。刘太后当政的时候深受赏识,做事也没有顾忌,做出这种事来还想得通。

张士逊一向做事还算谨慎,也出来这种事情就真不知道让人说什么了。

说来说去,还是可能与张士逊的个人经历有关。他家在京城里面根基太浅,既没有理财的经验,也没有太多的路子,家里面的人跟着杨崇勋家里行事,出了这种致命破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