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274

分节阅读 2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书我便收了。不过要有回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你们可以回家里去坐等,只留一两个人在京城等消息便是。”

nb众茶商急忙一起谢恩,推出来站在前面的人道:“上官只要收了我等的书,便是天大的恩德。当今圣天子体察民间疾苦,必然不会等闲视之,我们留人在京里等消息好了。”

nb聂冠卿又问了下面茶商的籍贯乡里,姓名保人,一一书写了,便让众人离去。自己亲自把书封了,找一个老实可靠的吏人,送到通进司去。

nb一众茶商出了登闻鼓院,彭员外喜道:“这下成了,只要书送上去,茶法必然不久就改。朝里的诸位相公,都是要改茶法的,有这个由头上去,正是瞌睡时送枕头”

nb围着的茶商纷纷向彭员外拱手:“多谢彭员外仗义相助,不然我们这些外地人,哪里知道这个路数如今天色还早,不如一起去相国寺左近的长庆楼吃个宴席。”

nb“盛情难却,诸位如此说,在下就叨扰了。”

nb彭员外说着,脸上笑开了一朵花,随着众人一起向大相国寺走去。

nb茶法变更,茶引必然跟着要变,甚至连带着陕西解盐的盐引都有可能变,只要消息灵通,这正是交引铺发大财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几家相关的交引铺入账几十万贯都不在话下。

nb彭员外作为这次事情的功臣,必然也会得到一份大礼,心里怎么能够不欢喜。

nb石中立正在通进司衙门里闲坐,当班的吏人拿了聂冠卿派人送过来的书状,急匆匆地进来行礼禀报道:“上官,鼓院那里送了书状来。”

nb石中立听了,眉头一皱:“台谏言官们刚刚消停两日,鼓院那里怎么又闹起来拿来我看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要到鼓院上书”

nb吏人把书状交上来,石中立接了,拿在手里仔细看看,见封地合乎规制,这才拆开。

nb通进司这里首先检查送来书状的格式,格式不符,直接就打回去,看也不必看了。

nb把书状看过,石中立道:“这哪里像是茶商写的书状,分别就是多年老吏的手笔难不成这些茶商找了个老吏代笔这还真是不容易”

nb至于什么茶法改革,石中立可没有什么兴趣。这茶法改来改去,石中立已经见过好多次了,就没有一个靠谱的。

nb从自身利益来说,如今朝里窜掇着要改茶法的,除了枢密副使李咨,都是中书里面的人,尤其是宰相吕夷简和张士逊。石中立是真宗时御史中丞赵昌言的表弟,王旦又是赵昌言的女婿,如今王素被孔道辅荐进京来,还没履职孔道辅便就被贬出京去,王素就被晾在了那里。作为王旦提拔上来的人,吕夷简也没帮帮王素,让石中立看他很不顺眼。

t

第99章 刻书准备

nb政事堂里,吕夷简看着宫里刚刚送出来的奏章,沉着脸没有说话。

nb一旁的张士逊道:“徐平这道要调邕州桥道厢军入京的奏章上去也有些日子了,怎么现在才发下来他如今是皇上看重的人,没道理在宫里耽搁这么久。”

nb吕夷简把案几上的奏章一推,缓缓开口道:“因为调邕州兵入京只是引子,正菜在后面呢。奏章里说三年来并没有粮食进入陕西,而沿边入中花费无数,边事一起,只怕急切间不能保证陕西的粮草供应。所以才要调邕州的桥道兵北上,正题实际上说的是沿边入中没有成效。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为何与茶商要求变更茶法的奏状一起发下来。”

nb“那徐平的意思这茶法改是不改他是盐铁副使,说出来的话比别人有份量。”

nb吕夷简看了看张士逊,微微摇了摇头:“徐平怎么想且不说他,关键是皇上怎么想啊两道奏章一起下来,那就摆明了说,如果新改的茶法不能保证粮草入陕西,新的茶法只怕也就没必要推行了。”

nb张士逊来回踱了几步,在凳子上坐下来,对吕夷简道:“这个徐平甚是可恶,这个时候上这么一道奏章。有没有粮草入陕西,哪个说得清楚反正沿边州郡,是明明白白收到商贾入中的粮草了,徐平怎么就知道这粮草不是来自相邻几路”

nb吕夷简没有说话,不说徐平是查了大量三司账籍得出的结论,其实想想就知道。陕西相邻的几路,河东路一样有大量驻军,没多少粮草向外调,官府也不允许。京西路因为有皇陵,西京洛阳还有大量的宗室和官府机构,所属各州土地抛荒严重,本身还要从外地调粮。惟有川峡四路才有多余的粮草入陕,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商贾从那里运粮还不得把底裤赔掉。说来说去,要想多得利,自然从陕西本地搜刮来得容易。

nb这个问题是以前没朝这个方向想,徐平一提吕夷简就明白过来,都不用去研究各种数据,他知道徐平说的必然与事实相差不远。

nb可知道了之后又能怎么办呢呢废沿边入中,改成官收官运以前不就是因为采用官府纲运的形式成本太高,才改成让商贾入中的吗商贾运粮价格只有官运成本的一半,只要这个成本降不下来,再多的理由也废不掉沿边入中法,多出来的钱就没地方找补。

nb徐平调邕州桥道兵入京,就能把官运的成本降下来吕夷简不信。

nb据说在邕州,徐平进军交趾,也曾经运输过近十万人的军粮。可邕州是邕州,陕西是陕西,地理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

nb京师至陕西大宗货物运输走的是黄河,河道险崚,而且泥沙又多,船很容易坏,虽然设有三门白波发运使专门管理,依然问题不断。过了陕州之后,反而可以借助渭河,运输成本又降了下来。所以商贾入中的粮草,必然是要避过这一段路,才有利可图。

nb而且还有一点,此时每年还从陕西向内地运粮数十万石,也就是说一边向外运着,一边又鼓励商人向边地输入,政策相当滑稽。说来说去,无非是要用关中的物力支撑京西洛阳一带,而边境缺粮的关键不在关中,而是交通恶劣的沿边州县。用入中法,官方不过是把费用摊在了茶上,不管各方怎么分肥,反正就是这些茶利,官府并不额外掏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