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265

分节阅读 2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枢密当时为三司使,把白糖收归官营,价钱算得也公道,给了微臣原淳泽监的不少闲地。经过这些年仔细经营,地里也有产出,庄里又多放牧有牛羊,卖钱也有不少,确实比一般官员手头宽裕些。”

赵祯听了就笑:“你不用说得如此小心,宫里不会向你家里借钱。对了,听说你在万胜门新起了一座府第,完工没有”

“禀陛下,刚刚完工,正要趁着年节,请些同僚亲友前去庆贺。”

赵祯听了兴致盎然:“好,如此正好。等到后日,左右宫里没有什么大事,我便与一众近臣前去同贺,如何”

徐平急忙谢恩,心里却暗暗叫苦。

皇上要来你能不让来更何况对臣子来说,这是无上的荣耀。可接待皇上可跟接待一般人不一样,无论吃的用的,地上走的,墙上看的,一点都不能马虎。

徐平家里是有钱,可他自己跟这个年代的人比起来算是节俭,林素娘持家又严,家里能上排场的东西并不多。为了接待皇上,非要把家里重新装扮不可。

自真宗起,皇帝就很少到臣僚家里作客了,一旦出动一次也不像以前一样随便。太祖的时候,兴致来了不定就到哪个老部下家里走动,甚至雪夜到赵普家里,由赵普的妻子随便弄点汤饼,两人高高兴兴地吃了也就过去。现在哪里还行

赵祯哪里想到徐平在想这些,口中道:“你家里只要备几个人的酒食就好,其他一应器具,自有宫里人送到府里去。去的人不会多,无非在京大学士和几位翰林词臣而已。”

徐平答应,见赵祯已经有了酒意,便谢恩告退。

出了皇宫,走到半路,徐平先拐到李璋家里。

皇上来作客,别的陪客不能请,但李用和一家却不能不请。仅靠着在邕州的政绩和战功,徐平官可以当大,但能够让皇上视自己为近臣自己人,还要靠李用和的面子。

李璋也已经休假,正在院子里与迎儿逗儿子黑虎闲开心。

徐平不是外人,因为先前李璋有吩咐,仆人不用通报,便直接带着进了李璋小院。

听徐平说完,一边的迎儿就惊呼一声:“唉呀,我们这里是皇上的亲舅家,这么久了还没登过一次门呢这便就到你们家里去,多么荣耀的事”

李璋瞪了迎儿一眼:“哥哥在邕州立了多么大的功劳,怎么能够比皇上出宫,可不是一般的事,哪里像平常人一样随便走动看亲戚快不要乱说话”

徐平苦笑道:“快不要说了,我家里一直随便惯了,皇上要来,正不知道从哪里收拾起。反正李世叔还没有回来,这两天你们一家便就先住到我哪里去,帮着参谋一下家里该怎么布置。自新府建好,你们还没去长住呢”

李璋看了看迎儿,点头道:“好,我这便就去收拾,一会我们一起走。不过我虽然在宫里当差,宫里的规矩却搞得不甚明白,最好还是唤石阁长一起参谋才好。”

第82章 别机机杼

冬日的阳光洒下来,暖暖地铺在大地上,沐浴在这阳光里,浑身都懒洋洋的。

已经扩大了十几倍的后园里,一个不规则的一亩多的池塘位于正中央,从池塘引出数道沟渠,蜿蜒曲折在园子里盘绕。可惜正值冬天,还没有引水进来,看不出该有的风光。

栽种花树的地方只是挖出了树坑整了土地,只是光秃秃一片,偶尔有几株栽在盆里的花树散布其间,算是装点了一点生气进去。

新园初建,绿树如荫花木扶疏的景象哪里能够一下就变出来。这光秃秃的模样,实在是有些难以见人。徐平虽然从王素家里借来不少盆栽,也只能把游廊附近装饰一下。

离着游廊不远,徐昌和孙七郎两个正指挥着十几个壮汉搭架子,旁边竖着一排闪着晶光的玻璃。他们正抓紧最后的时间,要在园子里搭两个暖棚起来。

徐平想来想去,又让自己的园不显得难堪,不让来的皇上大臣看了难受,也只有这个方法了。中牟庄园里本来就有两个暖棚,里面种了一些常见的蔬果。虽然有的并没有能够成活,但不时补栽,几个月下来,还是在冬天装满了两棚的绿色。

动员了中牟庄园里的青壮,徐平要把那绿色挪到这城外的后园来。

大片的平板玻璃价格昂贵,现在也没有正常的市价,王素就是随便装了两箱珍珠跟徐平换的,用来搭暖棚实在是奢侈之极。但徐平贵为郡侯,整个开封城都知道家里有钱,不奢侈怎么显出自己的身份来

另一边石全彬和李璋两人正指挥着府里的下人布置摆设,哪里该挂绫罗,哪里该铺地毯,不是皇宫里呆过的人,谁能够说得清楚等到了傍晚,还有宫里皇上身边的人来徐平府里指导,与其等到那里折腾一夜,还不如自己先动手呢。

游廊边,徐平陪着一个须发皆白的官员正在作画。招待普通人,透明的玻璃窗已经足够震撼了,而招待皇上还不够,徐平要在玻璃中夹上些名画。

画画的老人是燕肃,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进士,现在的文人画名家。

能够把燕肃请来作画,说起来还有一段趣事。

燕肃不但是个画家,还是这个年代文人里面的科学发明家,天圣年间曾经制作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这两样是皇家仪仗,徐平虽然好奇,但却没有机会亲眼仔细看看。

除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燕肃还改进了计时的工具,称为莲花漏。徐平刚刚回朝的时候,正赶上莲花漏与此时司天监使用的称漏在钟鼓楼下对比,便留心起来。

开封钟鼓楼位于文德殿前,由司天监掌管,每天从这里传出去的钟声和鼓声便是大宋京城的标准时间。官员上朝,民间劳作,都以钟鼓楼的时间为准。

徐平在前殿上朝的时候,以及后来在三司衙门视事,经常经过文德殿前,有机会仔细研究了这个年代的新旧计时工具。

司天监原来使用的是称漏,顾名思义,就是以天平称流出的水量与标准相比对,决定每次称量之间时间的长短。这是分段计时的方法,徐平在前世见过了不知多少种钟表,看见这个大家伙自然觉得简陋。但这种简陋的计时方法,却已经配合中国天文观测应用了数百年,让一部一部的历法出台。

燕肃新制的为莲花漏,简单说就是两个特点,一是保证了计量水位的平稳,消除了水位变化对计时的误差,再一个就是与称漏比这是一种连续的计时工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