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257

分节阅读 25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难不成你在地下烧火”

徐平道:“那怎么能行地下是火道,墙的那一边是火炉,烧着石炭,热气顺着火道进来,一直到远处出去。这游廊里,离着火炉近的地方就热,若是觉得不适合,到离得远一点的地方就舒服了。”

“烧着石炭我的天这样一天下来,要烧多少石炭你是郡侯,果然跟我这样小官不是一样人,富贵人家啊如今炭价虽然落了下来,石炭也要一称六十文,你家里就这样烧掉了就这样烧掉了呀”

王拱辰边说边摇头,心里也不知是羡慕呢还是羡慕。

徐平笑笑:“你想什么呢。这条游廊也只是有人的时候才会烧热,烧上一整天,也要不了十称石炭,哪里像你说得那么夸张。”

十称,六百文,一月下来也不过是十八贯,徐平这种家庭当然不在意,但对王拱辰来说,这就是很大一笔钱了。

在游廊里转了一会,王拱辰在凳子上坐了下来,随口问徐平:“怎么游廊里还有两道小水流你应该在园子里引两条河出来,再建一个大湖”

“别想了,那得等到外面的园子修好,申过开封府,从汴河里引水过来才行。现在的两道小水流是因为廊里干热,人在里面坐久了难受,专一增加水气的。”

几乎每一个做官的文人,都想着有一天能够自己家里有一个合自己心意的花园,闲暇时能够坐里面读书写字,品茶弈棋。但对下层小官来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有那个机会。

宋朝官员的俸禄原则是重上薄下,待制以上的待遇优厚,下面的就明显降低,到了令簿录尉就非常低了,勉强能够养家糊口。而待制哪里是容易得的按规制,三司副使一任做完例升待制,徐平还要几年时间,王拱辰更是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他是状元,只要不出大的纰漏,早晚能等到那一天,但之前的日子难熬啊。

在两人坐的不远处,几株牡丹正露出花骨朵,娇艳欲滴。这是徐平在中牟用温室催出来的,本来想那边建的园子用,如今在京城里建府,便搬了一二十盆过来。

王拱辰静静地看着将开未开的牡丹,过了好一会才叹一口气:“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哥哥,你这园子里虽然没有镶金嵌银,没有锦绣屏障,但若论富贵气象,比那些俗物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徐平道:“看个稀奇而已,其实并没花多少本钱。”

“只怕别人不这么想。只怕到了明天,满京城都传开,这个寒冬季节,永宁侯府里还开着大红牡丹,富贵无边哪至于府里到底如何,哪个会往心里去”

“那又如何我不偷不抢,不贪不渎,养几盆花看还要怕人闲话不成”

王拱辰听了,转过头来,认真地问徐平:“自回到京城,哥哥觉得仕途顺不顺”

徐平见了王拱辰的样子,回答得也谨慎:“不受了些磨难,不过最近杂事少了。”

“原来哥哥是这样想。那你知不知道别人怎么说”

“怎么说”徐平看了王拱辰的样子,就知道只怕没什么好话。

王拱辰缓缓地道:“永宁郡侯虽在地方建功立业,然而自入朝堂,已经大半年了,无所建明,只是庸庸碌碌。郡侯少年登第,不到十年而到三司副使,每日只是,对国家大政无一有用之言,深负国恩。”

“什么个意思”

徐平听了王拱辰的话,脑子竟然一下转不过来。自己回到京城,好歹也提出了通货膨胀的危险,平息了炭价暴涨的风波,怎么就成了庸庸碌碌了呢

王拱辰道:“哥哥还不明白自你入朝堂为判官,为副使,所作所为都只是自己职责内的日常事务,而对朝政,对于执政大臣,却从无一句有用之言。这虽然只是一些官员私下里的闲谈,但能够传开,就说明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徐平看着王拱辰,过了好一会才道:“我们为官作吏的,难道不是应该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自己经手的事情一塌糊涂,却天天指点江山,难道这才是好官”

“我们是为官,不是作吏。为官就该胸怀天下,注目朝堂,如果每日都是按着惯例处理些杂务,那跟一个老吏有什么区别”

徐平的意识里,并没有从心底里认为官该如做,吏又该是什么样的,不一样都是做该做的工作吗但从王拱辰的话里,徐平意识到这个年代的人可不是这样看。官就是官,吏就是吏,只会按部工作的,只能是个能吏,好像离官的要求有点远。

徐平问王拱辰:“你是这样想”

“唉,我怎样想有什么用关键是别人这样想”

徐平沉声道:“我在三司任职,使国家财用不缺,民生不苦,难道还不是好官”

王拱辰叹了口气:“哥哥,丁谓被贬出朝堂才几年我们自己人闲话,我是有话对你直说,日后在京城里为官,当要广交士林友人,随时留心朝政,光埋头做事是不行的”

第67章 海外琉璃

提起这个名字徐平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当年在道州见他,还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就是一个不得志的小老头,不过说话做事都恰到好处而已。直到回到京城,入了三司,徐平才知道那个小老头留下的阴影有多么庞大。

没办法,丁谓差不多是有宋以来最成功的三司使,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就连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使劲折腾,还能保证国库不缺。登上宰执高位,丁谓靠的就是在三司出类拔萃的政绩,而且一同被披的“五鬼”,也大多出身三司。

从丁谓倒台,三司这个衙门就被下了咒语,不能干人人都指责你,能干了就有人防范你,是不是下一个丁谓

可徐平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衙门适合自己,让自己去做台谏,或者审官院审刑院之类的衙门还不如呆在三司呢。算了,让那些人爱说什说什么吧,什么时候把自己说烦了,大不了甩袖子不干,回来安心做自己的闲职郡侯好了。

至于广交士林友人,这话说着容易,徐平还真没那个心思。他有自己的生活,而要跟文人士大夫广交朋友,那闲暇时间基本全都搭进去了。没事就登门会友,或者出外游宴吟诗,京城里做官,只有那些馆阁词臣有这么多闲功夫,其他人就得搭上自己全部私生活。

此时士大夫的榜样,右司谏范仲淹,交友信条“唯德是依,因心而友”,为人做事的准则“平生无怨恶于一人”。徐平很佩服,但自己真心不想去学,也学不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