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14

分节阅读 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三娘不理他,拉过迎儿问道:“你看我贴身的迎儿怎么样”

迎儿低着头,偷偷看了徐昌一眼,满面娇羞。

她今年十九岁,正是花朵一样的年纪,虽然说不上多么美貌,能被主人收在身边贴身使唤,也不可能丑了,有中上之姿。

徐昌道:“迎儿姐姐是主母身边的人,日日教导,自然是好的。”

宋时称人,除非特殊情况,或要特别点明长幼,极少有叫弟弟妹妹的,与年纪无关,男的称哥哥,或是几哥,女的称姐姐,或是几姐。哪怕是父亲称呼儿子,如后来的宋徽宗称呼儿子宋高宗赵构,也一样是叫九哥。所以徐昌虽比迎儿大了许多,一样称呼姐姐,这是古今习俗不同。

张三娘笑着道:“我把迎儿许给你,你愿不愿意”

徐昌怔在那里,过了一会才道:“迎儿姐姐是天仙般的人儿,这是徐昌前世修来的福分,主母的恩典,当然万分愿意”

听见这话,徐平不由看了一眼徐昌。这家伙平时看起来老实忠厚,没想到关键时候嘴中也是蜜里调油,话怎么动听怎么说。

张三娘笑着出了一口气:“这事就这么说定了。迎儿也是个可怜人,自小无父无母,你们谁也别嫌弃谁。一应事情,我自然与家里老汉主持,就当你们的长辈。日子今天定下来,就在三天以后。开头的日子你们委屈一点,先住在这里西厢院里,过几天在外面起一座宅院,一应使用都从库里拨。”

这是让徐昌和迎儿出去单独立户了,徐家也算慷慨,两人当然千恩万谢。

其实这事不能往细了说,尤其是徐昌和迎儿的身份,不能瓣扯开来。

按宋时的律法,是没有私奴婢的,此时的官奴婢也已经绝少,到了宋室南渡,就彻底绝迹了。

平时所称奴婢,都是雇佣来的,都有期限,官府也严禁终身雇佣,契约都是五年一换或是十年一换。到期主仆身份解除,因本是良民,并不需要放良。

但长期雇佣甚至终身雇佣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的,像徐昌这种就是例子,便只能钻法律的空子。这样在立约的时候,便不能说是雇佣为奴,而只是说收为养子或是养女,这就没有期限了。实际的身份,其实还是奴婢。徐昌认真说起来,估计是被徐平的外公收为养子了,这种关系,也就不可能发生奴婢娶女主人继承家业这种狗血情节,张三娘只是嫁给外人徐正。

而迎儿徐平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期限。如果立约的时候身份是徐家的养女,那关系就彻底乱套。

这就是张三娘把这一节略过去,只说让他们出去成家立户的原因,具体的不能说得太清楚。

问过了徐昌和迎儿,张三娘解决了一件心事。洪婆婆闹出的事情实在让她心烦,但也不放心把家事交给别人,迎儿的性子太软,只好拉了徐昌进来。这是家里自小养到大的人,当然最可靠。

见徐昌和迎儿都羞答答的,张三娘笑着对徐平道:“大郎,你好歹是个读书人,趁着今天大家高兴,替迎儿想个好名字。要出去嫁人了,不能再叫迎儿这种贱名。我们虽是经纪人家,也不能乱来让人笑话。”

若在徐平前世,迎儿、苏儿、秀秀这种女孩名,听起来还是挺有意境的,也有不少女孩这样叫。但在这个时候,都是贱名,基本只有三种时候用,一是家里婢女,再一个是外面,还有就是作为小孩的乳名。迎儿既然要嫁为人妇,为了她以后的脸面,便不能这样叫了。

想了一会,徐平道:“既然都管随我们徐家的姓,迎儿便随母亲姓好了,便叫张艾嘉如何”

张三娘道:“有什么说法”

徐平有些尴尬:“要什么说法好听不就行了”

张三娘笑着骂道:“早说你读书不用心,今天果然丢人不过这个名字倒还叫得,就这样定下来吧。”

第19章 匪讯上

四月丁丑,二十,徐昌与迎儿成亲的日子。

庄后南河上的坝已经筑成,开始蓄水,只剩下旁边的分流渠要填起来。为了利用水利,徐平在坝底埋了三个大涡轮,都是用木头制成的。只是现在没什么用,只露了三根转轴出来,要等以后有配套用的装置。

一到中午,整个庄里的人全部放假,都来给徐昌庆贺。

因为徐昌和迎儿都是下人身份,一切从简,只是自家里热闹一下罢了,并没有请亲戚邻居。

徐正和张三娘坐在厅的正中,林文思在一边做证婚人。

新人上来,林文思赞礼,两人向主君主母见礼罢了,便算礼成。

围在外面的一众庄客哄然叫好,就在院里放起爆竹来。这时的爆竹是真正的竹子,一截一截的扔在火里噼啪乱响。

徐平见了,暗叫失策。火药又不是多难做的东西,他穿越来的,当然知道配方,要是早想到,烟花也做几个,好好热闹热闹。

乱哄哄闹了一阵,酒席便就摆上来。主桌摆在厅里,无非是徐正夫妇,林文思,徐平和新人夫妇几人。其余庄客,都摆在院里。

徐家是卖酒的,酒水自然不少,一坛坛的就摆在一边。徐平蒸的白酒也有几坛放在那里,有喝的自己去取。

白酒太烈,第一次喝个意思还好,长时间喝下来,没有养成习惯的人就喝不惯了。想来也是,便在徐平前世,除非是真正爱酒的,谁又会经常喝白酒北方还好,南方多少年白酒也不流行。

真正说起来,白酒出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直到出现大曲用高粱等粮食精心酿制的高档白酒,才上得了台面。粮食的价格可不便宜,不是下层百姓能够经常喝得起的。真正在普通人中广泛流行,就要等到解放之后了,由政府组织开发出使用红薯等高产作物制成食用酒精,再用各种方法转换成白酒,把成本降下来,白酒才成为流行的酒精饮品。

此时用的酒曲是小曲和红曲,大曲都还没出现,更不用说真正的固体发酵工艺,按历史正常发展,要等很多很多年之后了。

徐平蒸出来的白酒,只能说是取巧的产品,还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粱大曲或是五粮大曲,当然也没有那份醇香,只是依靠着酒性烈,对那些真正的酒鬼才有特别的吸引力。

这些虽是闲篇,还是要说清楚了。穿越的人要想靠着白酒赚钱,一条路子是如茅台五粮液等名酒那样制出精品,再一条就要靠着后世政府组织力量研发出的成果,用低成本的食用酒精制酒,古人又不是傻子,其它的路子是行不通的。而红薯等可高效制酒精的作物,是酿不出中国白酒的,只有用谷物。

徐平之所以没有把自己蒸的白酒当成高档品去卖,是因为这本就不是什么高档货,只有在特殊的市场才有吸引力。青楼里吟诗作词的文人,从根本上是不会喜欢这种东西的,而他们恰恰代表了社会风尚。

酒过三巡,徐正便与张三娘告辞离去。他们两个在这里,大家都放不开脸面畅饮,再则酒楼那里也要有人招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