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末大明星 > 分节阅读 101

分节阅读 1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让系统将所有这些书籍典藏统统复制进系统中。

系统久违的冰冷声音响起,共扫描到书籍一万一千零八十三册,扫描保存每本需崇拜值一万点,共需要崇拜值一亿一千零八十三万崇拜值,是否确定

张平看了看自己属性栏中显示为一亿两千五百九十万的崇拜值,有些肉疼的咬了咬牙,进行了确认,瞬间崇拜值便只剩下一千五百零七十九万了。真正的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开始扫描,扫描时间约要两个时辰,系统冰冷的通知了一声便开始了工作。张平也正好乘着这个时间随手拿起一本书来仔细的阅读起来。

不觉时间在张平的沉心阅读中过的飞快,两个时辰以后,叮的一声系统终于完成了扫描。这时也有下人来通知张平到前厅用膳。张平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不觉已经夕阳西下。

来到前厅,蔡邕已经在席间坐下,张平连忙告罪一声在一侧坐下。

蔡邕上下打量了一番张平,欣慰的拍了拍张平的肩膀,“贤侄此番出征,看起来倒是受益匪浅啊。”

张平连忙谦虚的笑了笑,“叔父谬赞,实属侥幸。”

“贤侄,你可知这杨司徒是怎么没的”蔡邕突然凑上前问道。

“我到时,杨司徒已经去了,我听下面报告说是当时有人放冷箭欲袭击陛下,样司徒奋不顾身的挡在了陛下面前,为陛下挡下了致命的一箭,被利箭穿胸才不治身亡。”张平不知蔡邕为何会问道这个,将自己所知说了出来。

蔡邕闻言眉头皱起,片刻才松开,叹了口气:“可惜贤侄当时不在场,不然没准还能救杨司徒一命。”

张平见蔡邕反应,有些疑惑的问道:“叔父,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问题”

第一百一十四章 蔡府轶事

蔡邕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只是前些时日,陛下刚刚出了雒阳,便有人告诉我说杨府有些不对,采买了不少白布麻衣,还有上好的棺木,当然这些都是秘密行事,只是告诉我的这人机缘巧合正好撞见了,这才说与我知。当时我不解其意,但直到杨司徒遇害的消息从翼州传回,我才恍然大悟。”

“叔父是怀疑杨府早就知道杨司徒要死”张平想了想觉得这话说不通,有接着说道:“或者说是,这杨司徒是故意求死”

蔡邕皱眉点了点头。

“那这杨司徒图的是什么呢图高官厚禄即便是他死了,其子杨彪也不过是封了个侍中,比起司徒来还是差的很远,根本不必以死来换。除非是有更大的利益,可是这利益又是什么呢”张平不解的口中喃喃道。

蔡邕也是不接的摇了摇头。

“叔父,这些时日,朝堂可有发生什么大事”

蔡邕闻言思索起来,想了半晌摇了摇头,“最近实在没有什么大事,最大的不过就是陛下欲出巡河间,众臣不允,”蔡邕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突然说道:“要说起来,陛下出巡河间这事倒还真引发了一件大事。”

“是何大事”张平赶忙追问道。

“陛下当时欲出巡河间,杨司徒说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请求陛下立嗣,当时陛下大怒,要求百官上书各抒己见。再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及至陛下二次提出出巡时,百官再无人提及此事,也正是这时杨司徒请求与陛下同行,护佑陛下左右。”

张平听了细细思索,突然间福灵心至,仿若一道雷电劈在了心头,照亮了漆黑的夜空,这么说来杨赐的死必是早有预谋了,因此杨家才会提前就开始准备已经丧葬之礼。那杨赐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蔡邕的话,怕是与立嗣有关。那这立嗣最大的收益者会是谁呢按照张让的说法,目前朝堂上知道的陛下子嗣仅有刘辩一人,而刘辩一直寄居在宫外由史道人抚养,旁人难以相见。而以刘辩当时的情形,哪里有半分理政的能力,如果被立为太子,不过是傀儡一个而已。想来陛下心中是清楚的,所以才会在朝堂之上大怒。

所以杨赐十因为提议立嗣之事触怒了皇上,要知道朝臣干预储君废立自古都是犯帝王忌讳的事情。因此杨赐怕皇上一怒之下迁怒杨家,将杨家灭了满门,所以为了保杨家,才想出求死的计策来保全杨家吗

虽然这个理由基本上说的通,但张平却有些不信,以杨赐那般老谋深算,若仅仅如此,何必出此下策,必然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那么杨赐提出立储的动机便有待商榷了。

汉帝才三十多岁,正是春秋鼎盛之年,也就只有张平知道历史,知道刘宏活不了几年了,旁人是无从得知此时的,所以此时断然不会提出立储之事。而如此反常的事情恰恰出现了,再结合刘辩的状态,及对史道人的猜测,这其中绝不简单。那只能说明其中定然隐藏这一个大阴谋,有人想要搞事情。

那么这件事情最得益的会是谁呢刘辩是大将军何进的亲外甥,如果刘辩登基做了皇帝,以刘辩的状态,大将军何进必能权倾朝野,如此说来对大将军何进最为有利。所以这幕后的一切会是大将军何进所为吗

张平仔细的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杨赐与何进在朝堂上并不对付,以张平有限的上朝经验来判断,杨赐与何进就算不是势同水火,也绝对不会沆瀣一气。杨赐没有道理会用身死来为何进换取利益。

如此便又饶了回来,情理上实在说不通,张平疑惑的将自己的分析说给了蔡邕。因为对蔡邕的信任,张平对蔡邕自是无所隐瞒,将自己知道的细节和自己的一应分析统统一股脑说给蔡邕听。

蔡邕听了手拄桌子仔细思考起来,片刻后方才说道:“贤侄似乎忘了一个人。”

“叔父说的是谁”

“太尉张温。”

“他”张平突然想起那日早朝向自己示好,还派了韩馥来说情的人,有些不解的问道:“他不是出征西凉了吗”

蔡邕点了点头,“没错,他是出征西凉了,可是他代表的势力并没有。贤侄可知道这朝堂之上可并不只是杨赐与何进两派而已。”

张平一脸迷茫的看着蔡邕,等待他给予自己解释。

蔡邕看到了张平眼中的疑惑不解,便开口解释道:“贤侄,这朝堂绝不像你看到的这么简单,以杨赐为代表的党人一派,和以何进为核心的外戚一派,这你知道,我就不再多说,但你可知道这朝堂上还有不少人并不属于这两派中的任何一派。”

张平来了精神,知道蔡邕所说必是朝堂密辛,聚精会神的聆听起来。

“这不属于两派的人又分了两个圈子,一个圈子乃是以刘焉、刘虞这两大皇族为首,其圈内多是刘姓皇室子弟或附庸其下的官员。还有一个圈子便是以太尉张温为首,这些人看起来没有什么圈子,在朝堂上也保持着中立,平时似乎也没有聚集在一起,表面上并看不出什么结党之像,因此贤侄你不知道也属于正常。”

张平有些恍然的点了点头,“那这么说来,这幕后之人便是张温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