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末大明星 > 分节阅读 31

分节阅读 3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这么简单”老者疑惑的问道。

“就这么简单。”张平连连点头。

陈纪想了想,就要点头答应,这时,刚才迎接张平进来的家丁跑了进来,到陈纪耳边耳语几句。

陈纪顾不上与张平招呼,匆匆抬脚离去。

张平被晾在了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只好直愣愣的呆坐在原位。

片刻,陈纪便携着一个紫袍老者的手走进来,紫袍老者身身体微胖,体态雍容,面色红润。陈纪正开心与紫袍老者说着什么。 看深夜福利电影,请关注微信公众号:okdytt

第六十六章 贵客迎门

陈纪领着老者进门,一抬头,看见黄平,微微皱眉,说道:“黄公子,你的事情我应允了,明日你去学宫便可。”说罢冲着张平使了使颜色,意思是让张平赶紧走人。

张平心道这老者应该就是陈纪开门等待的贵客,自己一早也算是托了他的福,方才能进到陈府,不知这老者是谁,适合来头,能让陈纪如此。如今自己要求的到了满足,便起身向陈纪拱手施礼告辞,“小子拜谢家主恩义,就此告辞。”然后又转身对着陈纪领入的老者施了一礼,“小子也多谢这位老丈,让小子心愿得偿。”说完徐徐后退,转身欲走。

老者听到张平向他道谢,面露不解,不由“咦”了一声,喊住张平,“慢来,慢来,你为何谢我”

陈纪听张平向老者道谢,便心道不好,他本想让张平赶紧离开,自己好与老者话谈,如今听到老者发问,便知张平赶不走了,不由哼了一声,狠狠的瞪了张平一眼。他不欲老者与张平多说,不待张平开口,便向老者言简意赅的解释,起先因为管家疏忽,把张平当做贵客迎了进来。说完朝着张平挥挥手,“去吧去吧,明日你自去学宫即可。”

张平本就是为了结识名士二来,如今一看这老者就是名士一枚,难得陈纪如此相待,怕是名士中的名士,能结识一个便是一个,哪肯错过这般机会,如今连老者姓名都还不知道,哪有离开的道理。他正琢磨怎么跟老者搭上线,刚才特意向老者道谢,就是想要借此跟老者攀上关系,多说两句。谁知被陈纪看穿,要赶自己走。就在陈纪与老者解释的时候,张平眼睛滴溜溜的转,琢磨着要用什么办法能再与老者多套两句近乎,至少也要知道老者姓谁名谁不是。

却哪知老者听了陈纪的解释,阻止住陈纪,哈哈一笑,抚掌说道:“元方兄,不忙,不忙,看来小子与老夫有缘,不知小子怎么称呼啊今日为何在此啊”

张平大喜,对老头好感大增,他正想着怎么跟老头套近乎呢,老头就给了台阶。于是赶忙上前对老者说道:“小子黄平,从钜鹿而来,途径此处,久闻陈府名士之名,特来拜访,不想还遇到了老丈,真乃小子生平大幸,敢问老丈如何称呼”

陈纪撇了撇嘴,你都不知道人家叫什么,你还生平大幸,幸你个大头鬼,陈纪心里暗暗不爽,对张平牙尖嘴利,狡猾奸诈的印象又深了一分。

但是陈纪是陈纪,老者是老者,老者听了张平的话,却哈哈大笑,显然甚是欣慰,“老夫蔡邕,字伯嗜。”

张平闻言,略有吃惊,原来这老头居然就是蔡邕蔡伯嗜,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才华横溢,涉猎极广,通经史,善辞赋,精于书法,精通音律,著有东观汉记和熹平石经,藏书数万册。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有个精才绝艳、赫赫有名的才女女儿蔡琰,蔡文姬。

“原来是蔡邕蔡大人当面,小子对大人敬仰之情有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蔡邕倒是颇为受用,哈哈哈大笑,摆了摆手,开口道:“当不得,当不得,小友对我如此推崇,蔡某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呀。”

陈纪听了,眉头皱的更深,心道这狡猾的臭小子怕是又在吹水,心里对张平的评价更差一分。忍不住就发问道:“如此,黄平小子,你且说说你因何如此佩服伯嗜先生啊”

蔡邕听到陈纪问话也是精神一震,也很想听听张平到底为何对自己如此推崇,当下集中精神,望着张平,看他怎么说。

张平心道陈纪这是想坑我呢不过小爷还真不怕,你要说别人我也许还真不一定能说的上来,但你问我蔡邕,嘿嘿。

“蔡大人才华横溢,自幼便博学多闻,通经史,晓数术,擅音律,精书法,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更是著书无数,参与东观汉记的编修,更听闻蔡大人将儒家七经抄刻石书,遗泽后世,真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蔡大人如此作为,令小子拜服,五体投地。小子若能得蔡大人指点,得其一二,便死而无憾,此生足矣。”

说着张平便又对着蔡邕深深的鞠了一躬。心里却在暗暗得意,亏了我当年因为蔡文姬没白去顺手研究一下她老爹,今日可就是派上用场了,哇哈哈哈。

陈纪听了哑然,他完全没想到这个他认为招摇撞骗,徒逞口舌之利的小子居然真的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不由的刮目相看。

蔡邕更是开心的抚掌大笑,没想到一个不认识的小子能对自己的事情如数家珍的道出,也是不由有些得意。口上仍然谦虚的说:“小友谬赞了,小友谬赞了,”说着站起身,拉住张平臂膀,眉开眼笑,“我说今日出门有喜鹊绕枝,却原来应在小友身上,小友当真是与我有缘,哈哈,哈哈哈哈。”

张平更是暗暗得意,看来自己最近疯狂读书还是有些用处的嘛。

蔡邕这时拉着张平对陈纪说道:“小友刚才说到的石书我已经刻完了,今日到此,便是想将此事告之陈纪吾兄,不想今日还有他人知道老夫刻书之事,当真是有缘,当真是有缘,哈哈哈,当浮一大白,当浮一大白。”

陈纪赶忙安排家丁准备酒宴,蔡邕确实拉着张平状态亲密的聊着,陈纪在一旁插不上话,看的无语,心里暗骂小子奸猾,却也毫无办法。

没多久,酒菜备齐,三人入席,相对而坐,你来我往,觥筹交错。席间,蔡邕问起张平接下来的打算,张平言说雒阳行商。

蔡邕微微皱眉,似有不喜,说道:“我观小友谈吐不凡,亦是博学之人,因何行这商贾之事可是有何困难之处不妨说来听听,元方兄,你怎么看”

第六十七章 再试孩童

张平听到“元方,你怎么看”差点笑喷,却又不得不做出一副悲戚的面容,回答蔡邕道,因为家中变故,不得不行商贾之事,此次前往雒阳,也是家中有些问题需要到洛阳解决,行商倒在其次。

蔡邕听了,眉色稍霁,但依然不住的劝诫张平应尽快解决家中之事,不要把心思放在行商之上,还是多做学问才是正途。并与张平说道,若是到了雒阳有解决不了的事,可到蔡府寻他,也许能帮衬一二。

张平心里虽不以为然,每天吟诗作对,舞文弄墨,不事生产,如何能够在这乱世活的下去。但面上却点头称是,暗暗答应。当然最开心的是搭上了蔡邕的线,对于雒阳之事也多了一个选择,毕竟灵帝对蔡邕颇为欣赏。

同时张平心中暗道,看来这些士人对商贾的歧视根深蒂固,阶层观念甚是森严。自己以商人的身份怕是难以争取到任何士人的支持。张平不由感慨起身份的重要性,别的不说,就说三国演义中所述,哪家不看身份,哪家不重地位,蜂拥而起的十八路诸侯又有哪个不是世家子弟,不是身份显赫即便是白手起家的刘备,也是靠着大汉皇叔,卢植弟子的身份,才能在三国立足,招揽贤士。看来自己除了拨乱反正,根除了反贼的身份之外,还需要为自己谋得一个更高的身份方能立足于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