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弃少之君临天下 > 分节阅读 40

分节阅读 4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恍恍惚惚中记得与一名女子欢好过,他浑身赤裸,以及一些异样的气味,都明白告诉他不是梦境。

那名女子似乎是张蓉决无可能张蓉如今已经是山娃子的老婆,都有数月身孕了。但不是张蓉,又会是谁呢

床上没有落红,想必那名女子应是一个妇人,韩非把梁府内所有妇人都回想了一遍,又一个个否认了,普通妇人是进不了他的房间的。他也想过会不会是梁夫人,但瞬即又不敢想下去,他不敢相信,一向注意声誉的梁夫人会独自来他的房间。

他想得头脑发胀,也解不开这个谜团,干脆什么也不想,“马特,管她是谁,反正小爷也没吃亏”

“大哥,听说你今天喝醉了,现在好些了吗”贾宝琴一边叫喊着,一边推开韩非的房门。

“琴儿,我已经好了,你别进来,我没”

韩非听到贾宝琴的声音,急忙掀开被子,跳下床,准备穿衣服。然而,这个时候,贾宝琴已经推门进来了。

碉堡了韩非和贾宝琴两人直愣愣地盯着对方,神情像是被冻住了。

“啊”贾宝琴惊醒过来,急忙逃出房间。

韩非匆匆穿好衣物,拉开房门,对站在院子中央的贾宝琴,尴尬地笑道:“琴儿,我不知你不是有意的”

贾宝琴心目中早把韩非当作自己的男人,并无特别难堪,只是一时羞意难却。她狠狠瞪了韩非一眼,哼道:“大白天的,你睡觉怎么也不穿衣服”

“不是喝醉了嘛,糊里糊涂的,就,就”

似是与哪个女子发生过的事,韩非不敢告诉贾宝琴,含含糊糊的支应过去。

“对了,你怎么醉成这样,你不是去了县衙吗”贾宝琴关心地望着韩非。

“县衙去去就回了”韩非不想说明山娃子和张蓉的事,故作轻快地说道:“在咱们酒楼喝的酒,眼见金秋论学要圆满落幕了,高兴嘛,就多喝了几杯,没事的今天你和大姐忙坏了吧”

“还说呢”贾宝琴鼓着嘴,埋怨道:“今天你和兰姐都不在,我一个人忙死了”

韩非心头莫名咯噔一声,急道:“大姐怎么不在出版社”

“兰姐是回来取一些紧要的物件,后来又让人传话说,身子不舒服,在家休息”贾宝琴说道:“你这么大人了,也不注意身体,以后不准喝那么多酒了好了,我去看看兰姐,若是她还没好,你得过去给她诊治诊治”

韩非望着贾宝琴风风火火的背影,心中升起一团暖意,下定决心,这辈子决不负她。转眼,他的心头又浮起另一个倩影,似乎是张蓉,又或是一个模糊的面容。

想起张蓉,韩非的心头,又是隐隐作痛。她嫁给任何人,他或许都会好受一些,但对方竟然是自己的铁哥们。山娃子明明知道自己与张蓉的关系,甚至亲眼目睹了自己和张蓉在何家祠堂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张蓉虽然与自己还没有定下名分,但是已经既成事实,山娃子如此做,不是赤裸裸的打脸吗

一整晚,韩非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脑子里总是盘旋着四个字兄弟之情

第二天一早,韩非把一名家丁召进东跨院,把一个装有一百两银子的布袋交给他,说道:“你立即赶去游子山下岭村,把这个交给山娃子,就说我事务太忙,短时间回不了村子里了,嘱咐他照顾好家里人”

韩非望着家丁离去的背影,喃喃道:“祝你们百年好合兄弟,从此”

话未说完,两行清泪,已经悄悄滑落。

第七十三章 流言

为期一个月的金秋论学,圆满落幕。结果正如韩非所料,心学和理学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正是这场论学,让更多人知道了心学论述,成了心学的铁杆粉丝,心学的大发展,应在预期当中。

金秋论学最后一场聚会,在韩非暗中提议下,知县冷风倡导各位大儒共同发表了一份声明,承认心学和理学都是儒家正宗,两种学派求同存异和谐发展,士林应理性对待双方的不同观点。

从此,心学也就正式从林泉走进学院,进入爆炸性发展阶段,甚至隐隐有压倒理学的趋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心学由隐学变成显学,最高兴的莫过于钟山大儒闻人望。这位老人承继的就是陆九渊一派,可说是心学嫡系,老人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这一派学问的发扬光大。如今心学前途可期,老人离开的时候,紧紧拉着韩非的手,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再邀请他去钟山小聚。

“闻人先生,小可一旦去金陵,一定到钟山拜访”

韩非与闻人望相处两月余,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十里长亭话别,不甚依依。

“小友的倾力相助,才使老朽圆了一生的追求,大恩不言谢了老朽唯一的遗憾,就是无缘拜识游子山人”

韩非看到老人一脸的失望,心下很是不忍,差点说出了真相,好不容易才忍了下来。

“先生何必如此执着其实,游子山人就在您的身边”

“哦小友此话怎讲”

韩非庄重地说道:“游子山人就是心学的化身,他一生的心血已经凝结成了传习录,先生把传习录带在身边,自然与游子山人同在”

“果然,老朽着相了,哈哈”闻人望一声长笑,一挥衣袖,带着两个门人,飘然而去。“老朽此生无憾了”

韩非看到闻人望满意而归,心里也非常愉快,老人已经非常老了,两人能否再见很难说了,他不想老人带着遗憾离开。

送走各地大儒,各地士子们也兴尽而归,高淳县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韩非并没有闲下来。他趁热打铁,立即把历练成熟的记者们派往各地驻守,初步在江南各州府建立记者站,并趁民申报声望空前高涨之机,迅速布局各地代理发行商。当然,因为路程的缘故,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看到当天的报纸。

民申报影响范围急剧扩大,一个现实问题凸显了,高淳县城已经不适宜作为大华盛世出版社的总部了,韩非也就在暗中为迁移到应天府做准备。

民申报的大发展,带来的自然是巨大的收益,销售报纸的利润已经非常可观了,更多的则是广告收益。如今,越来越多的商贾懂得了广告的妙处,很多外地客商都纷纷赶到高淳要求刊登广告,民申报版面有限,不少大商贾为了争抢版面,自觉太高广告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