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随身洞府 > 分节阅读 211

分节阅读 21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着扩展,甚至要将原来祖祠的位置一起规划进去。

这样一来,要动的地方就太大了。一个是要重建祖祠,这本来就在计划中的事,原来谢家族老们开会就讨论过这事。只是以前谢家没钱重修,现在则不同,家家户户都赚了不少钱,自然首要的事情就是重新修建祖祠。

二个如果将祖祠给拆了,拿来扩大酒窖,修建酒坊,这样一来,今年的资金就有点捉襟见肘。若是这次白鹭洲没有被淹,不需要考虑重新规划白鹭洲的话,咬咬牙,也能将酒坊的事情给上马了。

谢文浩一听他们的讨论结果,立刻举手发言道:“各位叔伯,要不这样吧,我的建议是和大伯一样,既然要修建,就一步到位,直接将酒坊规模扩张到最大,省得日后再麻烦。”

谢明泉冷哼一声,“浩小子,你说的真轻巧,你知道扩大酒窖,修建酒坊需要多少钱吗更何况现在还要重建白鹭洲和谢家祖祠。”

谢文浩笑道:“九叔公,您别急啊,我话还没说完。村里如果一时间拿不出这笔资金,没关系,我可以入股啊。我和村里合作的项目也不少,不差这一个,您也评估下,扩展酒窖和修建酒坊需要多少钱,我到时候按比例投资进去就行。”

谢定源点点头道:“如果小浩你也有兴趣,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入股方面的事情肯定不能让你吃亏了,反正都是自家人,一定按照最优的条件来谈。其实你今天给村里捐了一百万,已经帮了村里一个大忙了。听说你这次在靠山村受灾情况也挺严重,这样一来,你资金周转的过来吗”

谢文浩道:“大伯,这个您放心,资金方面还是很充裕。”这次受灾虽然很严重,但是对谢文浩来说,根本不算伤筋动骨,了不起就靠山村的那点农作物受到损毁。相比他的其它产业,甚至去年拍卖油画所剩的金钱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谢文浩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是对自己产业发展有益,或者对白鹭洲发展有益,他就会尽量投钱进去发展。只有用钱,才能更快的赚钱。否则钱放仓库里,不过是会发霉的纸张;放银行,也不过是账面上的一串数字而已。

谢定源轻抚下巴的胡子,笑眯眯道:“不会有影响就好,那么扩张酒坊的事情就这样说定了。由小浩你和村里一起入股合资建设,稍后等九叔将酒窖的估计计算出来,再看看需要多少资金才能建设一座中型的酒坊,缺多少钱,到时候再找你。”

谢文浩道:“行,那就这样说定了。要是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告辞了。”说着,谢文浩就想朝门口走去。

忽然他被谢定源给喊住了,“哎,小浩,等等别急。下面一个议案和你也有关系,既然决定要建酒坊,那么原来的祖祠势必要迁移走,重新找个地方修建宗祠。你要有时间的话,不妨一起留下来探讨下。”

谢定源这就相当于在给谢文浩开路,让他积极参与谢家的事物,想慢慢将谢家、甚至白鹭洲开始交给谢文浩。

新书大夏桃花源,随身外星基地,经过周密计划,携带各种物质,穿越虫洞,到达一个类似中国古代的世界,开黑科技,打造属于自己桃花源的故事,虽然还幼小,希望大家支持一下,谢谢

、第四百六十六章 开办中医馆

等到了七月上旬,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渐渐停了,绵延了一个多月的梅雨季节算是正式过去。接下来的天气,总是晴天多过雨天。

对于白鹭洲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因为出太阳,就意味着村里的各项建设可以重新动工,而不必像之前那样,只能对室内进行修理。

这次的洪灾虽然对村里造成了不少破坏,但同时也将之前村里规划不太好的地方也暴露了出来。谢定源和谢定民在开村委会时,打算趁这次灾后重建,重新对白鹭洲做一番合理的规划。

这次有谢文浩捐了五十万,加上上级部门也划拨了些赈灾款,村里又向银行贷了不少款。打算将原来在村子四周的散落村户统一集中在上次规划好的建筑区域修建新房,而原来他们的旧宅也将拆了重新规划。

在村委会的计划当中,这项工作估计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将在年底很多村民就可以住上新房子。

在他们商量如何建新房的时候,谢文浩已经考虑搬家事情。经过几个月的装修时间,谢文浩位于老宅位置的鹭园住宅区域部分已经正式装修完毕,可以搬回去住了。

谢文浩最高兴的不是自己可以住新房,而是朱婉瑶答应他会一起搬过来。尽管朱婉瑶只是将她的村诊所搬进他鹭园里面的一个院子里,她自己也是住在诊所里,并没有和谢文浩真正住一起,但对谢文浩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村诊所搬迁不是一件小事,必须要知会到所有村民,甚至游客那边也要通知到位。因此谢文浩和朱婉瑶直接对谢定源说,要关闭村诊所,直接在他的鹭园内重新开一家中医会馆。若是谢定源不同意关闭村诊所的话,那么村里就需要重新再另外招一个村医。

原本朱婉瑶还以为谢定源不会同意关闭村诊所,毕竟这是一项便民措施。如果村诊所关闭后,村民生病就得去镇医院看病,而且医疗报销起来也不方便。

没想到谢定源问了他们几个问题之后,了解到谢文浩和朱婉瑶开办的中医会馆并不会采取那种高昂的收费,而且也同意刷医保卡治病之后,就爽快的答应关闭村诊所,不在招聘村医。

并且谢定源对于他们两个开的中医会馆非常支持,表示一切相应手续都会对他们一路绿灯到底。对于谢文浩的医术,谢定源也算有所了解,知道他治好了不少的疑难杂症。而且朱婉瑶来村里担任村医也差不多快一年时间了,在这一年时间内,她的医术大家是有目共睹,因此很放心她开中医馆。

一切准备妥当后,谢文浩请了同仁堂的首席中医刘维志帮忙对鹭园内的中医馆进行装修规划,另外仿照同仁堂打造了一套高规格的中药柜,以及定制了相应的中医器材。包括诊断设备、针疗设备、灸疗设备、中药熏洗设备、治疗床,以及消毒等等设备。

因为最新的法规,开设中医馆不像以前那么简单,必须要满足很多条件,其中就有场地、设施以及人员和资金,都要满足条件。

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五十万,这对谢文浩来说没什么困难。场地面积不得少于两百平米,各个诊室独立使用面积不得低于十平米,中药房不得低于三十平米,煎药室最少也得十平米。

若是在大城市中,这样的要求可能会麻烦点,但是对于农村来说,最不缺的就是土地面积。谢文浩划拨给朱婉瑶开设中医馆的院落的建筑总面积就超过了一千多平米,因此这些对他来说也不是问题。

设备有钱就能买到,更何况有刘维志帮忙,需要的所有设备都是最好的,不用担心会买到劣质货。最让谢文浩感到麻烦的是人员配备,开设中医馆,不得少于三个科室,中药房、煎药室、中医治病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