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随身洞府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于薯片,就更不用说了,现在那家超市里面不是专门为薯片这种零食准备一个专柜,上面各种种类和各个厂商的是琳琅满目。

薯片谢文浩打算种植紫薯,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紫薯的营养丰富具特殊保健功能,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都是极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在日本国家蔬菜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蔬菜中名列榜首。

紫薯不仅可以加工成薯片,还可去皮烘干粉碎后加工成粉,色泽美观,营养丰富,是极好的食品加工原料,可作为各种糕点的主料或配料。

因此综合来说,哪怕之前没考虑到要加工成薯片,谢文浩也打算会大量种植紫薯。只是现在却不是种植紫薯的好时机,因为十月份一般是紫薯的收获季节,现在种下去是没有用的,必须等到二月份的时候才能种植。

紫薯的亩产非常高,可以达到两三千公斤,但是如果要加工成食品的话,种植的太少肯定不行。谢文浩打算在葫芦谷内另外开辟一处五百亩的地专门种植紫薯,然后等后续食品销量好的话,再找白鹭洲村委协商在村里的山地里开辟出一个紫薯园,扩大种植面积。

此外他的药王谷洞府也可以在山坡上开辟出一片面积来种植紫薯,反正他洞府内的空间面积够大,根本不用担心种不下。

卫会良听说谢文浩的牧场要开工,便询问他是否急着要采购家畜若是不急的话,可以等到冬天的时候再购买,那时候很多的牧场在面临着过冬,缺少饲料的情况下,会大量抛售幼畜,那时候的价格会很划算。

谢文浩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反正现在已经十一月初了,今天恰好是立冬,天气已经快要变冷了,再多等一个多月也无所谓,谢文浩没打算今年牧场有收成。

一切安排妥当后,葫芦谷进入了有序的发展时期。

、第三百三十六章 白鹭洲建设

安排好了葫芦谷的事情后,谢文浩这才有时间空闲下来去关心白鹭洲的发展。在刘柳絮的带领下,以及谢定源为首的众多村委干部的努力工作下,白鹭洲发展的势头是蒸蒸日上,可谓是一日千里,每次有游客前来游玩时,都会说和上次来时变化了好多。

变化的最多的还是环境上面,不管是村里的卫生环境、绿化环境、还是交通环境方面,都让前来游玩的游客们点头称赞不已。

刘柳絮和谢定源他们并没有为了大力发展经济,放弃对环境的监管,反而要求的比以前更为严格。首先所有外来的车辆,一律只准停放在白鹭大桥规划出来的停车场内,不许私自开入村内,以免对村里的交通造成拥堵,同时还可以防止汽车尾气排放过量,造成空气的污染。

其次,每天白鹭洲村里接待游客的数量有限制,一天最多接待游客不超过五千人,是村里人口的两倍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数量,白鹭大桥上面就会禁止汽车通行,只许出不许进。

为此,刘柳絮和李哲还发生了争吵。李哲认为限定人数会对白鹭洲的旅游造成影响,不利于旅游公司的发展。可是刘柳絮丝毫不为所动,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现在已经不是gd为王的时代了,考察一名官员的升迁,也不仅仅只看他在任时经济发展是否快,同时还要考察任职期间环境设施投资,个人学位,工作经验,年龄等等因素。

但不可否认的是,任职期间环境设施的投资已经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如果发展经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么很有可能不仅得不到提拔,甚至还会追究个人责任。

再说了,刘柳絮从小在白鹭洲长大,她对白鹭洲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又怎么忍心为了钱而破坏环境发展呢

其实五千游客的数量已经不少了,目前白鹭洲每天接待的游客也不过千人左右,这和白鹭洲旅游环境还没有完全建设起来有很大的关系。

假如按照平均每人每天在白鹭洲最低消费一百元来计算,五千人一天就有五十万;一年算下来也将近两个亿了。当然,实际上白鹭洲每天的游客根本达不到那么多,可就算每年的收入有五千万,李哲和白鹭洲投入的那一个多亿也仅仅只需要三五年就可以回本,剩下的就是纯利润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轰轰烈烈砸钱建设,竹林峰上面的药王庙已经重新改建完成。为此,刘柳絮和李哲两人已经将谢文浩手上的那幅太祖墨宝重新扫描了一份,制作成了牌匾悬挂在药王庙内,并且还将药虚子给太祖治病的事迹画成了壁画,供游客欣赏。

为了方便游客上山,除了原本的一条石阶路之外,白鹭洲旅游公司另外修建了一条柏油路通上山上。一方便是便于走累的游客可以乘车下山,另一个原因是方便物质运送到山上,尤其是小青山湖的漂流道。

到时候等漂流道改造好之后,肯定会运送很多皮艇上山,要是没有专门的车道上山的话,光靠人力运送那根本不现实。这条柏油路是目前旅游公司投资第二大的项目,花了整整两千多万,目前还没建设完成,才刚刚开始建设,预计还要小半年时间才正式竣工。

白鹭洲旅游公司目前投资最大的是一笔五千多万的工程,围绕农家乐饭店和周边的养殖山林、鱼塘为准,在附近打造一座基于旅游观光、购物、美食、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古典江南水乡风貌的开放式的步行街。

在预计中,街道全长约八百米,在利用从十里桃花溪引流进来的灌溉渠的基础上,将原来两米宽的灌溉渠扩到五六米宽,在这条新挖掘的灌溉渠的两边,建造两排建筑物,使得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

建筑的风格是前朝的古典建筑风格,道路以青石板铺就,在进入步行街的一头一尾和中间位置各修建三座石桥,沟通河道两边,此外河道两边种植垂柳以作绿化使用。

整个步行街的建造预计要三年时间,这是一项漫长的投资建设,初期可能还看不出什么回报,等建设完成后,就能给白鹭洲带来一项常年四季稳定的客源收入。

等步行街建设好之后,会在四周种植美丽的观赏花草树木,景色自然不用说会很美;街道里面的店铺将会出售各种各样白鹭洲生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比如说谢文浩葫芦谷的绿色有机蔬菜,榨油坊生产的纯天然的茶油和植物油,竹制品加工厂制作的精美主工艺品等等。

美食就更不用说了,以谢文浩葫芦谷生产出来的各种美味的农产品为原料,加工出来的各式小吃,绝对会是各种美食爱好这的饕餮圣地。

住宿,许多不愿意借助在村民家的游客,可以选择住在步行街上犹如古代客栈一般的酒店里。旅游公司将会按照四星级的标准来装修这些房间,提供各种高中低档次的标准供游客们选择。据李哲的规划,这样的房间至少要预备五百间以上,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