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林羽之穿越日常 > 分节阅读 100

分节阅读 10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预算开支,寅吃卯粮,则卯粮吃完以后,又该当如何莫非还要朝廷给百姓加征赋税不成是以税法改革势在必行,如若不然,明年各部还是这样支出用度,再问户部支银子,户部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孔四水分毫不让,不改革,你们明年还想随便花银子,对不起,户部没有,户部不是万能的,随便由着你们开支。

孔四水态度如此强硬,引起下面众官员窃窃私语。哪个部门每年能按照预算来花费,超出预算的花费时有发生,若是孔四水以后执掌户部,那在这用度花费上,只怕要来回扯皮了。这样的人是很令其他官员不喜的。

户部右侍郎庄严继续冷眼看着他表演。

而御座上的荣景帝则暗自点头,这样的直臣不多见,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这样的人为众臣所恶,但却是上位之人所需要的。

“此以田计税法,看似减轻了人头税,无土地之百姓可不必交税,但臣有不同的看法:此部分无土地之百姓如何维持生计请问李巡抚、罗修撰可有过考虑如何妥善安排”

户部尚书陈启正也接着发声,说明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质疑,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关键,所提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则此法即便实行,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可以说陈尚书所提出的问题是很尖锐的,也很现实,此以田亩为基础纳税,看似是有田亩的地主、乡绅们利益受损,要缴纳赋税,但无地之农的生计何来呢显而易见,是要种植地主家的土地,以劳动获取温饱。

陈启正的发言也算是将刚才的斗嘴拉回到正途,转回到赋税改革上来。至于超额使用开支用度,不是今天的主要议题,没必要在此事上纠缠,舍本逐未。

陈启正作为户部尚书,理应主导此事,这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陈启正的问题,令包括同意改革赋税的官员在内,也都齐齐沉默,思索这个问题。

新的制度实施是要全盘考虑的,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计算在内。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势所趋

陈启正见无人发声,继续说道“须知,此法会使得占有大量农田的大地主、乡绅们,增加了更重的赋役负担,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势必会在佃户身上同样增加税费,以弥补自身因缴纳朝廷赋税所造成的损失。

如此说来,百姓负担并没有减轻,反而会有所增加,从而导致了农民逃亡外地,躲避赋税的情况上演。

此法看似增加了朝廷的赋税,但是,归根结底却是变相的盘剥老百姓,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臣奏请慎重对待此策,不可盲目执行,请圣上酌情考虑。”

不是不赞同,而是这个办法实行起来有很多弊端,不得不慎重考虑。

“陈大人所言极是,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则改革税法也于事无补。”户部主事齐恩平当先赞同发声。

陈启正听到下官齐恩平之言,眉头皱起,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你一个主事说话的时候吗

“齐主政退下,若无真知灼见,空口言谈,于事无益。”陈启正呵斥道。齐恩平听得上官训斥,立马也感到自己造次了,立马退了下去。

众臣一时间更如锯了嘴的葫芦一般,陈启正所提的问题很现实,无地农民不可能不吃饭,受雇于地主,就要接受盘剥,朝廷不可能给地主定下租子的额度。谁敢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臣启奏,此困难确实存在,臣以为克服之策多方面施行,其一:可发动无地农民开垦荒地,北方、西北等地区土地荒芜严重,可将无地农民迁徙至此地区,开垦荒地,可免交三年赋税,增加其开垦的积极性。其二:明令限制地主、乡绅不可肆意增加佃户的租金,随意盘剥百姓。”直隶巡抚李维钧也适时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两项措施,虽然这两项措施并不高明,但以现今看来也只有此两策可行。

这是一个很想见的平衡关系,一方得利,另一方势必利益受损,这就看上位之人如何裁夺。

御座上的荣景帝依旧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听着下面的朝臣争论,并不表露态度。这也使众臣的心中揣度不出皇上的意图更属意哪一种。

但任何时候都不乏精明之人,善于揣测上意。

“臣同意李大人所言,地主、乡绅本就土地丰厚,获利颇丰,再不思为朝廷效力,上缴税收,这次部分人于朝廷而言,毫无贡献

朝廷用兵保卫边疆安定团结,用度动辄几百万,若无朝廷兵马保护,叛军流寇强抢乡绅土地所产,他们便是土地再多,可以抵抗乎

为君分忧,为朝廷效力,每个人当有此觉悟不过取之一部分赋税,用于支持朝廷开支,如此大义之事,若再有反对,则与叛党无异”

高季文看各部尚书均有发言,也是时该由内阁大学士们发声了,高季文当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很明确,支持税赋改革。朝廷保护的是大部分地主阶级的利益,若是这部分人再不愿意割肉出血,那就未免太过分了等同于同朝廷作对

这还让别人怎样反驳,这岂不是说若是反对者,也等同与叛军无异了吗

“高大人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些军队是朝廷的军队,保卫的是朝廷的国土,是国朝所有民众的国土安危,不是某些士绅们的国土高大人不用以偏概全吧”礼部尚书朱彦成立即将问题怼了过去,国土不仅仅是是士绅们所拥有的国土,保家卫国,也不仅仅是保护的这一部分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都察院左都御史蔡儒忠出列奏报,“臣奏议,可由某一省府先试行此改革举措,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修订完善新政,再由全国范围内推广施行,可保万全。臣提议可由山西试行一年,以观其效。”

无疑,蔡儒忠的奏报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先由点试行及至带面,更为稳妥。而且也留出了缓冲时间,这其中的变数就多了。落实实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新政的实施,届时,再行应对调整。如此新政能否顺利执行还有待观察,这无疑是一个能被各方势力所接受的方案。

“臣附议,可再加河南,两省府试行。此两省为产粮大省,此法可立见成效。但也需加恩安抚,两省首当其冲,必然怨声载道,反对之声甚重,士绅地主之流势必群起以抗之,须由能成干吏主导此事,并做好应对之策。

古往今来,总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说,此利国利民之策,要确保切实可行。臣奏议由御史巡查两省,监督执行。”

大事之下,吏部尚书、大学士杨铭时也不得不顺势而为,提起奏议。杨铭时出声,基本上大事已定,格调也基本上敲定了。

时至此时,御前奏对基本已见分晓,只等荣景帝拍板定案。

越是上位之人,越能体察圣意,皇上的意图已有端倪,再加之今日廷议大势所趋,再逆行施为那就是真白痴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