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发明家 > 分节阅读 118

分节阅读 11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猜测电灯应该是调试成功了。

王浩然到了发电站,被带到一个房间内。此时房间里除了小玉的团队的人员,陈俊等人也都来了。

小玉显得很激动,见人都到齐了,便让人把门关上,还把窗户遮住。

“接电”

小玉一声令下,“啪”的一声轻响,房间立刻就亮了起来,整个房间有如黄昏一般,各种事物清晰可见。

众人纷纷被桌上的电灯吸引住,这玩意可比蜡烛亮好几倍,以前一个房间都的点上好几个蜡烛才行,而这一个灯泡就比那些亮得多。

小玉很享受众人为她的研究成果感到惊讶的神情,然而唯独他哥哥依旧淡定,也就笑笑而已。

“哥哥,这电灯这么亮还不行吗”小玉以为王浩然还不满意。

“还不错,先看看这一个电灯能持续使用多久,能有持续大半个月以上的话,那就算是完成了。”王浩然在后世习惯了使用荧光灯,所以面对白炽灯,还真提不起太多的兴致来。

“那如果可以,是不是就可以推广开来了”小玉兴奋的想象着万家灯火通明的情形。

“这还早着呢,想要推广,这个发电站还太小了,而且电的运输问题也是个大难题。”王浩然说道,“你且先用这个发电站,把研究所那里都装上电灯试试。从中积累经验,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建一座大型发电站,若是成功了,那便可以推广电灯了。”

小玉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就又振作了起来,要做惊天动地的事,又怎么可能只是解决一点点小困难就能完成的呢

燃油动力头的研究进展缓慢,就算王浩然来自后世,也不可能什么东西都懂,有些难题,他也得慢慢摸索才行。好在他接触的科技比较多,遇上难题,他总能想到一些不错的研究方向,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般。

王浩然还有一个早就有了的想法在蠢蠢欲动,那就是建一座学院。他原本是想过几年再实行这一计划的,虽然他现在名望很高,可他终究才二十多岁,有名望不等于有威望,他是想把那学院从一开始就能成为最高级的学院,而不至于慢慢的攒名声,那他就得有足够的威望才行。让他这么早就动起这念头的是他的几个儿女,最大的王睿逸如今都九岁了,王浩然虽然有请私塾先生来教书,但他还是有些担心,自己常常抽出时间来开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是那些老古董所不能办到的。

若是提早开办学院,王浩然只能借助皇室的威望,这倒还算好办,为难的是,王浩然是想把学院开在长安或是中城,而李泰都被他拐到杭州来了,他就这么跑回去,人情上过不去啊,毕竟李泰是因为他才来杭州的。

这段时间王浩然一直在寻找一个可行的办法来,他不想拖得太久,十来岁的小孩比较容易培养,若是拖久了,老古董的思想一旦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那就不容易掰转过来了。

第225章 恩科生闯祸了

虽然建立学院的事还没定下来,王浩然依然抽空照着后世的教育编制小学教材,他还上奏提议普及研究所使用的计量单位,这若是普及不了的话,那他编制的一些教材将毫无用处。朝廷很快就采纳了普及研究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因为他们也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数据都需要更精确的表达出来,以往的计量单位过于笼统了些。

王浩然还提议明文规定统一交流语言,至于选择哪种语言,王浩然提议的是选择长安语言,毕竟这语言在官方交流中使用得最多。王浩然本来是想让朝廷自己去选哪种语言的,不过他担心最终定下来的会是皇室语言,这才顺便提议了一下,因为皇室语言远没有长安话普及,而且很多文人墨客对胡风颇有抵触,普及皇室语言会困难重重。

还有就是提议使用拼音辅助文字教学,后世的拼音肯定是用不了的了,得重新制作才行,这就交给朝廷得了。朝廷经过一番商议后,最终也都采纳了下来,在选择通用语言时倒没王浩然所担心的那样,他的建议一采纳没多久,通用语言就被定为长安话。

一日,有两个狼狈不堪的青年来到杭州研究所,被里面的人拦住了。

“请问你们有什么事”研究所的一个青年问道。

“我们是从长安来的,是王师的学生,现有急事要找王师,还请朋友转达一下”

“王师这里没有叫王师的。”青年回答道。

“不不不,我们要找的是小少爷王浩然。”

“你们是他学生”青年更疑惑了,小少爷也就二十出头,而眼前的人都比小少爷还好要大上几岁,不过他很快明白过来,问道,“哦你们是恩科百人的考生”

“正是还请朋友引我等去见王师,我等还有要事相告。”

“好,请随我来吧。”研究所青年顿时恭敬起来,客气道。这些年朝廷之中人才辈出,其中最为出类拔萃的,绝大多数都是恩科百人中人,故而恩科百人在大唐声望极高。

“王师,快救救陈老吧”俩恩科考生一见到王浩然便哭诉起来。

王浩然认出了这俩考生,而他们口中的陈老他也认识,陈老也是恩科百人之一,可谓是才华横溢之人,然而之前见解独特而怀才不遇,又有愤世嫉俗的观念,于是干脆隐居起来。一隐居就隐了近二十年,如今都五旬有余了。后来朝廷举办恩科,而王浩然的出题又不拘一格,很合自己的口味,觉得像是找到了知音一般,这才又燃起了报效朝廷的念头参加了恩科考试。

“陈老怎么了”王浩然紧张道,他甚是看重陈老的才华,可以说,在大唐,除了王浩然,就数陈老的思维最接近后世的人了。

“陈老因为酒后失言,诋毁朝廷,又说陛下昏庸,被雍州府关押起来了。”

“因言获罪,这倒不算什么大事,雍州府顶多关押几日便会放人的,你们何至于如此紧张”王浩然纳闷道。

“话虽如此,可是此次却没这么简单。之前陈老曾上奏提议世袭制改为传位不传权,如此可以让更多有实才的人一展才华。结果朝廷上下一片指责。而这次陈老因言获罪,据打听,是朝廷里有人想借此打压一下恩科考生,要拿陈老当示范呢学生们也曾向陛下请求宽恕,然而陛下却置之不理。而且陈老体质虚弱,又常年患有风寒,可不能在牢狱中久待,那是会要了他的命的,学生赶来这里时曾去探望过陈老,他都已经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王师,你得赶紧想想办法救救陈老啊”

原来如此,王浩然满肚子的牢骚,陈老也真是的,眼下朝廷中的大臣哪个不是开国功臣这么急着就想改变世袭制,这不是让李世民过河拆桥吗难怪朝中上下会反对。要怪就只能怪陈老自己生错了时代,若是他能晚几十年出世,到时朝中开国功臣都已经不在了,那才是他最好发挥才学的时候。不过牢骚归牢骚,人还是得救的,此事宜早不宜迟,若陈老真在狱中有个三长两短,那就可惜了他满腹才华了。

王浩然当下就决定赶回长安,都没回家跟老婆孩子们交待一声。那俩恩科考生也想跟着王浩然回长安,然而王浩然他们都是骑马赶路,这俩书生哪受得了,没半天就累趴了。于是王浩然让他俩买辆马车回长安,而他则和特种队仍旧骑马赶路,先行一步。

杭州到长安,一般都要半个多月才能抵达,王浩然他们紧急赶路却用了不到十天。

王浩然等人到了长安城便叫了十数辆人力车径直赶往雍州府大牢,陈老入狱一事早在长安城传开了,众人见王浩然匆匆赶回来,自然能猜到王浩然回来的目的,见王浩然径直往雍州府赶去,不少人也都跟上来看热闹。其中也有恩科考生,他们一边小跑着跟上人力车,一边跟王浩然说明目前的情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