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发明家 > 分节阅读 115

分节阅读 1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辅助仪器都得一一改进或是制作,比如龙骨、风帆、指南针的运用等等,这些王浩然自然也有安排合适的人手去研究。

转眼又过去了将近一年,杭州那边的各项设施都准备好了,王浩然收到李世民的旨意之后便着手准备再一次搬迁。儿行千里母担忧,而身为人子的,又何尝会不牵挂呢所以在启程出发前,王浩然带着妻儿回了一趟长安。如今他们回长安方便多了,因为中城至长安的铁路已经全线开通,一个来回都用不上五个时辰。

不久王浩然便带着各方面的技术人员和那些船工一同浩浩荡荡的赶往杭州。

许玄安和他的老丈人谭孟德早已等候多时,迎接到王浩然等人后,许玄安更是跟这些老友们一一来了个拥抱。

造船厂自然是在海边,而王浩然等人的住处也离此不远。李泰的府衙倒有点远,不过他为了方便,来之前就让人在附近新建了一座住宅。待众人安顿下来之后,没几天就着手制造蒸汽动力的大船。这近一年来,他们已经做好了设计图,现在只需让厂房照着图样制作便是,但还需在制作中一一改善。

为应急之用,造船厂首先要制作的是可容纳数百人的中型船只,因为蒸汽动力技术已有现成的,再加上这近一年来在各方面的研究,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制作出来了一艘蒸汽动力船。不足的是,这船还是属于木制的,铁船技术还在研发当中。

经过几次试水并改进之后,这种中型船只便开始大量的制作。王浩然也另外成立了一个名为“远航”的造船厂用于商业制造,如今商业欣欣向荣,水上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赚个盆满钵满完全是可以预期的。不过李世民跟王浩然有言在先,商业用船若是投入使用,得先以倭州通商为主。目前有门路去倭州做买卖的人不多,所以在前期,王浩然还是没什么暴利可图的。

又过了一年多,铁质大型船只终于制作出来了,王浩然命名为“探索号”,这是朝廷造船厂制作的。经过几次试水之后,王浩然向李世民提议招聘勇士开船向东探索。李世民当然还记得王浩然之前所说的土豆,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还说要亲自南下看看这庞然大物,他下旨制作这么大型的铁船,本就有向东探索的意思。

王浩然得到许可后便开始招募勇士,有大夫、有船匠、有精通航海之术的人才、有士兵、民夫其中有技术要求的岗位基本是在朝廷的造船厂里面挑选人才出来的。

王浩然没想到的是,前来报名的人很多,就算筛选掉一些体质稍差的,人数也还远超他所预定的人数。王浩然只好出一张问卷,以此考量选用哪些人。问卷中有些问题问得有些莫名其妙,问人家家中有哪些人、收入来源等倒还能理解,竟然还有问对方不喜欢吃什么、几天冲一次凉之类的,搞得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落选或是被选中的。

李世民在探索号起航前几天就到了杭州,之前他也看过铁船的蓝图,也听过王浩然的对此的描述,然而这次亲眼所见,仍是震撼非常。庞大的铁船伫立在海上,有如小岛一般,常言道,水不载万,那眼前的庞大铁船又怎么说这真是属于大唐的事物吗李世民心中燃起一股自豪感,没错这就是大唐的实力这就是李世民他的大唐

几日后,探索号即将起航,前行的勇士有两百人之多,他们整齐的排列在岸边等着李世民训话。

“勇士们,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方天地圆球型的,所以大家都不用担心掉下无尽深渊什么的。”李世民喊道,经过李淳风和王景修等人的考究,太史局已经确认这方天地是圆的,而且还称之为地球,“但是,无论是在大海之中,还是在大海彼岸,都是未知领域,其中有何风险尚不可知,然而诸位仍能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如此气魄,当为世人所铭记朕亦会焚香向上天祈祷,希望诸位能早日平安归来。”

“谢陛下”众勇士齐声拜谢道。

王浩然见李世民向他点头示意,想必李世民的话是说完了,便上前对众人说道:“在此之前,诸位都已经熟知了此次航海的相关规定,但是最为重要的几点,我还是要再次强调一下。第一,不可挑食,食谱中所规定要吃的东西一定要吃;第二,倘若发现岛屿或新大地,若非必要,切不可与那些地方的野畜相接触。如遇野人部落,尽量别打扰人家;第三,严禁私自收藏它处寻来的野畜或种子;第四,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吉时已到,李世民高呼一声:起航岸上的号角、鼓声顿时轰鸣起来。船上随即忙碌起来,在船长的指挥下,加煤炭的加煤炭、扬帆的扬帆一切忙而有序。随着船上的汽笛一声长鸣,探索号便慢慢的挪动起来,速度越行越快。

李世民眺望许久,刚想离去,突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停住脚步用望远镜望着已经远去了的探索号,只见探索号从下到上慢慢的被海平面遮挡住,最后消失的是探索号上飘扬着的大唐旗帜,喃喃笑道:“看来这地球还真是圆球型的呢”

第219章 小玉的情郎

李世民这几天都是住在李泰的蜀王府,这天他把王浩然叫了过去,说起了铁路建设的事,原来他是想以中城为汇合点,分别往高昌、高句丽、杭州三处铺设铁路。

这可是大好事,虽然如此大工程必定会劳师动众,然而此时的大唐可不是建长城的秦朝,也不是开运河的隋朝,大唐完全有能力在不侵占百姓利益的前提下完成这么一个大工程,甚至还能因此带动一方的经济。

中城可以说是王浩然的杰作,王浩然自然是关心中城的发展状况的,这三条铁路一旦建成,中城这大唐之中的名头可就真的坐实了,日后的繁荣,超过长安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李世民之所以没有选择以长安为辐射点也是有原因的,铁路通往杭州倒没什么,但是通往高昌、高句丽这降服没几年的地方,能给各处带来繁荣之外,还会使辐射点成为人蛇混杂之地,隐患极多,长安是京畿重地,可不能出什么差漏,于是就只能便宜中城了。

“那陛下需要臣弟做些什么”王浩然饶有兴趣道,中城能有如此机遇自然是好事,但这哪能比大生意上门让人兴奋得更实在一些呢

“大唐也就只有你有建设铁路的技术和经验了,朕也就只能把这事交由你去筹划,你择日就派人去考察路线,设计出合理路线来,若是通过了,那这么一个大生意就给你去做。”李世民并不排斥商人,可他一看到王浩然那一有钱赚就眼睛发亮的表情就觉得有些厌烦了。他实在搞不懂王浩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不赚钱却又利国利民的事,王浩然可没少干,觉得商人脸面怎么也不应该出现在王浩然身上才是。

王浩然爽快的应了下来,回去后便把王景修、马经略、余子照三人叫了过来,这三人都有考察路线的经验,这次便再由他们各自带队人马分别考察这三条路线。王浩然之所以没把同样有考察经验的余兆筠叫来,是因为余兆筠还要继续研究点火装置。

说到点火装置,那就不得不说说燃油动力的研究了。这些年因为研究铁船,人手短缺,以致这项研究断断续续,进展缓慢。如今探索号已经出发,那也就能专心攻克这项研究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