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发明家 > 分节阅读 102

分节阅读 10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限的。”

“恕我冒昧,你弟弟是”麴智盛见王启宏提及他与大唐皇帝的沟通渠道,想着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李世民的意图。

“王浩然。”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小少爷啊”麴智盛吃惊不小,小少爷的名号他也是久闻其名的,没想到竟然是眼前这商人的弟弟,如此或许好办一些,问道:“那不知王老板可知陛下到底是想怎么做说实话,你们这样突然撤出高昌,必定会让高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若有什么可以妥协的办法,我们高昌亦是很愿意协商的。”

“如今大唐与高昌已生间隙,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如今大唐在这事上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向高昌发难,王启宏可不认为李世民会放弃这个机会。

“可我高昌早就依附大唐,高昌百姓不就是大唐百姓吗陛下仁慈,总不至于弃高昌百姓于不顾吧”

“依附终究也只是依附,我们大唐流传这么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是陛下的意思”麴智盛大骇,难道大唐皇帝是想吞并高昌

“纯属个人猜测。”虽然这意思是王浩然授意他传达给高昌高层的,而且李世民的本意也是吞并高昌,但这可不能直接说成是李世民的意思,所以王启宏否认之时亦摆出高深莫测的样子,好让麴智盛能认识到这一点。

麴智盛手脚有些颤抖,在强大的大唐面前,高昌没有一丝对抗的能力,只要李世民愿意,大唐随时就能把高昌给灭了。然而李世民确实很有可能有这心思,这些年,大唐东征西讨,无暇顾及高昌这么一个小国,况且留着高昌这么一个小国还可以起到隔离大唐与西方国邦的作用,避免大唐其它各处征战之时与西方国家出现冲突。而如今大唐基本平定四方,已经不再忌讳这些,大唐若想继续向西边扩张的话,高昌则是必征之地那么,摆在高昌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乖乖双手奉上高昌国玉玺,要么被揍一顿之后再投降,或许还不用大唐出手,单单饥荒就能把高昌逼入绝境

麴智盛只觉脑袋嗡嗡作响,向王启宏拱了拱手便黯然离去

第192章 六等上

麴文泰最终还是没有亲赴长安,而是派一使者去,如此便能有个缓冲的时间留给他们好好商议对策。使者从大唐带回来的消息并不乐观,虽然李世民只是强调说高昌忘恩负义,并没提及吞并高昌之说,但李世民的头号谋臣李绩却私下告知高昌使臣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吞并之心昭然若揭,看来李唐是想不动武力而让高昌心甘情愿的归降啊

高昌高层连忙召开紧急会议,结果是大部分大臣表示归降,反正高昌是守不住的了,他们到哪当官不都一样若是先反抗后被逼投降,别说继续当官,不掉脑袋就不错了。而反对党则基本是皇亲国戚,要他们改变身份成为臣子,心里总觉得憋屈。可是强大的大唐哪里是区区一个小国能抵抗的更何况如今的高昌基本上算是没有了粮食来源了,别说往后,眼下高昌粮价就翻了几番了,再这么下去,不用大唐出手,高昌国都自行崩溃了。

高昌高层商议来商议去,不可否认的是,归降是高昌最好的选择,故而麴文泰再度派出使臣前往大唐,以麴氏无能,不能让高昌百姓过上好日子为由,恳请大唐皇帝接管高昌。

李世民大喜,如今大唐其它地方都基本已经平定,东、南两方向临海,北方虽然地域辽阔,但也就只有那么一些刀耕火种的野人,用不着出兵,有什么事,直接去便是。现在也就剩下西面了,李世民早就有向西扩张的想法,高昌若是不愿归降,他可就要出兵征讨了。

在家教孩子叫爹的王浩然突然收到圣旨,李世民要他回长安参加一个庆祝宴会,为了能给王启宏讨些功劳,王浩然没多犹豫便决定次日就回长安了。王浩然回到长安王家后才得知王启宏也同样收到了请帖,看来李世民还是能想到王启宏的功劳的。

庆祝宴会也没多隆重,也就十来个朝廷重臣而已,王浩然和王启宏两个年轻兄弟在这里显得格外惹眼。

李世民还没来,程咬金百无聊赖,便拿王浩然开起刷来:“浩然,你当年说的什么经济战争,现在总算能有些效果了,都几年了老夫都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早知如此,当年还不如让老夫带队人马去高昌走一遭呢”

王浩然早就知道这二愣子似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程咬金了,当时他还感到很意外,因为这程咬金说彪悍嘛倒还勉强能算上,但根本就不像后世影视作品中那种大腹便便的样子,所以王浩然一直没把这人往程咬金上面想。

其他大臣也不帮腔,他们就爱看热闹,更何况现在正当闲得无聊呢

“那是,只要卢国公的人马带上火枪炸药,到哪不都是横着走的。”王浩然笑道,言语中略带讥讽。

“笑话,当年老夫没你那火枪炸药不照样到哪都能横着走”程咬金可不是真愣,王浩然的讥讽自然也能听出来。

“这倒也是,除了王世充,晚辈还真没听说过还有谁能让卢国公吃败战的。”王浩然一副恭维的样子。

“那哪能怪老夫呢要不是李密那斯自作聪明,我们何至于惨败”程咬金瞪大双眼驳斥道,王浩然的话可真戳中他的痛处了。

在座诸位大臣连忙收回目光跟身边的人扯起别的事,在场的亦有不少当年的瓦岗英雄,觉得提及此事不大好。

“诸位爱卿都来了,那我们就开宴吧”尴尬之时,李世民正好走了进来,众大臣亦纷纷附和,如此便把方才的事翻了过去。

“三日后,高昌便会帅众来降,作为首功之人,浩然和启宏兄弟二人之功劳不亚于开疆辟土之功,朕定然要好好赏赐一番。”李世民说道,“启宏,你年纪轻轻便远赴高昌,其功劳可不比浩然小,你想要什么赏赐就说出来,朕定会满足于你。”

王启宏行礼道:“陛下,其实草民并未立有多大功劳,高昌之所以愿归纳入大唐,主要还是因为大唐强盛,让四方臣服,故而草民不敢居功讨赏。”

“嗯,居功不自傲,很好”李世民赞道,其实他刚才这么一问也有考验一下王启宏的意思,“不过谁有功劳,有多大功劳,朕还是一清二楚的,朕就赏你黄金千两、绸缎百尺,赐六等上功名。”

六等上功名跟六品上有些类似,只有俸禄,而没有食邑、行政权力,这是朝廷成立大唐商行时新制定出来的等级制度,分为一至九等,其俸禄分别对应一至九品的官职,以达到政商分离的目的,还可以用来赏赐那些不便封官职的有功之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